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1922—1947)作为近代在华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刊物,从创刊至停刊,一直是刊布藏学研究成果的国际性权威学术刊物,极具历史和学术价值。这批研究成果不但保留了大量19世纪20—50年代川西北地区的田野资料,而且对我们了解西方近代藏学的发展历程十分重要;此外,从其刊布的藏学研究成果来看,彼时的藏学研究已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并且中国学者也积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学网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红 《中国藏学》2006,(2):44-50
“中国藏学网”(http://www.tibetology.ac.cn)于2001年7月21日开通运行。历经5年的创建与发展,今天的中国藏学网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期间,中国藏学网经过初版建设、二版建设两个阶段。其中,第二版“中国藏学网”调整了栏目设置、增强了藏学研究信息和报道、加强了藏学研究成果的数据化,并开通网站全文检索功能,同时升级了中国藏学网邮件系统、对网络杀毒系统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目前,中国藏学网正在考虑第三版的改版工作,同时积极规划,力图将中国藏学网建设成为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权威网站。  相似文献   

4.
万果  王巳龙 《中国藏学》2023,(6):178-189+219-220
文章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构建语境下,对藏学学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藏学作为一门国际显学,其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学术意义、生态价值意义以及社会现实意义上的多重重要性。藏学成为一门学科,所依托的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丰富的“十明”学科内涵以及庞大的文献体量,其内涵与外延同时具备学术属性与学科属性。因此,对涉藏研究和藏学学科两者的所指范围,应从概念逻辑层面上明确辨析。当前而言,藏学的学术体系仍需更加规范的概念界限与学科归口,而学科体系建设则需要各高校在藏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藏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红 《中国藏学》2006,(4):95-99
影视人类学是以现代化的视听技术为主要科研手段的新兴学科。上世纪50至60年代引进到中国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与藏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积极引进影视人类学,并逐步构建影视藏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藏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逐步形成适应影视藏学的理论,大力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材,为构建影视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学》创刊于1988年,截至2008年,恰逢其20岁生日。本文不仅回顾了《中国藏学》20年来所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与藏学研究工作者和其他兄弟刊物共同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藏学的发展历程;也对《中国藏学》的未来走向予以展望,期望能引起藏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藏学的发展繁荣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百期纪念     
《中国藏学》2012,(1):3-4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藏学研究事业,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为了全面展示中国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藏学工作者搭建学术平台和阵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1987年创办了中国藏学杂志社,并于1988年2月推出《中国藏学》创  相似文献   

8.
藏学期刊作为我国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和传播载体,70年来为发展和繁荣中国藏学研究事业、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20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藏学研究成果借助数字传播平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内容,通过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70年来我国藏学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情况从年度、出版物、学科、主题、作者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如何借助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提升藏学期刊的办刊效率和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藏学期刊对我国藏学研究的引领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我们中国藏学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两个服务"的责任,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文章在回顾当代中国藏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国藏学在国际藏学的地位和影响,指出中国藏学已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国际藏学的跟跑,改革开放初期的并跑,变成为今天在大多数领域的领跑状态。文章强调,新时代中国藏学人的使命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始终坚持"两个服务"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真聚焦新时代中国藏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以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藏学事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李安宅、于式玉是藏学界的"天涯同命鸟",但相对李安宅而言,于式玉的藏学研究还没被学界充分认识。于式玉的藏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西北、西南及海外三个场域。就时段而言,大致是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基本持续,少有中断。于式玉的藏学研究具有丰富而细腻的特点,其视野、角度与李安宅既相通,又有差异。贯穿于式玉藏学研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全体大用",实际上是论证和构建中华民族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邓玲 《中国藏学》2001,(3):22-25
《中国藏学》是我国藏学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它的创刊标志着我国藏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创刊以来,《中国藏学》吸引了一批优秀作者,发表了很多有独到见解、有创意的好文章。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人对《中国藏学》创刊以来的论文作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作者的著述能力、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等更是缺乏整体上的认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对《中国藏学》的作者著述能力即论文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12.
石方夏 《中国藏学》2008,19(1):11-2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藏学》在1988—2007年长达20年间的载文及该刊载文在2001—2006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载文为统计源,通过对载文数量、载文的引文分析、主题分类、论文作者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来源期刊引用该刊载文的篇数、频次、引用期刊的选题、年代分布和被引载文作者的地区分布、所属机构及影响因子等情况为分析内容,对《中国藏学》的载文情况及载文的被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中国藏学》的载文质量、办刊质量和学术地位略作透视。  相似文献   

13.
首先感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共同搭建的"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这个大平台,使我有幸展示了自己多年来从事藏学研究的成果并获了奖.同时,也感谢《中国藏学》开设的"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获奖作者纪念《中国藏学》创刊百期笔谈"栏目为我这样一个普通作者提供畅谈心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1986年5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国藏学研究的重大举措,使中国藏学研究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值此藏研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对我国的藏学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略作回顾与展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11年的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情况、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藏学》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首届评奖活动已成功举行,2006年5月20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是经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旨在促进中国藏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学》杂志出刊100期,值得祝贺.《中国藏学》是中国藏学研究的国家级刊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于2004年初至2007年底在《中国藏学》杂志四个春秋,留下了我和编辑部同志们劳作的足迹.那些不寻常的日子令人难忘.我于1960-1965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文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18.
记中国藏学先辈——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在拉卜楞的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社会学、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虽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俩四十年代在西北边陲拉卜楞寺从事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时,所撰写的藏学论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他俩深入藏区,脚踏实地进行藏学研究的风尚,为今天我们致力于藏学研究的每个同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叶小琴  陈潘 《西藏研究》2023,(3):130-138+163-164
有论者指出,当今藏学研究的“中心舞台”仍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藏学研究有其特点和独特地位,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由于远离田野现场、缺少专门性机构、统筹规划不力等因素,加之台湾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当下台湾藏学研究面临经费不足、人才断层、“被边缘化”等困境。但两岸藏学从源流上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学科未来发展上也有着共同的期许,两岸藏学具有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藏学研究源远流长。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现代藏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二是民主改革以后的发展阶段,随着学术资源的公众化、社会调查的不断深入,开展了藏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实际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三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复兴阶段,人才队伍空前壮大且结构合理,专业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相继成立, 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以第一次全国藏学协调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现代藏学又进入了全国统筹协作的新阶段。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拥有丰富藏学资源和人才基础又乐于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中国藏学,一定会迎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