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文章基于DEA的经济生态效率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超效率生态效率值,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使用面板模型对影响经济生态效率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参数进行了估计,核算出产出弹性有效的临界点,最终得出:十年间中国区域经济生态效率值存在动态的漂移变迁过程,高生态效率值地区存在着从西部向东部区域的转移倾向;技术进步在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所带来的产出弹性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治理效率的低下,客观上制约了生态效率提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超效率SBM-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6年西部11省份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态势、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总体呈现"两极分化"和"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生态效率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均GDP、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西部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耗水平、城镇化率、环境治理投资占比则会抑制生态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进而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环境规制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整体水平不高;贸易开放和环境规制均能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缺乏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并不会使政府降低环境规制强度,贸易开放在受到城市生态效率的冲击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化明显;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贸易开放在环境规制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直接作用过程中产生了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类高融合性、高协同性、高成长性、高科技性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立足2009—2021年中国10个国家级城市群面板数据,借助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政府治理转型均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要素市场化、政府治理转型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不同数字经济类型对各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趋势。相比于大型城市,中小城市要素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偏小。另外,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即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数字化方可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提出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布局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建议,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分区现象明显,联系强度呈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随着地理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短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显著,长期内推动作用明显,综合来看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环境规制对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个包含两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模型,考察异质型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初级人力资本显著地抑制产业结构升级,中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不断增强。分区域检验显示,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中、高级人力资本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对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但在西部地区未能得到有效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杨蕾  杜鹏 《统计与决策》2017,(16):52-55
文章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广东省21市2005-2014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城市生态效率均值上升,城间差距拉大.空间上呈现为珠三角、西翼、东翼、山区的地理差异格局,但并未形成显著的集聚特征.生态文明建设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优度、科技创新力度及外商投资对城市生态效率值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一种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组合式多元统计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生态效率分布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不均衡性,同时全国及区域层面生态效率水平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且该结论在排除了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的消费升级效应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这两种机制实现居民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改进的经典Chenery“标准结构”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产业发展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Geweke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互为因果关系,再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其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即滞后一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现期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仅仅在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并未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可有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上,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溢出效应表现出地区差异;产业结构高级化受其前一期的显著影响,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惯性。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直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倒逼技术创新间接影响贸易发展.总体上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Kuosmanen、Kortelainen(2005)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测算了5个环境压力指标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的最优工业相对生态效率,接着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的工业生态效率普遍偏低,区域差异大;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理位置对生态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正向作用,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和对外经济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基于2015—2018年中国28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并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呈正相关,且能抑制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经济不仅能促进产业结构发展,还能通过提高居民消费和激励城市研发创新两种间接路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调节作用,在地方政府合理的行政管理下,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最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和特大城市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为国家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制定精准的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利于缩小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碳排放具有空间效应,生态保护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且两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坚持优化生态保护措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做到低碳减排;严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低碳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