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精神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位于教会组织顶端的罗马教皇拥有至高的权力。而以国王为首的世俗政权也要求对教会行使权力,这就引发了教皇权与王权间的斗争。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最先拉开对教皇权威的挑战的序幕,确立了王权至尊的地位,导致教皇权在英格兰的衰落。国王成为世俗和教会的最高首脑,实现了政教合一,亨利八世成为真正独立的专制君主。  相似文献   

2.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许璐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东“保教权”之争及其历史影响》一文中指出:1534年,教皇批准葡王的请求,成立了隶属于里斯本大主教的果阿主教区,由其统辖远东教务,而葡萄牙的远东保教权正是在这个实际由葡王控制的教区内实现的。1553年葡萄牙人窃取了澳门,教皇又于1576年宣布成立澳门教区,隶属于果阿大主教区,管理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远东教务。这就构成了葡萄牙的整个远东“保教权”,这种特权赋予了葡王全权管理远东教务的权力,连教皇也无权直接干涉,他的教令只能通过葡王的政令来体现。17世纪西班牙托钵修会成功入…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各种阶级社会中都有深厚的阶级基础,罗马天主教会也不例外,到中世纪时,它已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君王为代表的国家世俗权力和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力都构成了统治人民的权力。到11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教权凌驾于西欧各国俗权之上,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原因何在? 一、罗马天主教会教发展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的过程中世纪西欧教会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罗马教皇为摆脱以德意志皇帝为代表的世俗政权的控制而斗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宗派繁多,而天主教是正统,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来,始终继承基督教保守、反动传统的是天主教。在哲学上,从奥古斯丁的教父学,到安瑟伦、托马斯的经院哲学,一直到现在的新托马斯主义,也是如此。天主教对我国人民并不生疏,近代史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之一,国民党统治时代,还与梵蒂冈建交,有教皇的大使驻在中国,全国解放后,我们不承认他,才怏怏而去。现在,教皇保罗二世,活跃于  相似文献   

5.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新著《跨越希望的门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当代天主教神学的基本问题:教皇的地位、祈祷、上帝的存在、人的尊严、永恒的生命、拯救和希望以及天主教与其它宗教的关系。教皇在阐述这些问题的时候的一条主线索是寻求各个文化间的对话,本文试抓住这条主线索对其中的几个观点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关于教皇的教义和建制,同马太福音第16章第15-19的文字有紧密关系,天主教内外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和解释向来存在着差别与对立.本文沿此介绍了德国"世界报"网上进行的一场争论.这一争论源起于德国许多媒体炒作"教皇"这一名号,由此而言及马太福音这章文字同教皇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也展开了争论.本文就此对圣经这章有关文字的不同解释与翻译作了一些比较,以期说明理解的多元性和解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一种开放的商讨何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通常具有两种权力,职权和个人权力职权是领导者的法定权力,是制度化的并由组织授予的。它包括法定权、强制权和奖赏权。职权使领导者能够以强制、引诱、驱使的方式使被领导者服从。个人权力不是领导者的法定权力,它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是由下级、同事、有时是由上级赋予的,这种赋予源自领导者优秀的个人特质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一、教育领导者的个人权力的内涵及其结构教育领导者的个人权力主要是由参照权、专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天主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刚恒毅是一个重要的人物。1922年,他作为罗马教廷的宗座代表来到中国,标志着法国对中国教会保教权的终止,揭开了20世纪中国天主教本土化的序幕。刚恒毅在华期间,提倡利玛窦“文化适应”的传教方式,促进了天主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和沟通。特别是作为一个扬名意大利的艺术家和雕塑家,主张用本土民族的哲学语言和艺术形式表达天主教的信仰,把中国的艺术引入到天主教会,无疑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颇具意义。推举中国神职人员担任主教职务刚恒毅原名C…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10,(6):32-33
教皇庇护十世的故乡特拉维索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它没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那样大的名气,有关资料在国内很难找到。有人问我,知道对天主教进行现代改革的鼎鼎大名的教皇庇护十世(1903-1914年在位)吗?他就是特拉维索人。  相似文献   

10.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生过正面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西班牙国王从罗马教皇处获得了保教权,西班牙成为事实上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西班牙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是剑与十字架同行的,天主教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天主教修会更是充当了先锋。与在俗教会不同,修会传教的对象更多是农村地区的印第安人。在完成了对西属美洲中心地带定居印第安人的传教工作之后,修会的传教工作又转向了西属美洲的边疆地区。在新西班牙的北方地区和南美洲的拉普拉塔地区,都分布着大量的修会传教中心。修会传教中心在边疆地区发挥了多种功能,在文化上传播天主教信仰和欧洲文明,在军事上防御外国人和敌对印第安部落的侵扰并加强内部纪律管理,在经济上从事生产和贸易,在政治上为建立新的社区和行政单位打下基础。尽管修会传教中心对印第安人的剥削及其带来的疫病导致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激起印第安人的反抗乃至起义,其对印第安人的宗教皈依和文明传播的目标也未完全实现,但修会传教中心的确与西班牙国家一起塑造了一个与军事、政治边界平行的精神文化边疆,修会传教中心是西班牙殖民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清康熙皇帝亲政后,对天主教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沟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北堂建成。后因清朝政府与罗马教皇发生“礼仪之争”,北堂曾荒废一时。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归还”北堂。今日之北堂,是“庚子赔款”所建。本文通过北堂的变迁,阐述了天主教在北京的传播史。   相似文献   

13.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境内,是一个典型的城中之国。其面积仅相当于北京故宫五分之三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人口只有1380人,面积仅为0.44平方公里。有人形象地描述这个国家的大小:如果你在梵蒂冈国内放风筝,一不小心线断了,风筝就会飞出国境去。你可不要小看梵蒂冈国度小,这里可是天主教总部,是8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家,其元首即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于一身。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神权,任期终身。梵蒂冈国旗由黄色和银白色两个垂直长方形构成,传说黄和银白两色是耶稣12门徒之一圣彼得的两把钥匙颜色。最近笔者慕名走进梵蒂冈,发现境内没有田野,没有工农业生产,也没有军队,自来水、电力、食品、燃料、煤气等都是由意大利供给。这里有用于国民生活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中叶以来,一个复兴经院哲学的运动逐渐展开,而教皇里奥十三世在他的划时代文件《永恒之父》里也对这个运动正式予以认可,并大大加了一把力。在那个文件里,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的研究特别受到鼓励,而且阿奎那学说所受到的嘉许是其它任何天主教哲学家都没有能获得的。由于教廷的鼓励,米兰、佛里堡和美国的天主教大学都建立了或扩充了它们的天主教高等学术机构。这时的  相似文献   

15.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政治秩序虽然具有限制权力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径直认定封建制度与宪政思想有直接的关联,因为它属于私法领域。究政意义上的限权思想源于教会政治。教皇革命后,受教会法治理的罗马教会内部形成了第一个近代意义的国家,教会法学家阐述了教会法中的宪政思想——圣职权与管辖权的区分和“主教会议为教会真正主权所在”的理论,并演...  相似文献   

16.
奥古斯汀在《上帝之城》中建立起上帝之城/地上之城的二元话语结构,为教权和王权之间的权力制衡奠定了基础。此后,为同世俗君主争夺权力,“双城论”发展为“双剑论”和“日月说”,将“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的思想不断推向顶峰。与此相对,君王一方也不断引用宗教经典,反对教会干涉世俗事务。因此,在西欧政治实践中,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在历史上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制衡模式在宗教力量退出政治权力舞台后,以“人民”这一概念代替了“上帝”,进而演化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西方世俗君主的权力在历史上受教权制约后,又为另一权力“民权”制约。  相似文献   

17.
自十六世纪,葡西崛起后,其势横扫全球。在其强大王权的支持下,天主教随之传到世界各地。两国凭借王权与教权的勾结将全球划分,控制着各自势力范围内的教务。然而随着新兴殖民国家的兴起和教宗日益想摆脱西葡王权的干涉,“保教权”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借由湖广教区建立的曲折过程,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势力范围的争夺。  相似文献   

18.
学术评价权反映了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本质属性,属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中国现行学位授予权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学术权力被边缘化,相关主体权力行使界限模糊、权力运行规则不合理制约了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有效实施。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实现权力配置科学化、权力行使规范化、权力运行程序化,确立以教授治学为载体的学术权力在高校学位授予中的法律地位,突出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明晰学术评价权运行的程序性规则,公开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完善校内申诉制度,确保高校学位授予权的自主且合法运行。  相似文献   

19.
波兰研究人员约瑟夫·格鲁津分析了现代天主教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书中称之为有利于“适应时势”的活动,也就是说“使现状适应当今的要求”。作者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天主教会领导机构的正式文件,例如第二届梵蒂冈会议和主教会议所公布的材料、教皇的文告和演说,以及有名望的天主教活动家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一、国家主义法律观的历史渊源欧洲的中古时代是一个权力纷争的时代,教皇和皇帝、国王和贵族、贵族和平民之间普遍存在着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冲突。伴随着这种权力冲突,民族国家逐渐产生,君主政体也趋于完善,随之,政治和法律上的主权概念和主权学说诞生了。正是这种主权概念和学说,导引出近代各种国家主义法律观。在欧洲历史上,较早阐发以主权学说为基础的国家主义法律观的是法国的鲍庭。他于1567年提出了主权国家的定义,他称国家包括服从某种主权的市民,而“主权是超越臣民的无上权,不受法律约束”。主权者是法律的来源,因此不受法律约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