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虚无观是道家道教思想文化重要的基础性观念之一,特别是以人体身心性命修炼实践为特质的道教内丹学理论体系中,几乎篇篇丹经说虚无,虚无乃是无上道之本源。以清代内丹学名著《乐育堂语录》为研究切入点,辅以《道藏》核心典籍,对内丹学语境下的虚无观念作一初步系统考察,可以揭示出在内丹学理论当中,虚无观与内丹学诸多范畴之间复杂深邃的逻辑传承关系;以微精神分析学阐述虚空蕴含无限能量的可能性,可厘清道教内丹学所谓虚与实、有与无之间生命能量转化的脉络与前提。  相似文献   

2.
道教内丹学追求个体生命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在道教内丹学看来,所谓的"形神俱妙"之"化体"是一种形、气、神高度合一的特殊的生命存在形态,合于形则显,合于气则隐,合于神则妙。由此,道教内丹学实现了个体生命长生在理论上的圆融。  相似文献   

3.
老庄道家的养生观对于后世道教养生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尤其体现于内丹学。具体而言,老子"归根复命""复归于道"的养生逻辑构成道教内丹学"逆反成仙"理论的原理基础,成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以及"结圣胎"型构的滥觞。而老子"致虚守静"、庄子"心斋""坐忘"等心性修养思想对后世内丹学修炼的方法论以及境界论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围绕自己的主题,从体现自身理论性质的逻辑起点出发,经一系列概念、范畴、思想、观点、论断等在内的逻辑中介,到形成若干具体理论成果的逻辑结论。通过这样的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完整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学体系,成为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之本土宗教,最为殊胜之处当是其内丹修炼,这是最具中国气魄的独特的生命探索现象。在全部内丹学中,玄关一窍是内丹修炼之枢纽。例举丹道史上著名丹家对玄关一窍的体验,并以当代学术视野予以新的诠释,可以得出一些系统的结论。独特的内丹玄关体验对西方哲学、宗教的启示,对于西方语境下的本体论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包括道教内丹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未来人类安身立命有着无可限量之裨益。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0,(4)
全真道作为道教中的改革派,提倡精神超越、内丹修炼、建立教团、出家修行等,这与传统道教所主张的肉体成仙、外丹修炼、个体修道、在家修行等有诸多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王重阳通过三教合流所建立起来的全真内丹学,达到了道教理论的最高峰。全真道所提出的修道长生、济世度人、性命双修和三教合一等思想内容,对于我们今天处理身心关系、宗教冲突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丘处机作为早期全真道的扛鼎人物,不仅使全真道由山东走向全国,为全真道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其"寡欲止杀",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道教界应该继承济世度人的全真精神,提倡"生活道教",积极参与生活、提升生活、改进生活,把全真道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科学实践和道教长生修炼都有求真的要求,在求真的方法上科学采取了物质实验的方法,而道教长生修炼则采取了身心体验的方法。科学实验追求的是客观物质的知识真理,而道教长生修炼体验追求的是生命活动的存在真理。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实践中走到了破坏自然和戕害生命的反面,而道教的长生修炼则坚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这一点对科学实验的反面效应可有补偿作用。而道教长生修炼中由于从自身求道,偏重重视活的肉体而忽视意识思维,这一点科学实验对意识思维的重视则可起到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道纯以"中"来论说内丹学理,"中"是其内丹思想的核心。李道纯的"守中"思想涵具存体摄用的心性论和致虚守静的修炼论的双重意蕴,在此基础上李道纯以"中"之体用来晓示内丹学的"玄关一窍"。由此,李道纯的内丹"中"论构建起以"中"统摄内丹心性论、内丹修炼论和"玄关一窍"的独特的内丹学理论形态。但"中派"的划分仅出于分类丹法的需要,在学理上并不具有实质的意义,必须具体分析中派代表人物的丹法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的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网络成为一种必然和普遍的社会基础时 ,网络现象的研究必然走向“网络学逻辑建构”的目标。本文从“网络学”逻辑建构的角度 ,分析了网络整塑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探索了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网络学”逻辑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网络学的逻辑建构既直接承接了技术逻辑、社会逻辑与人文逻辑的命题 ,继续对网络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进行追问 ,又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范畴 ,对各种网络现象加以反思与综合。网络学的逻辑建构凸现出网络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0.
<正> 确定科学体系范畴的“逻辑起点”,对于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正确的逻辑起点出发,理论的辩证内容和系统联系才能逐步展开,才能形成有内在结构和层次的理论体系。对于自然观范畴体系的形成也是如此。一、怎样确定自然观范畴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前人生态治理经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结晶,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生态问题,积极主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着理论、现实、制度与价值四条逻辑主线,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逻辑体现理论深度,现实逻辑提供问题导向,制度逻辑保障制度基础,价值逻辑呈现价值引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证成对于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精神核心的教化理念或教化之道,有"虚"与"实"两个特点。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乃伴随着"政"与"教"的解构,使教化之道由政治的事务逐渐转变为一种社会的、与人的个体内在生活相关的精神的事务,真正发挥出其"本虚而实"的作用。"心性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教养的本原",现代以来亦经历了一系列与现实政治事务解构的过程。但中国现代的文化状况,其病在于有"解构"而乏"建构"。儒学"以身体道"群体的失落,心性儒学之"道问学"层面的退居学院化、知识化一端,"后革命"时代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性之"实"的教化方式的被边缘化,导致了切合民众生活之文化自觉和整合功能的缺失。返归历史文化本原以建立核心的教化理念和文化整合认同的超越性价值基础,已是势所必然。对中国经济崛起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中国学人应有足够的理论和文化上的积累与准备。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和时代 ,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就是当今时代和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作为智慧文明时代的辩证思维 ,它在制度创新与科学创新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进行发明创造的导航器。辩证思维的创新作用主要表现在 :它的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为创新中的联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的永恒发展的思想为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提供了思想动力 ;它的关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思想 ,是创新思想火花不断绽放的燃烧剂。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 ,就可以使你在创新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街区制”的推广,城市空间格局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针对老城核心区的城市改造呼之欲出,为社区绿道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文章以合肥市为例,研究“街区制”对于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内在驱动,分析新的一轮城市改造中社区绿道建设的重要性,为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可行性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以建设社区绿道为切入点的老城改造做出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化的大环境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MATLAB形成彩电全电视信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彩色电视系统编码教学过程中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结合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提出了将Simlink引入到电视教学中,并对全电视信号形成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实践:自由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红 《北方论丛》2011,(4):112-116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永恒追求,也是哲学不变的主题。从古希腊至康德以前的传统哲学,由于将自由的实现寄托于对必然的认识,并没有给人类找到实现自由的正确道路。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革命第一次将人作为哲学的中心,将自由作为最高目的,开启了实现自由的实践之途。但是康德的理性的人和软弱无力的道德说教只能使自由成为彼岸世界的东西。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伟大继承者的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的前提,将生产实践作为实现自由的基础,找到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从而真正完成了由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8.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轩 《阴山学刊》2011,(6):98-102,115
当今时代的状况表明人类的众多行为方式引起了人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的追寻是人诞生以来的永恒性追求。人的生命在世界关系环境中扩展,世界关系环境的变动性使人的安全性依托处于游移之中。人总是在找寻恒定的安全依靠支点和能够依靠的永恒之物。但是却面临着新的威胁,安全问题的思维缠绕更加使人难以面对人本身进步的思考。人要逐步的进入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支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源自于其在价值层面的本质性规定,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宽厚的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寄寓人民美好道德期盼、充盈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