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行近体诗写作,须臾不可忽视互文性与诗学规范。从互文性的视角看,任何写作都是再写作,任何文本都是由引文拼成的马赛克。现代互文研究更是将一切语境都视为互文本,从而为读者对诗词进行多向度解读提供了可能。近体诗写作需遵从诗学规范,包括宏观规范与微观规范。一方面要与传统和当下的诗学要素如流派、题材、体裁、样式、格式等合拍,另一方面要符合近体诗对行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粘对以及起承转合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现代广告语篇借助语言、语体与传播媒介的互文性特征建构和延展了文本意义。从互文性的功能特征角度,广告翻译可在语篇建构的语篇互文性、文化互文性、话语媒介互文性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成功广告翻译案例即是译者作为广告语篇互文翻译的“协调者”,将源语语篇受众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语篇受众的期待视野重合的互文性协调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4.
汉语“对举反义词”是由两个意义对立的词素构成的双音词,大多为“词素1+词素2”的并列结构,因其概括性强、对比鲜明、造意深远而成为汉语中一复杂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互文性强调某个特定的文本与相关文本及语境之间的关系;文本的意义产生于文本之间互为指涉的过程中。互文性理论为汉语“对举反义词”的翻译开拓了新思路,通过词序对应、词序调整、因境择义三种策略,寻找中英两种语言转换中存在的互文标记,就能进行最佳互文性翻译。  相似文献   

5.
1920年代,依附于报刊存在的连载小说呈现出和报刊新闻互文的倾向.小说通过虚构故事,与社会真实相互印证,形成特殊的对话关系.这种互文性带有中国史传传统留下的明显的痕迹,使得小说对读者民族想象共同体的构成产生深远影响,彰显出连载小说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界对互文性理论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主旨思想,即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是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通过评析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区别性特征,论述该文本观在互文性理论中应占有的理论地位,旨在弥补当前学界对互文性理论阐释方面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作为一种方法论引进翻译领域,使译者们能够触及两文本或多文本间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及相关性,从表层到深层对原文本进行剖析,嫁接了两种文本的语义.警示语因其自身的特色以及它们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使得"互文性"翻译更凸现其优势,所以,仿拟和"抄袭"源语中已有的警示语的方法可以为警示语的翻译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9.
按照Fairclough对显著互文性与构成互文性的分类。对2010年新华网关于美国对台军售系列报道进行研究,并从语义预设方面对其构成互文性进行分析,以探讨中方通过文字在报道中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意识形态强度转变的过程,从中观察到语言对意识形态的反映,以及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属性和强大功能,广泛地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在互文性巨大的阐释张力之下,具有一定程式、类型的故事群因含有另一文本的影子而显得意义异常丰富,传说故事的叙事意义不仅含括在话语织体之中,而且还主要地蕴涵在与此相关的民族志表演之中。不同时空存在着的任何一种文本并非是自我完足的单子式的存在,文本之间的关系依靠与之前、之后的所有文本的交织对话而产生意义。特定文本只有在与互涉文本互为定位之后方才确定其坐标和意义,互涉文本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两者跨越时空的交流和互文性手法的使用的契合,实现对文本历史、文本内容承载的族群记忆的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互文性理论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张爱玲作品的互文性,张爱玲的作品表现了以?爱?为主线的互文性:张爱玲?爱?与胡兰成?今生今世?的互文,?爱?与?金锁记??怨女?的互文,?爱?与张爱玲其他作品的互文性,?爱?是张爱玲的经历、人生观的互文对话,寄托了张爱玲的理想和爱情观,呈现出张爱玲作品的整体结构上的互文性。?爱?与经典传统故事“人面桃花”的互文性,在?爱?的塑造上,体现了张爱玲对“人面桃花”故事的改造才能,是对经典故事改造的一种否定变异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与用典有契合之处,用典本身属文本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引用,古代诗话中又有与互文性相通的论述,这是引入互文性理论阐释古诗用典现象的基础.借鉴热奈特的文本类型分析方法,可以将典故的互文关系分为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这一视角不仅可以扩大典故探索的范围,而且可以深入考察文本网络之间的因袭、变异关系,研究典故意义在不同话语之间的流动、转变及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3.
学术失范是当前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公害,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造假、成果剽窃、署名不实等。学术失范不仅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也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优化学术生态,以学术规范匡正学术失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学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并运用此理论对《曼斯菲尔德公园》进行了解读,具体分析其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说明互文性在文学创作中存在的必然性扣重要性;也说明了研究互文性有益于拓宽文学批评理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新诗自合法性确立以来,逐渐在文学史上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伴随着主体性的成长,其独立和承担精神也不断得以深化。当新诗以主体的形象与传统、过去对话,实力的不平衡意味着新诗主体与互文原型之间必然要经历从文化传递到分裂对抗直至逆反的过程,新诗在抗衡中为存在正名。朱湘以勇敢的开拓精神为新诗树立典范,无论是诗歌精神的建立还是面对互文传统应有的姿态,他都提供了值得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不仅成就了读者,也通过"引导对话"的立体图式不断验证并提升着自身的价值。本文解析了读者在文本阐释中的动态成长过程,并试图从中挖掘互文作用下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指出读者的发现和文本的发现是互为实现的关联过程。文本的开放使读者回归主体,读者艰苦的"拼接"释放了文本的意义。互文性授权读者再现了文本中的对话构成,对话指涉的立体交流系统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写作的互文特质,借用互文性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考察互文性语篇生成过程。该过程阐释了语篇生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文本、读者文本、互文文本和个性文本的互动,详述了个性文本生成过程中四个文本间发生的四重互文进程。笔者希望通过整合互文语篇生成过程,分析写作中影响语篇生成的因素,将其引入实践,发展写作教与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本从诞生之日起就已处于一片意义的海洋,它时刻与周围文本世界保持各种奇妙关联,仿拟不过是这众多关联方式的其中之一。对《三国志演义》而言,仿拟不仅是小说承袭、借鉴其它文本从而构建自身文本意义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小说以独特面貌出现于其他文本之中,使其文本意义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与周围文本之间的模仿、化用或戏拟等关系构成《三国志演义》互文性解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的“祖克曼书系”九部小说在叙事策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涉互文性。自涉互文性表现为后文本对前文本的提及、扩充或重构,具有小说叙事学的功能和意义。“祖克曼书系”的自涉互文性体现出罗斯以犹太人的身份困惑、美国梦、追求“精神之父”等主题的作品的整体创作特色,反映了罗斯对纽瓦克犹太社区的风俗与时代变迁的如实记录与生动描摹。  相似文献   

20.
篇际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它是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和风格的混合交融。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家进行高校的招生改革,高校招生简章采用广告话语的促销手段和策略,以促销为特色的广告话语和传统的教育话语相互交融,构成篇际互文性,招生简章的功能由原来的“传递信息”转变为“传递信息—促销自我”。广告话语对教育话语的蚕食和殖民,导致教育话语的商品化趋势。这种趋势是商品经济扩张和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霸权地位,以及商业话语在话语秩序中的霸权地位和对其他话语的“殖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