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吟诵是按照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来诵读古典诗词的一种读书方法,吟诵虽不同于音乐演唱,但吟诵时可以尽可能多地使用音乐手段来增强吟诵的艺术效果。要准确地把握吟诵的"字正腔圆";要遵循诗词创作规律,适当注意音高;为了提高吟诵的艺术效果,可以适当配乐;音乐训练的多种方法在学习吟诵时也可借鉴或采用。  相似文献   

2.
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以语言为本位的艺术;新吟唱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是以音乐为本位的艺术。传统吟诵在吐字发音、用气方式以及音色等方面与新吟唱均有所不同。从传播的角度看,传统吟诵是读书的方法,是教学的手段,举一反三是传统吟诵最突出的特点;新吟唱则不具备这些优势,不能以同一曲调去吟唱第二首诗词。传统吟诵与新吟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词的吟诵活动在古代乃至近代一直都存在着,而真正优秀的词作也都需要符合音乐和声律两方面的要求。无论是就体式的形成还是就其创作方法而言,词都与以格律诗为主体的唐诗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吟诵角度来看,律句较多的词作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只要能够准确判断出词句和律句的关系,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就能够自由地进行吟诵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作者的亲身调查材料,从演唱要求、演唱程序、音乐形式、演唱内容、演唱场合几个层面,较深入地论述探讨了侗族大歌和耶歌的蜜切关系.并得出了大侗歌是在耶歌基础上产生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女中音声乐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演唱形式与风格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西方传统的声乐历史,既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共性,也具有各自民族的独特性.无论是主观思想、演唱方法、还是表现形式和音乐价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民族声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无论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和教学,还是对民族乐器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支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关系,既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形式和声乐教学领域开拓出更为宽阔的领域,同时也推进了传统乐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以传统乐器中的吹管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箫和笛子、唢呐为代表性乐器,通过分析论述,阐明该类乐器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和探索出一定的与乐器发展,尤其是与民族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有段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8.
赵元任对汉语和音乐关系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任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音乐大师。他在汉语的语音高低和音乐音高的关系、吟诵方式与音乐的关系、歌词与曲调的配合、歌词中语言的读音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探讨,他对汉语和音乐关系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秦德祥先生高中毕业,未经任何专业音乐学习,却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当前我国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理论家、传统音乐理论家、吟诵音乐第一人。文章回顾了秦先生人生音乐之旅的三个阶段——报考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研究、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特别对秦先生退休后为吟诵音乐的收集、保护、研究、传承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力图展现一位音乐家独特的人生足迹。  相似文献   

10.
全真音乐主要是施之于修持,其法有唱诵与吟诵等;另一种是施之于庆祝、祈祷等法事的,以声乐演唱为主。全真道士在传教过程中,既与士大夫唱和赠答;亦面向大众布道而强化词的音乐性,其方式是或继承能歌的词调,或将词调进行改造,或自创词牌,使渐趋雅化乃至僵化的词变得鲜活、俚俗,使词体更容易向曲体发生转换,成为词曲之间流变的中介和津梁。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结构框架浑然有趣,多声形态绚丽多彩,合唱技艺出神入化。作为植入民间的多声部歌曲,能够完整保存,这与侗族地区特定的歌师、歌头、歌班、歌俗等传统制度的人类学背景有密切关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侗族大歌"又是侗族传统社区整体"文化场"的记录和再现,是活态流动的存在,作为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而成的音乐文化遗产,它呈现出的非物质性,具有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这些价值与侗族传统社区人群的存在与发展紧密联系,互动互存,从而形成侗族大歌传承与保护的独自特点。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分析"侗族大歌"传统内部的传承保护机制,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大鼓形成至今已约有一个半世纪,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体制。[四平调]是其基本的唱腔曲调,以五声徵调式为调式的基础。湖北大鼓有其独特的鼓板点子,它是由鼓和板不同的打击方式组合起来的节奏型。当地方言的语言节奏、音调是影响该曲种唱腔音调的重要因素。唱腔风格具有鄂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吟唱风格与民间似说似唱的生活音调一致,平和的唱腔与低、降方言的语调风格一致。  相似文献   

13.
倚西声而填中词是早期艺术歌曲的通行做法,这种实践方式为现代词学研究者所借鉴,成为理解传统词乐关系尤其是“倚声填词”与“选词配乐”的经验基础。“音乐文学”观念的确立与“倚声填词”的重新定义,将传统谱例之学提升到现代歌词学层面。唐宋诗词乐谱是骨干谱,一曲多变是其常态,不同于确定自足的西方现代乐谱。以往对词之本质特征的界定,过于强调其不同于声诗、乐府的以词从乐、由乐定词的一面,而忽略了其选词配乐甚至以乐从词、依字行腔的一面。现代音乐学为我们将词的起源归结为一种音乐或乐曲形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夸大了音乐的决定作用并造成了对“倚声”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期的汉口商人在经商之外的文化生活具有浓厚的士人化特征,他们热心交游,定期聚会,吟风咏物,乐善好施,成为传统基层社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官方导向力量.但是,相比于同时期的经世派士子,汉口商人的精神生活还较多局限于风花雪月,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他们缺乏对大众民生的关注与同情,缺乏应对时变的必要思想准备,至清朝后期,以盐商为代表的汉口商人大势已去,逐步走向衰落,"不能饮酒不能诗"的财主逐渐成为商人主流,一个真正"平民性"的商业都市--汉口逐渐成形.  相似文献   

15.
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声音素质,还需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这样的歌唱训练是对歌唱乐器的制作、调理和再整顿的过程。只有经过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更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歌唱乐器的使用而言,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练,以求得艺术的完美。  相似文献   

16.
唱和在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作用,它不仅为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诗料,使其创作水平有了提升,还增加了他在当时的知名度,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论歌唱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歌唱者语言的优劣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特点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使演唱富有艺术感染力,就成为一个歌唱演员必须弄清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声乐演唱时的过分紧张,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唱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起不健康的演唱心理,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艺术,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那么,要想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就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声乐演唱方法。在声乐学习中,心理因素就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意念引导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本文对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明了良好的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消除紧张心理提出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怎样培养歌唱者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效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元白喝和诗继承了和意唱和的传统,也开创了和韵唱和的新天地。次韵唱和主要是元白在贬谪地的遥相唱和。将赠答诗的内容特征和分题拈韵联句的形式特征融合改造成次韵唱和诗,开启了诗人间相互异地唱和的新的形制规范,打破了传统唱和诗的时空条件的诸多限制,为文人艺术化交往确立了新的范式,这便是元白次韵唱孝口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