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时代的生力军,要持续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应该重点塑造在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塑造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信仰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和人生态度有重要影响,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兴旺的必要途径,是满足中国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历史伟业,大学生只有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这一伟大事业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提出“以文化人”思想,并思考如何运用“以文化人”的科学理念去完善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用文化的力量去塑造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以及学校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摘要]塑造当代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为个案,从政治信仰认知、政治信仰认同心理、政治信仰认同行为三方面进行调研,针对发现的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政治信仰不明确、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参与主动性不强烈等问题,指出应当在政治认同视野下,从厘清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逻辑演进、发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现实实践性、激发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内在需求等三个方面增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要途径。文章把红色教育是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效载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红色教育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在内容上的契合,并从红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利用红色教育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对运用红色教育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直接关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主动”“主力”“主责”优势,从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培育、文化自信能力塑造、文化自信知识教育、文化自信品格锻造、文化自信环境创建等方面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仰是对既定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还不十分理想,因此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对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剖析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如何改进政治信仰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对今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十所高校"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国家政府形象认可度越高、对社会热点问题越关注、对党员在热点问题中的表现越认可、对经济转型和社会风气因素负面认知越低、个人想法受周边因素影响越大、感知校园文化越积极,总体政治信仰得分就越高。"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表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南。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的思想塑造●邢世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和正常运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如何塑造观念与能力上适应新体制要求的一代大学生,已成...  相似文献   

10.
“90后”青年人生长在由“温饱”到“小康”转变的时代,时代环境塑造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增强了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90后”大学生群体是他们的重要代表,对“90后”大学生群体环境适应性中的生存选择、社会认同、社会化程度以及基本价值选择等典型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可以为环境互动理论提供实证支撑;另一方面有助于揭示“90后”青年人群体在环境互动中行为塑造的过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生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及其政治素养与对民主、法治等政治理念的认知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从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的转型变迁、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新兴媒体的影响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产生原因。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有效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政治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创新政治信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养、加强网络建设,从而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打好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的激荡、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冲突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二重性特征。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多元价值中正确分辨和理性选择,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是我们应对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主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校园网建设为突破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把握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探索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路径和措施,对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在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和加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素质教育,是由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两部分组成,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和做学问的功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需要的“四有”新人,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等全国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更加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的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大学生素质教育已被提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议程中,高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社会主义发展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人格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人格缺陷,探讨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90后”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体,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对象,研究分析他们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新时期高校在“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方面的对策进行探索,以使高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得到切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新特性,高校共青团工作对策应紧贴时代脉搏,用先进思想占领“90后”大学生思想建设“主阵地”,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的先进性;以人为本,服务“90”大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进一步发挥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工作的实效性;用改革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团结教育“90”大学生,进一步体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的结构差异及构建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特征日益在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总体结构上得到反应。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多元化结构导致大学生对政治现实的判断呈现多向差异。高校作为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 ,应大力强化对政治文化的传习功能 ,有效引导多元趋向 ,以社会主义主旋率构建大学生政治理想 ,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构建大学生政治信仰 ,以“四有”人才规格构建大学生政治价值 ,从而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构建理性参与型的大学生政治文化 ,以对社会政治稳定产生良性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