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雪域高原的女“当家”袁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干部人数还十分少。1959年民主改革初期,以藏族干部为主体的西藏干部队伍也才有2700多人,而女干部比例几乎还是个空白。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西藏100多万妇女中,出现了第一批女法官、女检察官和...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青藏高原牧区的藏族妇女,为了防护高原烈日对皮肤的暴晒和寒风吹皱,会自制几种美容护肤膏。这土制的化妆品技术,从古至今,最少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时期,藏族妇女就有“糖脂涂面”、“赭土涂面”的习惯。《旧唐书·吐蕃传》、《西藏志》中都记载西藏“妇女老少日以糖脂或儿茶  相似文献   

3.
西藏可投资从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发家史”看西藏的投资环境文/唐小可藏族人民使用哈达,正如汉族人民使用鞭炮那么普遍。但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西藏200万藏族人民送往迎来和各种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哈达,一直都是内地或国外生产的。直到1995年9月,这一格局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编外战士”曾诗安,刘虹四川阿坝县城关镇贝母加工个体户万科,是一个闻名川西北高原的藏族商人。改革开放以来,他走西藏、下广州、进北京,靠加工运销中药材发家致富。按说,这样一位既没当过兵,与部队毫无牵连的藏族商人对军队是没什么特殊感情的。但这几年来...  相似文献   

5.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6.
西藏妇女与计划生育西普近年来,西藏妇女及其计划生育问题不仅为我们所关注,也引起了国外的注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回避旧的时代给藏族妇女带来的残害和痛苦。据一份解放初期的调查,西藏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00/万,婴儿死亡率达430%U,总人口死亡率则是2...  相似文献   

7.
“藏戏”是西藏地方戏,起源于八世纪的土风舞,正式形成于十七世纪,流行于前后藏地区。藏戏有许多民间剧团和许多传统的优秀剧目,“文成公主”就是这种优秀剧目之一,为藏族人民所热爱,很多藏戏剧团都以能演出“文成公主”为极大的光荣。藏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一谈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就自然地流露出无限亲切和崇敬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表演和宗教仪式、酬神醮鬼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目前,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  相似文献   

9.
一个藏族男儿在雪域的追求———记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益西加措文/马国仓旺堆益西加措,西藏日报机动记者室主任,光明日报西藏记者站记者。这位刚三十出头的藏族小伙子,勤奋好学,爱岗敬业,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首届西藏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阿里高原驻...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整个西藏被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故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在藏语中称“博”。唐代称西藏为“吐蕃”,元代称“乌斯藏”,清朝初期称“图白忒”,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有“西藏”这一称呼。西藏现有6个地、市,74个县,193万多人。其中藏族占95%,其余为汉族和门巴、珞巴、回、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及橙人、夏尔巴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首府为拉萨。  相似文献   

11.
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尚不多见 ,一些研究也仍然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一妻多夫”婚姻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介绍了美国学者戈德斯坦结合藏族土地继承制度和劳役制度来分析婚姻形式的研究 ;同时 ,联系藏族的婚姻禁忌、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藏族“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三、藏传佛教对西藏及其“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一个民族的人口分布,首先要弄清该民族的一个固定的地理范围。对于藏民族来说,在历届赞普统辖下的吐着王朝的版图内不仅包括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以及青海省的西南部。这些地区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部。即上部为阿里“三围”、中部为卫藏“四如”、下部为朵康“六岗”。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藏族聚居的三大藏区,即:西藏(今西藏自治区之前后藏和阿里地区)、康区(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3.
本刊曾发表关于“龙夏事件”的文章,引起学术界和藏族社会的关注和争论。今本刊选登此文,以期进一步澄清史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推动西藏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某些外国人士就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大做文章,说什么中国政府在西藏不讲人权,进行“种族灭绝”、“镇压平民”、“毁灭宗教”、“迫害喇嘛”等等.一些人还不断在国际组织中、国际会议上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所谓“西藏的人权问题”,炮制了大量荒诞不经的谣言,向中国政府施压发难。凡此种种,严重地歪曲了西藏的现实,至少是对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极端无知的表现.我作为一个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现在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藏族人士,不仅熟悉西藏的现状,也了解西藏的昨天,面对国外的造谣诽谤,当然不能置若罔闻,有责任执笔  相似文献   

15.
“八年规划”:走向21世纪中共中央组部黎忠友焦点报道截至1993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干部达237.2万人,比1992年增加8.8万。西藏已实现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的“要使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干部占到全区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七十”的要求。据统计,省(部)级领导...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达马拉山下,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细心地给藏族群众理发。他们就是某部汽车团驻昌都修理站的战士,藏族社员都亲切地叫他们“畏额扎夏肯”(义务理发师)。某部汽车团驻昌都汽车修理站的同志是修理汽车的,为什么又给藏族社员理发呢?这里有一段故事。自1971年以来,这个汽车团一直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进藏运输任务。为了建设团结、文明、富裕的新西藏贡献更大的力量,团党委在昌都设立了这个汽车修理站。这里比较偏辟,不少藏族社员常常因为跑很远的路去理发耽误半天劳动。这个问题引  相似文献   

17.
藏族妇女的头饰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地区头饰既有统一风格,又由于地理环境、从业形式、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常见的藏族妇女头饰种类有西藏普通型、甘南康巴型、白马藏人型、阿坝松潘型、云南中甸型、迪庆型、青藏草原型以及雍荣华贵的“巴珠”头饰等。这些头饰均以辫发为基本特点,但是辫子的数量、发辫的  相似文献   

18.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了。西藏从封建农奴社会进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但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针,驻藏部队至今一直还在坚持着。当此纪念和平解放西藏四十周年之际,叙述当年入藏部队执行“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一重要方针的具体经历,对于加深理解党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英明决策,毛泽东主席关怀西藏工作和西藏人民的思想,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严守政策纪律,爱护藏族人民等优良传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量的情歌材料证明:藏传佛教影响到藏族“拉伊”的思想内涵、歌词结构、局部特色、创作过程,影响到“拉伊”创造者的世俗行为和心理活动。藏族人民酷爱宗教与追求爱情并不矛盾,当代藏族歌曲创作应该从藏传佛教入手,探究藏族人民真正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十四浑,弹指一挥间,太多的往事已成过眼烟云。但岳阳人民对自己精心培育的1030名西藏学子却仍然觉得那么亲切,那么让人牵肠挂肚。在岳阳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藏族师生天大享受着岳阳市一中领导和师生的爱,时时拥有着岳阳人民的情。正如藏族学生的父母特地从西藏送给岳阳市一中的一面锦旗上所写的“情似洞庭水,同育雪域花”。这十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是岳阳人民培养“雪域”之花的真实写照,蕴藏着岳阳人民对藏族学生的培育之情。1985年金秋时节,岳阳市一中开办了西藏班,在一片鞭炮和锣鼓声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世界屋脊的50名藏族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