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叙事学与文体学理论,通过对李公佐<谢小娥传>、李复言<尼妙寂>和<新唐书·谢小娥传>进行比较,认为主题差异是造成传记文学、小说、史传三种文体差别的重要原因,对不同情节的关注和不同语言风格的采用是实现主题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形成主题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谢小娥的故事始见于中唐人李公佐的传奇《谢小娥传》.嗣后为公佐同时代人李复言稍加改动收入所撰《续玄怪录》,更名为《尼妙寂》.明代中叶,凌濛初又将它繁衍成拟话本《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收入《初刻拍案惊奇》.从传奇到拟话本,时间共经历了八百余年,而上面的三篇作品则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故事在八百余年间流传、演变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把握住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传世的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在此主要从李公佐传世的三篇传奇《古岳渎经》、《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中粗略探求其生平以及其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并将以《南柯太守传》为重点,考证作者李公佐儒释道兼容但仍谨守儒家正统观念,也是唐代中晚多数士人的思想写照。  相似文献   

4.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中谢小娥是坚忍沉毅的复仇者,在家庭遭受巨大变故、孤立无援的境况下,她一改柔弱的形象,拿起复仇的利剑,走上了为亲人雪恨的道路;谢小娥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其历尽甘苦,为亲人讨回了公理后,马上就以无比坚决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封建"贞节"的归属和认同;谢小娥是情真仇切的有情人,为了报答父与夫的亲情,小娥不惜冒着触犯王法、失去生命的危险去复仇。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以遗民而为杂剧,出手即不同凡响。《龙舟会》杂剧以唐传奇《谢小娥传》为主要蓝本,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题名等的改写,有意表达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借以表达恢复之志和复仇之感,为遗民人格张目。其以北曲为宗的文本形态,不仅清晰地呈现了王夫之对文体的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他对元人杂剧的有意识尊奉,以及有意通过杂剧创作表达“经国之大业”的创作命意。  相似文献   

7.
<正> 古今中外,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者、作家在某方面的卓越成就,常常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光辉。王船山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大家。他的《龙舟会》之所以不为文学史、戏剧史家们所注意,恐怕就是这个缘故。本文拟就王船山唯一的一出杂剧《龙舟会》作些剖析和研究,以就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一、从《谢小娥传》到《龙舟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笠翁说:“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可见,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填词制曲是非常轻视、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8.
刘绚《春秋传》在宋元之时多有流传。李明复《春秋集义》所引《程氏学》与《程氏杂说》皆系刘绚《春秋传》佚文。又其他著述如吕本中《春秋集解》、张洽《春秋集注》、程端学《春秋本义》、郑玉《春秋阙疑》、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亦多引刘绚《春秋传》,兹并为辑考,凡得一百八十四条。刘绚《春秋传》对程颐《春秋》学主要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绍述其说;二是推广其义;三是补其未及。刘绚继承并推广了程颐《春秋》学,对程派《春秋》学的发展实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胡安国《春秋传》明标称引刘绚之说的例子不多,大量的是参考吸收后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官方正史中第一个为高句丽作传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它是我们研究高句丽前期历史不可替代的文献。《后汉书·高句骊传》(以下骊简作丽)基本上是在《三国志·高句丽传》基础上,结合《后汉书》记史范围,稍加增减而写成的。 将《后汉书·高句丽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进行认真对比研究后,笔者发现《后汉书·高句丽传》增减之处多有不当。笔者认为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这对于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益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仅以此文求正于专家。一、后汉时高句丽都于何处 《三国志·…  相似文献   

10.
<正> 宋庆龄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然而建国以来比较系统地概括和研究宋庆龄的专著并不多见。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吕明灼教授的新著《宋庆龄传》,无疑是中国现代史研究和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宋庆龄传》的第一个特点是比较成功地从宋庆龄的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的探讨上把握宋庆龄  相似文献   

11.
<正> 王夫之的《龙舟会》,虽然取材于唐人传奇谢小娥为父、夫报仇的故事,但作家特意将故事主人公谢小娥忠贞、智慧,具有大丈夫气概的品格,与大唐国一伙胭花男性大臣的懦弱、无能的品性进行比较,歌颂了商人女儿的品格与才能。在批判唐代贞元皇帝治下大臣的无能的表面字句里,象征性地批判了明末降清派。作家在剧作中盛赞谢小娥鄙弃“孝烈”  相似文献   

12.
安作璋、孟祥才两位教授合著的《秦始皇帝大传》(以下简称《大传》)于2005年年初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专著在全面分析相关史实的基础上,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作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是一部立论谨严而又引人入胜的秦始皇传记作品。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有十几种学术性的秦始皇传记问世。不过这些著作大多偏于简略,像《大传》这样内容丰富、格局宏大的作品尚属少见。《大传》从秦国的建立写起,一直追述到秦王朝的灭亡;不但详细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而且深入论述了秦朝许多重要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及其得失;在记述秦始…  相似文献   

13.
在绚烂夺目的藏族古典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是倍受人们珍视的瑰宝。她不仅以其数量众多、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而受到重视,还以她那多彩的丰姿、高度的艺术成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是琳琅满目的藏族传记文学宝藏中闪闪发光的明珠。 对《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人们已多有研究,成就卓著。笔者在学习中感  相似文献   

14.
同属于先秦散体文学的《左传》和《穆天子传》相比较,后者在文章结构形式、背景描述方式以及夸张、渲染、虚构等文学手法的运用上,较之于前者有诸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两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因而受社会主导思潮的影响不同、所起的社会作用不同所致。《穆天子传》在结构方式、背景描述和描写手法等方面的探索,开创了我国传人文学的基本表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散文化的结构、童年的视角、自叙传式的故事、对故乡的遥望与怀念,给了这两部作品以神似:怀恋的,哀婉的。同时作品中又弥漫着强烈的差异,林海音是生活的主角,坚强而独立;萧红则是一个旁观者,寂寞而孤独。  相似文献   

17.
《李娃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行简的《李娃传》,艺术成就相当高超,“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历代研究者对《李娃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李娃传》历来的研究状况。一、《李娃传》的创作动机《李娃传》为白行简所作,有人曾经表示怀疑。白行简为什么写作《李娃传》?《李娃传》中的某生、荥阳公是否意有所指?明人薛?《薛谐孟笔记》卷下认为传中荥阳公子是指唐代元和十一年间的状元郑澥,此说证据不足,影响甚微,戴望舒《小说戏曲论集·  相似文献   

18.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毛颖传》与朝鲜林椿的《孔方传》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物喻人的假传体小说,二文皆篇幅不长,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韩愈借《毛颖传》对统治者弃老臣如敝屣的行为提出了大胆的批评。林椿在《孔方传》中揭露了那些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捞取国家钱财的蠹虫。  相似文献   

20.
廖平的兼治三传与《三传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平《春秋》学的特点,是兼治三传。所谓“三《传》镌后,别为《折中》”。即在兼治三传的基础上,力求三传会通。认为三传同源,所说经义大同小异,而历来治《春秋》者过分夸大三传的区别而忽视三传在经义上的大同,实际上完全蒙蔽了三传的真意。由此,廖平指出:《春秋》三传或文异而义同,或各明一义而皆可通,或须会观三传而《春秋》之义始明。因此,三传同出一源,同为解经之作,大纲宗旨并无不同,甚至最终否定了经学今古的壁垒。廖平会通三传,首先是论证《左传》与《公羊》、《谷梁》二传一样,都是解经之作,二是以三传经义的大同来弥合三传文字的小异。尽管他会通三传的结论仍有待于深入论证,但其兼治三传的学术思想則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