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史论关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过去、当前所处的和即将发生的发展过程及相关事实总和的综合研究,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的全面把握,进而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提出更为科学的理论观点,指导并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翻译史与翻译理论是同属翻译研究分之下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关于翻译史论关系的探讨为译学界所热议。文章结合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通过对翻译史的梳理,厘清翻译观的嬗变,进而对当下翻译现状有一个历时的了解与共时的把握,以期对现阶段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翻译研究的发展,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翻译的文化视角始于德意志民族的翻译史,路德对《圣经》的翻译以及德国浪漫派的翻译观都为我们开启了翻译的文化视野。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语言学派声势的渐弱,翻译界开始了向文化的转向。回顾翻译发展的历程便会发现,翻译始终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翻译,就不能忽视文化这一综合性的影响因素,但同时也不能失去自己的主体性位置。  相似文献   

3.
有关《几何原本》翻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对于翻译原因揭示不够;对于与之相关的翻译过程认识上有分歧;对于翻译时间观点上不一致;对于翻译过程所包含的,中西数学知识和思想的认识与比较,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几百年来中西数学和文化会通的关系,研究不充分。这些恰恰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方式,而且这种交流建立在平等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当代翻译理论加深并扩大了对翻译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站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翻译,认识到文化翻译中的不对称性和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叛逆和扭曲现象,同时也认识到文化借助于翻译所进行的对外传播与征服的目的。传统理论把翻译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置于真空之中,没有看到这种活动受到了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文化交流的变形。翻译的本质并非纯粹的文化交流,而是一种有目的、利己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5.
蒙古文翻译实践活动中应用文书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为促进不同历史时期蒙古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译史的研究多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入手,鲜少涉及应用文体。本文分大蒙古国和元朝两个章节,总结概述了蒙古文应用文翻译在这两个时期的历史沿革及硬译体形成的具体原因等,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致使专家学者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化交流说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方式,而且这种交流建立在平等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当代翻译理论加深并扩大了对翻译的认识,使我们可以站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翻译,认识到文化翻译中的不对称性和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叛逆和扭曲现象,同时也认识到文化借助于翻译所进行的对外传播与征服的目的.传统理论把翻译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置于真空之中,没有看到这种活动受到了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文化交流的变形.翻译的本质并非纯粹的文化交流,而是一种有目的、利己性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译学界发生了所谓"文化转向",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研究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它使得翻译研究从文本分析走出来,走向文本背后的社会话语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从而拓宽和深化了翻译研究的维度。我国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由来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文化转向更多地说是翻译学科建构的策略,而不应当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文化研究的"反学科"性消弭了翻译研究的学科性。文化研究只能成为翻译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脱离语言本体,翻译研究将迷失自我。我们应当加强学科意识,向文化研究学习其开放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保持自我反思,谨防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8.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与"翻译"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组合成对形成的概念矩阵而获得,具体表现为文化翻译之三种模式,即:文化翻译乃是对异域诠释视域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另一社会成员诠释某一对象或事件的方式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惯约之诠释。基于文化翻译的这三种模式,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阐明了文化翻译之本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翻译目前正处于第四次翻译高潮,已经走出了传统翻译研究的阶段而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独立学科。翻译己不仅被视为一种符码转换的文本活动,而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文化间的交流与传通活动。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传统中的四个方面:翻译实践、翻译批评、翻译教学以及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对翻译的关注与研究。翻译具有学科交叉的特性,但不能由此导致翻译研究这一学科的问题意识漫无边际,其学科体系也不能缺乏自己的特色。翻译研究学科应当在全球化、大数据等新时代特征中保持独立的学科意识,并且有必要在梳理传统翻译经验与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论,理清体系中的逻辑关系,明确自身的研究边际,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诸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歧,并不在于整体性地肯定或者否定西方文化,而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的哪一个部分,新文化运动者倾向于学习西方当代文化,而《学衡》派主张学习西方乃至世界的古典文化。《学衡》对于西学的翻译,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对于白璧德本人著述的翻译介绍,希望借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澄清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观念;二,对于古希腊哲学、文学的翻译介绍,这正是白璧德及其中国弟子们所崇尚的西方文化精华;三,对于西方文学的翻译介绍,这西方文学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所选择的西方文学精华,与五四新文化者的视野是并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All Men Are Brothers 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唯一译作,也是《水浒传》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历来因其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特质的尊重和尽可能保留而遭受非议。而大部分批评者不是断章取义地横加指责,就是站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及其价值观立场上,忽视了相异文化间的开放性和可融合性。考虑到赛珍珠希望忠实再现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初衷,并将其译本与其他两个重要译本加以比较,我们可以肯定,赛珍珠的翻译实践反映了她向西方展现和阐释真实的东方的努力,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诚如尼采所言,翻译是一种征服。而这种征服应是双向的、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支配与控制。在当前的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鉴于翻译所涉及的原著文本的特殊文化价值,尤其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明显的力量悬殊的较量,赛珍珠作为一名来自西方阵营的译者对西方文化进行自觉反叛的勇气与卓识,值得我们肯定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活动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是我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从翻译动机、翻译主体、译作选材和译入语文化背景这四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做一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对中国文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翻译历史悠久,但是文学翻译历史较短,仅一百多年的时间。文学翻译离不开语言和文化的转化。有文学翻译以来,文学翻译的策略之一——归化与异化就是中国翻译界一直讨论的问题。展望21世纪文学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译者应采取文化上的异化与语言上的归化的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编著了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该书中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理论,为中国译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该书提出翻译是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选择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本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文化翻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她独特的范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民族文学也有世界性,宋词的魅力理应为国外读者所了解。但在翻译中,宋词精华之所在的范式与文化传递往往又难以处理。所以,解决这两方面的翻译问题,就成为宋词翻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翻译学界,文化学派主张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了解语言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了解中西方行为方式中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并遵循"文化传真"这一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9.
从亚里士多德《诗学》谈起,追溯国内外学者有关翻译诗学研究的相关论述具有极大意义。文章对西方翻译史上三位大师梅肖尼克、巴恩斯通、勒菲弗尔关于“翻译诗学”这一概念相关论述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以期唤起翻译学界对“翻译诗学”研究的兴趣,并将这一具有光辉前景的跨学科研究进而推进下去。  相似文献   

20.
当代翻译中的文化研究理论赋予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名物传译新的视域,这就是翻译过程中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转换所形成的历史阐释,作者认为,集中体现于名物传译中的文本与话语的翻译转化中,含有原文语境的新阐释,这种阐释是建立在物质形态上的历史解读,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中忽视这种阐释的价值的错误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之上的,从跨文化语境解读文本是当代翻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