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远古时就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西藏历史的研究,一向为历史学者所重视,日本史学家也曾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史(?)》的西藏部分,就是这一研究文献的简述。它是世界一些国家对西藏的研究信息的反映。为对我国西藏研究提供参考之便,作为信息的传递,现将其中有关中国(包括汉文和藏文)及日本方面研究文献资料摘要加以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李国栋  张建伟 《西藏研究》2023,(1):120-126+15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受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高产为基本理念的现代农业体系与传统可持续农业体系之间形成基本矛盾,传统农业耕种技术、生产经验和农业智慧面临消失的困境,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业文化的记忆留存,保护和传承好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西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从保护体系建设、内生价值提升和历史传承发展等角度推动西藏农业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让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藏族历史研究是国际藏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也是相关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藏学研究领域之一。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藏族历史研究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基础资料的大规模搜集整理到专题史、通史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可以说藏族史研究一直是我国藏学研究的最强领域之一。《西藏通史》无论从字数、卷数、参与作者人数、史料运用、体例设计、涉猎内容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人,可以说是集大成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名族之一的藏族,其风俗习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是在《四川通志(嘉庆)》等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朝时期藏族的居住、饮食、婚姻和丧葬等风俗进行简单介绍,再现百年前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名族之一的藏族,其风俗习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是在《四川通志(嘉庆)》等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朝时期藏族的居住、饮食、婚姻和丧葬等风俗进行简单介绍,再现百年前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本文针对西藏传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并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以及戏剧音乐这四个方面对西藏传统音乐开展分析,为研究西藏传统音乐的种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开展西藏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优秀民族之一。藏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灿的古代文化。它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是少有的,就是在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对藏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一门所谓的西藏学或藏学是当之无愧的。“西藏学”或藏学这一名称在国内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不使用它,理由是:第一,这是个外来的名称:第二,它的含义不明确,不如干脆使用“藏族研究”这  相似文献   

9.
丹曲 《中国藏学》2017,(2):189-191
正藏戏是凝聚着藏族文化各种社会信息的艺术形式。它既蕴含了藏族历史的年轮,又折射出藏族的时尚风俗,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西藏藏戏形态研究》~((1))一书是西藏民族大学李宜教授和辛雷乾教授主持完成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凝聚  相似文献   

10.
德格印经院系为数不多的藏族文化遗产宝库之一,从清朝中期创建至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它作为藏区最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之一,为这一时期的藏文文献收集、图书编辑、出版发行等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藏族古代文献的标准化、出版图书的规范化、继承和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做了较为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1.
华林 《中国藏学》2003,(4):90-96
藏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字 ,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反映藏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宗教等方面内容的藏文历史档案。探讨藏文历史档案的内涵外延、分类构成、内容价值与发掘利用问题 ,可揭示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了解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更好地保护抢救与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共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在现有法律保护基础上,借鉴国内先进地区保护经验,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建立传承人及相关权利人补偿机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保护、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等机制,形成高效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作为非常重要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带有一定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不仅仅是我国各个时期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也对我们研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进程有着借鉴作用,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所以,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无价之宝,做好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我国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如何提升文物保护的安全性,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是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冯智 《西藏研究》2007,(1):75-80
文章依据对西藏寺院文物调查的基本材料,结合藏学研究经验,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寺院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渠道,提出了走法制化和发挥学术与科技手段保护寺院文物之路等独特观点。并从西藏寺院文物及其研究价值、西藏寺院文物保护工作现状、藏学研究为寺院文物保护工作服务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藏学研究与寺院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在寺院文物保护工作中所应有的特殊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与重现,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样,文物更是继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对文化加强保护,能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所以,需要对文化保护工作引起重视。这是因为文化保护不光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更是一份责任。以下主要是对加强文物保护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文化保护策略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物集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体,研究和保护文物对我国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保护意识淡薄、馆藏环境差、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和缺乏高素质的文物保护队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方案,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等对策,以期给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保护工作,提高文物保护质量。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四省藏区和西藏的先后解放、民主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广大藏区的全面建立,藏族文化的发展也实现了重要转型,开始了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阶段。在那个新旧社会交替和多元思想碰撞的年代,藏族历史上出现了一批继承传统、学以致用的著名学者,为其后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尔盖·桑木旦大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在回顾毛尔盖·桑木旦大师生平经历的基础上,以其《藏族文化发展简史》和《藏族十明文化概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部典型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相对全面地展现和分析了大师关于藏族文化研究的成就及其特点,并就大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文化发展思路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的力量,不再随心所欲地对大自然予取予夺,而是讲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考古的提出,是研究人地之间的关系,响应国家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人类意识到人地和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考古的队伍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址十分珍贵,对我国研究古代文化和人文等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信息提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来加强文物保护的力度,保存好从古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特色文物保护里理论的形成与实践,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文物上反映出的历史上人类的创造力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