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继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业化——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分类标准对其进行汇总和梳理,并运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从资源价值、保护现状、旅游开发条件及潜力三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得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产业视角来看,望奎县皮影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分析评价望奎皮影旅游资源优势,提出增强营销意识、做好心理营销、开发特色产品、进行创新性市场定位等相关营销策略,对提高皮影戏的知名度、促进皮影旅游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非物质经济又称符号经济,本文基于其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然性,试图让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达到双赢,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6.
在全球化的今天,手工艺品是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地方文化原真性的文化事象之一,手工艺品与旅游行业共生发展的基础在于:双赢的经济意义、共同的文化属性。土家织锦参与旅游发展后,在传承物的外观、传承主体、传承物的文化功能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传承主体——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形成了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传承方式——旅游生产性传承。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盐城拥有种类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独具特色、历史悠久。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盐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对增强盐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盐城旅游业的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使盐城旅游业保持独特个性、提升文化品位及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确切地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盐城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大庄村为个案,就旅游开发中如何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手工艺类非物质遗产参与旅游发展已日渐普遍,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土家织锦在设计、价格与质量、销售手段、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改变经营理念、根据市场要求设计产品、开展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组织手工艺品设计比赛、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培训社区居民等。  相似文献   

1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引入游客体验和社区参与的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游客体验和社区参与,一个为表象,一个为内核,二者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既符合保护、传承的目的,又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浑融性和可参与性等显著特点,是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巨大资源。本文以长江三峡地区为例,阐述了旅游经营主体应予明确的一系列开发利用原则,以及遵循这些原则对维护非物质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创建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情趣浓郁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性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需要依托现实生活与市场得以传承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目前关注其文化性者较多,而关注其商品性开发者较少,使其处于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性,并以恰当的载体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所在。通过旅游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或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及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以知识产权为支撑,否则会导致其文化遗产被自由获取,进而产生原住民社群与第三人利益分配失衡问题.将乡村旅游、知识产权与非遗保护三者有机结合,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遗传承保护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好。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本文对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构想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非物质文化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保护与经营政策,保护和经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追求,又极易破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原生性.因此,只有电影工作者与民族文化工作者、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协作,才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所依托的主要学科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的日益增加,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存在着传统的民间艺人渐渐消失、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法制保障、传承人缺乏自觉意识等诸多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人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域下,应发挥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借助现代教育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觉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