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江西抚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展开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探讨,提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建立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近三十年来,中央13次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的中央一号文件,但至今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配套管理制度改革为保证,以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为抓手,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途径,以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以多元化机制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为渠道。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我们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江西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创造农民转移就业的良好制度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分化不断发展,但由于户籍等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等因素,近年来速度有所放缓。为此应从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合理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我国农民职业分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农业用地相对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新时期发展我国农业,必须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或城市进行空间流动。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城镇化主要持三种观点:强调农村现代化;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强调农村功能的转变。时下,我国农村城镇化主要面临:发展整体水平低,速度滞后,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建设短板阻滞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因此,为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国家可从四条路径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依托第二产业支柱、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劳动力素质与转移不适应、缺乏统一市场引导、城镇及三产吸纳能力减弱以及城镇化战略有地域局限等困难和问题。经分析认为,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技能教育以及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必须以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乡村传播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了农村青年社会化水平,同时当下乡村传播发展中的不足也制约了农村青年社会化发展。农村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乡村传播,对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的社会化水平,把他们培养成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小康目标的创造者、民主政治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难点是:国有经济比重高,设备陈旧;国有企业改革资金不足;国有企业负担过重。因此,深化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第一,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第二,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必须配套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依据1978~2005年山东省所有制结构、GDP和劳动就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GDP和劳动就业两个方面检验了山东省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效果。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集体经济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集体经济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金融业进行产业关联的分析,通过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研究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环向关联效应。揭示金融业的产业地位及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和供给推动作用。为优化吉林省金融业的产业结构,理顺产业关系,从而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吉林西北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西北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了解吉林西北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现状,探讨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发展对策,为顺应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传统产业化重大,老企业多、老产品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省的产业和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省要实现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就必须搞好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从目前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集群化已初见端倪,正有力地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基于资源禀赋视角下分析,该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科学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建有效的企业网络,提升集群企业的R&D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等不失为合理有效的发展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中朝边境省份,同朝鲜的经贸合作是吉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后吉林省对朝贸易发展起伏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存在着贸易规模小且在全国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算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吉林省对外开放度并积极开拓朝鲜市场、不断壮大对朝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对朝投资、开展多种形式岛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对朝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省属高校就业难存在的原因入手,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构建的重要意义,并从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的警情指标体系、警戒线、网络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构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辽宁省近十余年来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为负,显然不利于辽宁经济的发展,并总结辽宁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