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林娟 《职业》2014,(35):122-123
计算机实操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上课模式主要是老师先讲解,学生再操作,在学生操作时老师根据巡堂进行指导。由于种种原因,技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上课时爱玩游戏,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在计算机实操课教学中采用分组式任务驱动法,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韩丽波 《现代交际》2012,(9):162+161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就要充分认识"任务驱动法"的重要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训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会计教学需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中心"是会计实训教学中所遵从的教学理念.现在的情况是,老师在教学实训中还处于一种"主导"地位,而且老师们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评价学生,即仍然以理论成绩为主衡量学生.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训实践时间,也就没有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大多教师对会计实训课不重视,一般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实操.为了完成实训内容,学生就必须一个人模拟做完各种业务,这让学生的实训效果掌握和效率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一、混合仿真法的实践运用 在PLC实习教学中,当学生设计好带有PID控制的PLC程序后,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实现程序调试,从而使学生掌握PID控制参数整定的工程方法,是实习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购买实际生产设备来让学生进行程序调试,往往不太现实,原因有三:实际系统的控制模式固定,不能够灵活开展教学;生产设备成本高,设备占地面积大,不能够开展规模教学;在实操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人身及设备的危险性.如果采用计算机纯软件仿真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程序调试,又难以贴近实际生产应用效果,学生掌握不到实际的操作技能.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PLC实习教学中采用了混合仿真法.  相似文献   

5.
杨桂冰 《现代交际》2011,(8):178-179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深受学生与老师的欢迎。本文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行动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产实习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产实习教学中,要求实习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实习课堂教学方法,全方位地掌握并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近些年,笔者所在学校机加工专业的实习教学一直采用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组成的"四四环节"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实习教学中"四四环节"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录入课程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实例来练习、再通过考核来强化学生学习的方法,将其称之为项目训练考核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是这种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反思过程中的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8.
于兰 《职业》2016,(29)
计算机基础课简单但重要,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在于课程设计上,充分应用"任务导向"学习法,激励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本文旨在分析技工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  相似文献   

9.
陆振飞 《职业》2016,(17):27-28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但是一直以来,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缺乏自信心、教材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随着网络在教学领域的不断运用融入,"翻转课堂"迅速走红,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微课正是伴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而成长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介绍了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傅钦志 《职业》2017,(30):101-102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上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问老师、问同学就是主动学习的一个很好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来不问老师,而是问同学,在同学的指导下和同学的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类似的事例并不鲜见.由此引起了笔者对"同伴教学"的关注,并在近年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同伴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很多平时貌似学得不错的职校学生,往往在会考中得不到好成绩.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自身基本功不够扎实以外,老师是否会教也是重要的因素.<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这与许多纯理论学科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差异.所以,老师的教法及学生的学法必须有所突破,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房是各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上机场所.机房管理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成果.要管理好计算机房,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护机器设备、正确操作电脑的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管理等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机房管理老师课前和课后对机房的非技术性日常管理.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不能简单地用一些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而要用心去沟通,用人性化的方式去做好机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代教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技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而"问题导学法"侧重教学过程,所以它更能结合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中职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计算机的动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计算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从主从角色定位上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成功的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和中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伟华 《职业》2011,(11):131-131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操课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操课不仅仅是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且是理论课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学生通过上机实践,能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上好实操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活跃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英语课堂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如何使教师活动、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产生艺术效果,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徐静 《职业》2010,(26)
一堂德育课,如果教师只限于照本宣科,而不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调味剂",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一潭死水,了无生气.这既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学的失败.那么,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德育课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19.
彭霞 《职业》2017,(8):39-40
一、基于任务教学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中职教育具有较强职业性倾向,对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计算机学科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师生教学的主要模式.自主学习是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独立.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相对性等特征.合作学习通常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完成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督促,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合作学习具有三个核心因素,即小组目标、个体责任和成功的均等机会.基于任务驱动的"自主-合作"学习则是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整合起来,使计算机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于风云 《职业》2011,(30):88-89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使学生“先成人,再做事”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老师、政治思想课老师的工作,而与专业课老师无多大关系。事实上,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将接受专业课教育,如果能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充分利用隐性的德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是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名老师,愿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做法与同行们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