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作成 《天津社会科学》2024,(2):149-163+176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思维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思维研究为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者所普遍重视.加强对历史思维的探讨对于深化史学思想、史学理论的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价值.振兴民族文化、推进新世纪的史学,要求我们必须从历史思维的高度上进行思考.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思维是深邃和有特色的,如观察、研究历史的天人联系的整体系统思维、观察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以及在学术上的融汇百家以"成一家之言"的创新思维和治史的类例思维等.从思维的高度对民族史学进行总结,进而开展中外史学比较及跨文化的史学研究,从中可以充分彰显出民族历史思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海洋世纪的出现,是世界历史演变的结果。但是,重新反思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史学论述存在的盲点。由此可见,海洋史学的问题意识,在于拷问海洋世界在世界历史体系和结构中的地位。中国海洋史学要在学术理论和实践上重建海洋世界的小系统,全面总结、继承、利用这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不仅可以改变历史研究中忽视海洋的缺陷,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完善中国历史体系和结构,促进史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而且可以为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二战前后 ,面对世界历史的巨变 ,为了弄清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英国年轻的一代史学工作者 ,广泛地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形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理论和方法。其中主要有“从底层往上看”和“历史总体观” ,通过史学实践 ,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同时也为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史学交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中外史学交流史源远流长,不过迄至近代,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中外史学直接碰撞以来,才以其恢弘之势,写在人类史学交流的史册上。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内容宏富,它将为史学史研究开辟新天地,即从它与汉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联就可略见一斑。中外史学交流多途贯通,其主要有译书、教学、著述和讲学等。中外史学交流对于正在迈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意义重大,也将给未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国灿 《中州学刊》2001,(1):148-152
历史学归根到底无非是人类社会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式,故其功能本质上也是一种合精神性、中介性和传播性于一体的文化性功能.它首先表现为文化形态,即由史学的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对人类文化意识领域所具有潜在作用与影响,包括促进人类的自我认识和把握,进行人类文化知识的保存和增殖,提供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的双向思维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而转化为社会表现形态,即史学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所起的具体作用.在史学功能由文化形态向社会表现形态的转化过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史学研究者的思想观念和史学受众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7.
微观史学是上世纪70、80年代始兴于意大利并逐渐传播到英、法、美等国的一种新的史学理论,该理论对此后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纠正了西方“新史学”以来过分关注宏观建构、忽视研究具体历史现象的不足,扩大了历史研究的材料来源和读者对历史研究作品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过分关注细节,夸大了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因此又对分析历史发展动力和规律等形而上的问题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学科对话中复兴.史学与哲学的充分融合构成了其内在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史学具体性与哲学抽象性的张力及共振中寻求平衡: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使其更具有历史之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渗透于史学,使其具备原则高度,从而实现学科超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对世界全球化与现存资本主义命运的把握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所进行的观察上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当今中国走出顾此失彼、失衡发展的思维惯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兆仁 《学术研究》2008,(3):109-110
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再现历史真实,是历史编纂的根本任务.后现代主艾思潮挑战传统史学,提出关于历史真实检验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在史学史研究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作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核心问题的当代学术回应,历史解释学将在史学史研究实现理论突破中承担重要使命,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史通》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史学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史学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对世界历史学的一大贡献,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史通》的写作时间问题不仅是研究作者刘知几史学思想发展必须加以辨析的,也是认识、研究《史通》的理论贡献必须加以辨析的问题.刘知几自幼酷爱史书,青年入仕后潜心于史学的研究,中年进入史馆开始撰写各种历史著作,进而私撰《史通》,这有一个历史和逻辑的发展统一问题,也有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的统一问题.目前史学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史通》的评价与研究.我以为,对《史通》的全面研究、深刻认识与公正评价都将涉及到  相似文献   

13.
心理因素对历史进程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社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或社会制度内部出现重大调整时,其作用愈加明显.当前,由于当代中国史的学科特性,心理史学对其研究的影响大有愈来愈深入之势.而且,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心理史学为当代中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方法论利器,在未来,心理史学要比此前更有前景.但也要认识到心理史学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使用不当或滥用同样会给当代中国史研究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适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历史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在这个世纪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视界急剧地扩大了,另一方面,先进的史家们更已掌握和运用了愈来愈多的比较科学和合理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史论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史学发生了从印象主义的经验史学到理性主义的科学史学的重大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史学革命中,20世纪的中国史学,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自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史学界以后,一种以史论为灵魂的新史学中国的现代史学更已愈益成为了本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强势潮流这同20世纪世界史学革命的基本方向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南北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北关系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南北双方围绕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而进行的斗争与合作成为南北关系的核心问题.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南北关系造成了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南北关系的历史,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关系到历史研究的方向与道路。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史学史的历史实际表明,史学研究从来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关键在于史学家能不能找到历史和现实在客观规律上的一致性。剥削阶级的史学家由于阶级局限和偏见,很难在总体上认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的史学家由于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武器,从理论上说,完全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找到贯串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共同规律,吸取和借鉴对现实有益的历史经验。但是,社会现实状况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限制,人们思想认识的局  相似文献   

17.
吴怀祺 《河北学刊》2006,26(6):99-107
研究历史思维对认识民族史学的特点和创新史学十分重要。《周易》的整体思维、丰富的历史意识、通变的运动思维及凝结其中的忧患意识、重民观念等,对民族史学特点形成和民族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民族史学“究天人之际”的自觉、总结历史盛衰的修史大旨、创新精神和在学术上吸纳兼融的开阔胸襟,都与《周易》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历史的资政功能,为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相继提出革命史观、“两大历史任务”说、“民族复兴”说。百年党史《决议》基于这些已有的理解,建构起新的党史解释体系,这标志着新文明史观的基本形成。新文明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进程逐步加快,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开始显现之现实,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接连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阐发历史活动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引领史学研究关注现实、面向未来、关心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史观。新文明史观分析单元的开放性、重视历史主体的自主性、勾连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性、历史解释的包容性,展示了融汇革命史学、现代化史学和后现代史学之潜质与可能。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用"革命""资本"和"帝国"三枚放大镜片看19世纪,可见该世纪的"精细"与"凄美"了。但当大师的"史学透镜"移至20世纪时,却只看到"极端"二字,令人对这个刚刚逝去的百年心生敬畏。历史与史学发生着"天崩地裂般"变动,而史家求索历史的责任也更为艰巨。本期笔谈的七篇文章恰好集中于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很大影响的三个国家——英国、德国和俄国(苏联)之上,论题涉及思想史、社会史、史学史、中外关系史及冷战史,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世界近代现代史重大问题的思考。2012年10月1日,95岁的老左派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已经告别人世,但他留下了亲手创刊的Past and Present,让我们循着"过去与现在"这个永恒史学主题继续探索吧!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用"革命""资本"和"帝国"三枚放大镜片看19世纪,可见该世纪的"精细"与"凄美"了。但当大师的"史学透镜"移至20世纪时,却只看到"极端"二字,令人对这个刚刚逝去的百年心生敬畏。历史与史学发生着"天崩地裂般"变动,而史家求索历史的责任也更为艰巨。本期笔谈的七篇文章恰好集中于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很大影响的三个国家——英国、德国和俄国(苏联)之上,论题涉及思想史、社会史、史学史、中外关系史及冷战史,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世界近代现代史重大问题的思考。2012年10月1日,95岁的老左派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已经告别人世,但他留下了亲手创刊的Past and Present,让我们循着"过去与现在"这个永恒史学主题继续探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