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服饰,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之一,它既以特定的物质形态为前提条件,又体现着精神文化的深厚意蕴。中国服饰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物质文化创造,同时也凝结和渗透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刻精髓,即“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的起源中初露端倪,质料与色彩上刻意追求,形制观念上严格限定,从而使中国服饰成为了政治伦理观念的承载符号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具象表征.  相似文献   

2.
民族服饰色彩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服饰色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在现代社会中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高情感"的服饰色彩是服装色彩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内容,是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它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历经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在中国彻底消亡;它是对保守封闭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夷夏之防”彻底消除,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制度上确立了地位;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轨;它是对服装制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催生了中国服饰史上第一个制作服装的流派——红帮。  相似文献   

4.
"天意.梁子"服饰坚持"天人合一"自然平和美丽"作为品牌的设计理念,以古老环保的莨绸为代表的天然纤维面料为主,款款服饰因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东方的穿衣哲学。  相似文献   

5.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天意.梁子"服饰坚持"天人合一""自然平和美丽"作为品牌的设计理念,以古老环保的莨绸为代表的天然纤维面料为主,款款服饰因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东方的穿衣哲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朝服饰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历史考察等方法对中国明朝服饰及其文化进行了研究,认为明朝服饰体现了当时的政治诉求、经济发展与文化精神,并继而挖掘服饰现象下蕴藏的社会文化及艺术内涵,旨在"古为今用",为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苗族文化以口传为主,其民族历史靠服装承传,因服饰携带和保存方便,成为纪录苗族历史的重要载物。服装具有实用、审美、镇邪、象征等功能。服饰既属物质层面,是生活必需品;也属文化层面,包含服饰制作、审美、使用场合及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湘西苗服多姿多彩,不仅展现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的诉说。苗服与苗风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概括和具体体现。湘西苗服体现了苗族自我,表现了独特的苗人哲学和服饰美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概念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加以论述,探讨人与自然的四种关系,根据《中国妇女》(英文月刊)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材料进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着的是自然的色彩,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愫,体现的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华。本文说明服饰对外传播不是停留在绚丽服饰的浅层次上,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在对外交流中,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自然性与西方的神性可以交融互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对全球性对话和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林语堂女性服饰话语中的时代性别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它既是物质生活的产品,更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可以说服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在林语堂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女性服饰世界.他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等级观念;在人物服饰描写中体现了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思想;对传统服饰和西洋服饰中的女性服饰及配饰各有所爱,不分伯仲.  相似文献   

11.
民国前旗袍的主要变化和演进是在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之间完成的 ,民国期间才达成了满、汉两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就是“对内融合”的表现 ;民国期间旗袍的改良是“西风东渐”即吸收外来服装造型方法的结果 ;旗袍所参与的“国际化”过程及其变化结果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服装史上两次大规模对外交流实现的。旗袍的“国际化”促进了中国居民衣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服饰物与穿着机能的改进即为其具体体现。民国前旗袍等中国服装的主要演变方式是在中华民族内部的一种纵向的传承 ,而在民国后大量吸收了西方服饰造型的内容 ,在演化方式上也由横向的传播替代了纵向的继承。旗袍的由离体到紧体、由平面到曲面、由连袖到装袖的变化就是这种横向传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谈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服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服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和伦理道德紧密相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仪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传统服饰体现了傈僳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承载着傈僳族的历史、信念以及民族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本文通过对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色彩纹样及功能的阐述,探究原始服饰文化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傈僳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其核心理念,在儒家礼教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形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符号及审美观念,其日常着装折射出一定的伦理道德观。传统服饰色彩、形制、纹样以及首饰和配饰等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文化,传统服饰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文质彬彬"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传统服饰着装中体现的君子、妇人及忠孝道德显示了古代封建礼教的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15.
从史学的角度 ,探讨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服饰的影响。西方传统文化以科学为依据 ,易接纳新生事物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思想 ,相对而言较保守、重伦理 ;西方服饰演变的节奏快 ,而中国的服饰演变节奏慢 ;西方服饰以展现“人体美”为特点 ,而中国服饰则以其含蓄、象征意喻历经五千年。近代中西服饰并非各有千秋 ,10多年来 ,中国服装的起飞 ,从总体上来说是模仿西方的结果 ,当代世界服饰以西化为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16.
着重分析了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多元性、民族性、艺术性等特色,明确其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文化美和传承了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含蓄美的审美意蕴,从而对现代服饰设计创新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期提升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心灵的升华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瑶族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服饰中图腾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和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史上一种古老的、普遍的文化现象,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喜欢将自己的宗教文化、图腾文化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中。文章分别从图腾在民族服饰中的应用及多元化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图腾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不应该是对原始图腾及少数民族服饰简单的堆砌和照抄照搬,而应该赋予其新的意义,才能在现代服装中体现出图腾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唐代士人服饰颇具特色,大多头戴幞头或席帽,身著圆领襕衫,有时外加半臂,系腰带,足着履。文章一方面考辨了其具体形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士人服饰所体现的文化特质,即它是大唐皇室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调整的特色服装;它是汉族传统服饰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它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时代特色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
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晚清时期到民国初年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表现出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由此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中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近代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