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有两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一是传统小说的自身转化,一是外国小说的影响.其中,外国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以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为考察对象,从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叙事模式和小说语言等四个方面探讨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在立意、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小说审美有较为独特的创新。通过探讨微型小说的平民艺术定位及其在推动文化的繁荣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论证其审美价值取向的成熟,认为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双重特质,正是其审美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视角     
小说的视角选择多种多样,小说成功与否与小说的视角选择有很大关系。文艺理论家对小说视角划分的角度也各有不同。认同对小说视角的基本划分,即:全知全能视角、等值叙述视角、客观叙述视角。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种视角所适用的小说题材、模式、语言、风格等作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理想、艺术风格和小说样式等方面,探讨了张承志小说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晚唐作家裴鉶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治小说史者所重视,因为它成了唐代小说的文体共名。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裴鉶是一个具有道教情怀的文人,而他所创作的小说集《传奇》,是一部顺应崇道潮流、宣传道教文化、神仙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成长小说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成长小说在英国、美国、法国所掀起的创作热潮,探讨了成长小说的艰难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的形成,评述了与成长小说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期能为当前的成长小说研究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说版本封面与正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封面有助于读者在第一时间认识小说风格,确立第一印象.在小说不断再版的同时,封面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所传递出的信息是多样的.文章将不同时期版本的小说封面看作这部小说发展史中的一小部分,从叙事视角、时代背景和翻译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不同版本内容发生的变化相互印证,试图找到封面变迁的背后所隐藏的小说观念的变化,从而描述一部独特的《挪威的森林》演变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考察汉赋这种文体所蕴涵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要素。并从“小说”概念发展源流入手,辨析小说发展史上曾有过的两种内涵。认为汉赋中具有了虚构、人物、情节等几个现代意义上“小说”所必不可少的要素。最后以《长门赋》为例,来印证本文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作了有益的探索,构成了她的小说语言的十分独特的标识。虽然她一直努力去创造一种没有标识,没有风格的抽象的小说语言,但是,当我们对王安忆前后所发表的作品在语言上做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的确感到了她的小说语言的独特。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感到小说语言的物质部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世说新语》的文体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它符合现代小说的标准,应归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导致这个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古今对小说的概念有不同的认知,以及《世说》本身所具有的非单一性的文体特征。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和现代小说所具备的要素来分别说明《世说》的文体,归纳出它不具备现代小说的基本要素,明确它应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力求达到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文章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心理现实和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作为反映现实的文学形式,在对待客观现实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中国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过渡标志的《老残游记》,长期被重视的是它在描写上的艺术技巧,以及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而它在小说审美形态上的"革命性"贡献,尤其是在从文人文言小说、传统白话小说以及晚清各种类型的社会批判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意义及文本贡献的意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深入探究.而汉学家普实克、华裔学者夏志清等人对《老残游记》上述"革命性"贡献的阐述,也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明晰甚至含混的地方.事实上,《老残游记》在叙述者与小说主题之间所达成的"高度统一性"或者"整体性",是由该小说文本在主题、人物、语言以及艺术技巧诸多方面的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所共同构建出来的一种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小说艺术有一个奇妙的特征,那就是小说叙事形式逻辑与历史意蕴逻辑的对立统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小说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的破碎、零乱、古怪、荒涎、奇异所揭示出的多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本然真实.其次是小说人物遭遇、故事发生的突兀离奇、模糊不清、怪异无比所揭示出的多层次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卓越阐释.其三是小说人物选择、故事结局的荒谬悖理所揭示出的,以"原罪"问题为其标志的文化心理原因恰好是符合历史意蕴逻辑的深刻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目录学视角下,考察《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作品,了解两志对小说的类别性质、源流功用的认识与阐述,梳理两志所反映出的"小说"观念,从而把握中国"小说"观念从汉代至唐初的嬗变脉络。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言小说的流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唐人常常借助诗歌进行小说的流传传播,将小说故事用作诗歌典故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一方面,它既向广大诗歌读者传达了小说的中心信息,同时又巧妙地打破了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所谓的"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扬雄所不观","宣尼所不语"的接受壁垒,标志着唐代诗人对小说文体的关注,这对于提高小说地位,加速小说文体特征的形成和小说文体的独立,促使小说由士大夫文人阶层走向广大平民百姓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另一方面,它也能丰富诗歌内容,增添诗歌情趣,活跃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另一种基于音乐学原则的小说形态汇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 ,并对文学史上复调小说的成就别为两类 :一类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对话小说 ,另一类是德·昆西、福楼拜、乔伊斯、赫胥黎、昆德拉等人的以对位原则为基础的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18.
《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话本,本文通过考证《宝文堂书目》与《六十家小说》的关系,论证《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实为《六十家小说》里所收者。这对于明代有无宋话本传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谈哈代小说的地域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显松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4):80-81,95
文章阐述了哈代小说地域风格的具体体现、形成因素、审美价值,强调了哈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及其小说 的地域性所蕴含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现代派小说在哲学观、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上,以一种空间性姿态而与传统小说迥然有别。这种小说的空间性不同于以时间性为线索的小说,而是以并置性和同时性所构成的意义网络。它邀请读者的积极参与,从而激活小说文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