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代史上,英国侵略我国西藏的图谋层出不穷,手段不断变换,1929年底和1930年初,尼泊尔与西藏因为某些细小事物发生纠纷,英国见有机可乘,暗中唆使尼泊尔入侵西藏,战争一触即发。国民中央政府识破了英国的图谋,派员入藏和遣使尼泊尔进行劝慰和调解,促成双方弭兵和解。通过此事,国民中央政府加强了与西藏地方关系,在无形之中,使英国侵略西藏的图谋,又一次破产,保护了西藏的安全,进一步密切了西藏地方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前,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着主权管辖,汉藏两大民族和睦相处,亲密友好,内聚向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流。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沿海内地的同时,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的西藏。英帝国主义者充当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急先锋,俄美等国接踵而至。19世纪末以来,由于英帝国主义发动两次入侵西藏的战争,随后他们在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培植亲帝分离主义势力,同时炮制“西藏独立”论。这时,腐败的晚清王朝,  相似文献   

3.
冯智 《西藏研究》2009,114(2):1-12
清代,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占据统治地位,"政教合一"制政体和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贯穿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在清中央政府多层面的管理下,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政教建制和沿革等方面都突出了清代的变化和特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西藏人民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揽此段历史,认识其特点,对清代西藏地方历史及社会的深入研究均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史实来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翌年在拉萨发生了“壬子事变”,即西藏方面驱逐清朝在藏统治势力。之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曲折,这些困难和曲折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西藏与中央政府政治关系的松驰。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困难和曲折,无疑是一个较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之所以复杂和棘手,是因为那个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在表面上存在游离性。这种状况往往很容易使人们因政治立场、角度乃至文化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个核心的、无法回避的问题首先是:在这期间西藏是否获得了独立?  相似文献   

5.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学刊》2021,12(6):82-94, 125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倾心内向的活佛,曾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做出过贡献,并戳破了英国人在“西藏问题”上苦心经营的“道德”形象,但热振辞去摄政职务时,国民政府对此的反应却是轻慢的。当1942年“外交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在治藏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沈宗濂作为蒋介石属意的官员出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曾积极投身藏事,改善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挥了较大影响。但是,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地方发生了若干事件,国民政府却无所作为。对此,沈宗濂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沈宗濂态度转变的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6.
英帝国主义第二次武装侵略西藏之后,采取了从武装侵略为主转变为以政治侵略为主的策略,大力培植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英势力,并通过十三世纪达赖喇嘛两次出走之机,极拉拢之能事,促使十三世达赖由原来的反英走上联英的道路,给亲英派在西藏掀起一股“独立”的逆流提供了历史机遇。以夏扎·边觉多吉、达桑占堆为首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和策划下,上演了一幕幕“西藏独立”的丑剧。在西藏广大爱国群众和上层人士的反对下,特别是十三世达赖的觉醒,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使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与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1206-1251)在今武威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在取得一致意见之后,萨班写了一封致西藏各地领主的公开信,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号召西藏地方僧俗领主归顺蒙古势力,为元代中央政府顺利实现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奠定了基础。1254年,忽必烈颁赐给八思巴一件"藏文诏书",即著名的《优礼僧人诏书》(以下简称"诏书"),进一步密切了蒙古势力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为实现元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书信"与"诏书"一脉相承,关联互动,顺应祖国统一之大势,顺应安居乐业之民心,共同为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推动形成了元代中央政府的治藏策略,推进了蒙藏民族关系发展,促进了藏族与我国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藏传佛教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同呼吸、共患难谋求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渊源和强烈情感,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矢志不移谋求和推进祖国兴旺的爱国情怀和自强意志。  相似文献   

8.
吕亚尼  朱德涛 《西藏研究》2023,(4):87-96+158
结合盖印档案、印章实物及文献史料,对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印的使用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认为,清朝西藏地方政府所用官印可分作中央政府封授、西藏地方制作和明朝遗存旧印三大来源体系。其中,中央政府封授官印与西藏地方自制印在使用过程中,它们的使用场合、受用群体、钤盖载体,以及发布公文权力的来源和文告的行政措辞都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并且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明朝遗存旧印是西藏特定时代背景和政治格局下的历史产物,其使用特点与清早期西藏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上述问题的讨论,对于认识和理解清朝西藏地方政治制度以及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朝驻兵西藏,是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对西藏地方兵制的完善和管理,也是中央政府行政体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通过对清代西藏地方兵制的体制分析,从中揭示出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使后人对西藏地方兵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西藏人民和其它各兄弟民族一道,在共同缔造祖国大家庭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做了光荣的贡献。西藏地方从元朝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后,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明、清历代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充分体现了元、明、清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地方主权。清朝继元、明两朝对西藏地方的施政,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全面地行使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力。这本来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但是近百年来,随着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我国,同  相似文献   

11.
公元13世纪,西藏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公元17~18世纪,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掌权时期,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治理,全面行使了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力.西藏地方事实上是一个行省.西藏地方政府完全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本文试图就清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政策进行探索,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教训,并通过历史事实说明西藏地方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清朝中央治理西藏地方政策的制度化和系统化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派遣驻藏大臣总理西藏事务,是  相似文献   

12.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13.
李蓉 《西藏研究》2005,2(2):23-28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主义者以“传教”、“探险”、“游历”等方式对我国西藏进行侵略渗透失败之后,为尽快打开西藏的门户,使西藏尽早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于1886年英帝国主义擅自划界,并将西藏地方政府在隆吐山设卡进行防范的行为指责为“越界”,任意增兵挑衅,以挑起战端。这一事件,不仅使西藏地方很快陷入了英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侵藏战争的“泥淖”中,而且对离间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增加彼此的隔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件历史重大事件,现在有许多著作、论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扰,十三世达赖喇嘛改革不彻底以及僧人参政的局限性等原因,邦达·多吉等人遭受西藏上层保守势力的迫害,一生始终贯穿着艰难的抉择:邦达·多吉最初提出"康人治康"思想;组织了"和睦四友";后来参加"波巴政府",转而同情、支持和参加革命.在重要历史关头,邦达·多吉等康区实力派人物维护藏汉民族间的团结,重新修复了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相对松弛的关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西藏驻京僧人的主要职能是传播藏传佛教,协助处理政教事务。民国时期,因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原有的许多沟通渠道不通畅,因此,驻京僧人成为沟通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主要渠道,其政治职能大大增强。在1920年后的十多年里,顿珠汪结、楚称丹增和降巴曲汪等西藏新派驻京僧人往返于北京、南京与拉萨等地的一系列活动本身,即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保持关系的明证,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一时期,西藏地方多次按例选派僧人赴京任职,客观上维护了中央与西藏地方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1888年的隆吐山战役,是英帝国主义者用武力公开侵略我国西南边陲——西藏之始,此役的结果,导致了亚东的开放与岗巴宗、咱利等大片我国土丧失,表明了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腐败,亦暴露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我西南门户洞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断涌来,西南边陲乃至不保,为帝国主义阴谋瓜分西藏,策划西藏“独立”留下口实,故在西藏地方史上影响极大,可说是西藏地方近代史的实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成为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角逐的重要对象.西藏在1888、1904年的两次抗英斗争中均以失败告终,作为西藏地方政教领袖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两度出走.在两次出走内地和印度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内地和英国在印度的近代化设施,再加之受"教育救国"思潮和张荫棠、联豫在西藏推行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为改变西藏传统教育与现实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推行近代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自元代中国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管理以来,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在主权管辖上一脉相承,中华民国时期亦是如此.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初,为改善与发展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制定过许多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主权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的《卫藏战争》是西藏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著名的西藏首领颇罗鼐即是在这次战后被清廷封为贝子,总理全藏事务的。在他执政的二十年间,“遵奉谕旨”,“克尽忠诚”,加强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促进了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西藏地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繁荣。颇罗鼐之所以能够成为西藏历史上煊赫著名的藏王,是与这次战争有密切关系的。本文拟对这次战争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