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性特征张慧彬期刊编辑工作是使人类精神产品得以面世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使精神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并且在这一完成过程中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性,却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本文就期刊编辑工作的主体性特征作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期刊编辑的素质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湘云 《学术交流》2002,(4):178-180
期刊作为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期刊出版要以编辑为中心,说明了编辑这一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期刊编辑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期刊的质量和生命。期刊编辑的素质,是指他们的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识和才能诸要素在一定时间的状态,而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则是指他们在编辑实践中应当具有的预见性、超前性和创建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创造的视角看发挥期刊编辑主体作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期刊编辑工作是创造精神形态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这一形态文化的创造得以完成和面世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期刊编辑发挥着主体作用,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能动性和自由自觉的特性。文章通过分析人类精神文化中“客观精神文化”(即精神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这一形态文化生产的程序和分工,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发挥期刊编辑主体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高期刊质量涉及许多问题,除了编辑人员的主观条件之外,还有很多客观条件,应当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作为社会科学期刊,在众多的条件中,提高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却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期刊质量必须提高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生产明显地分为三大类,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都在整个社会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精神生产也叫意识形态生产,期刊工作就是精神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统计,到1991年11月末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达6500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有11种,《半月谈》发行量最大,每期发行622万份.我国科研人员通过阅读期刊获得的科研信息,已占总量的70%左右.(见199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这些数字充分证明,期刊的编辑工作和期刊确实是整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家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思维的创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报编辑思维的创造功能李其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被称为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和思想观念更替、转变、推进的时期,是迈向新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时期。高校学校编辑工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高级精神劳动。在这个转型期,高校学...  相似文献   

6.
就科学领域本身的劳动,即尚未在物质生产中实现的那种科学劳动而言,这种劳动主要是脑力活动,是创造性活动.它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如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以及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的知识等.情报学领域的科学劳动性质则是通过加工原始情报,获取新情报,实现知识的"流通".一般说来,要使知识和思想成为人们的财产,首先它们必须具有体现其存在的物质形式,包括语  相似文献   

7.
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对象,编辑通过审读大量作者的稿件,筛选出符合自身宣传宗旨、方针和读者关心的稿件,进行加工整理和再创作,最后出版期刊。编辑的劳动成果一般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而是融合在作者的劳动成果中。在编辑的劳动过程中,编辑人员选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东赴 《浙江学刊》2007,2(2):204-206
编辑的特殊社会角色决定其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无论在为媒体把关传播作品,还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进程中,编辑都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到守土有责。编辑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责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责任,真诚为受众的服务责任。编辑坚守社会责任,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保障。  相似文献   

9.
任保平 《唐都学刊》2003,19(2):147-150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逐步来临 ,不仅使人类经济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而且也使人类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创造性劳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使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的区分更加明显。因此 ,界定创造性劳动的内涵 ,分析创造性劳动的特征 ,区别创造性劳动与非创造性劳动 ,对寻找经济持续增长的途径、从分配关系上调动创造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重、进一步拓宽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与公关意识论析高伟杰一个称职的编辑不仅应该会组稿、审读和写稿,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公关意识,自觉地将公关意识渗透在整个期刊编辑工作中去。这是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对期刊编辑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笔者就期刊编辑与公关意识作以如下探讨。一、期刊编辑树立...  相似文献   

11.
一本期刊的总编辑工作千头万绪,最主要的就是抓好期刊的质量。而抓好期刊的质量,前提就是充分调动编辑与作者两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施展才干,让编辑不断开拓进取、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让作者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视期刊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充分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有了一流的作者、有了一流的编辑,不愁没有一流的期刊。所以,总编辑必须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抓好编辑和作者两支队伍的建设上。  一、苦练内功:抓好编辑队伍建设1抓好编辑队伍的思想建设,树立爱岗敬业、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私奉献精神。期刊作为传播媒体,属于精…  相似文献   

12.
温智虹  张红 《学术交流》2007,(8):184-186
编辑活动中的编辑主体是社会信息的搜集、整理、选择、优化和输出者,也是社会信息的调节者。编辑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对社会受众的信息受传、文化体系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编辑主体的编辑行为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编辑主体系统的优化与提升因此而成为必然。编辑主体系统是编辑主体所具有的与社会传播场进行对应的主观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组合,它体现编辑者的主体价值,呈现编辑主体精神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它包括价值观念系统、道德自律系统、智能结构系统、技术结构系统等层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期刊编辑素养浅谈张磊从大学刚刚步人社会时,友人曾劝我选择编辑为职业,说此行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闻之有理。不久,我即成为一家省级期刊编辑部的学术编辑。至今8年下来,却察觉当初围于个人发展眼光看待编辑这个职业,认识上未免有些偏颇肤浅。...  相似文献   

14.
提高编辑素质之我见宋宝华在90年代拉开帷幕的时候,一项庄严而迫切的使命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以更多的、健康的精神产品,去占领书籍市场和读者的精神空间,为繁荣出版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作出新的贡献。而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有高素质的编辑人...  相似文献   

15.
王和平 《学术交流》2005,(8):186-189
编辑的价值在于它是社会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的行为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它不仅要对原创作品进行完善,更多的是在有选择地进行文化传播。因此,编辑的价值取向既影响着对文稿的选择、加工和编辑个性的拓展等出版行为,又影响着编辑个体的人格塑造、理想追求和审美鉴赏。鉴于此,规范编辑的出版行为,确立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应遵循的原则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真理,坚持科学性;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坚持创新,不断积累优秀文化。从而,有效地维护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崇高声誉和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编辑意识论王秀珍所谓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主体对于编辑活动的观念系统。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学术期刊的编辑意识。编辑意识是编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总结、提高,逐步从感性形式上升到理性形式的。良好的编辑意识,可以在期刊的编辑活动中,主动地指导编辑的...  相似文献   

17.
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科研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鹏 《学术交流》2005,42(7):184-188
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工作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进行科研活动对提高编辑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说来,通过科研活动,能够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筛选稿件的能力,编辑加工稿件的能力,组织稿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8,24(5):70-72
作为精神产品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主体和科研主体共同劳动的结晶,二者的沟通与融合是刊物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二者的互动互进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同时,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也必将影响和敦促读者,启迪其科学思维,陶冶其学术素养,铸造其良好人格.编辑、作者、读者三者具有趋同性,这表征着科学研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谭国宪 《探求》2001,(6):54-55
一 根据马克思关于价值构成的原理,商品价值W=C+V+M,其中的C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过来的,V是劳动力价值,这部分价值被劳动者用于生活消费,在生产过程必须重新生产出来,M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它只能由劳动力创造。这也就是说,马克思是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的增殖与劳动相关。到了商品经济发达阶段,商品价值的C和V部分,转化为成本价格,而M则转化为利润和平均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温州农村的改革、开放、突破、创新,蕴含着一连串哲学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个人与社会、动力与活力、进步与代价、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个人经济行为与社会经济行为的结合点;寻找生产者动力与活力最佳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如何以最低的代价和成本换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阐明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