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结构非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冬平 《统计研究》2003,20(5):25-5
农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率的高低 ,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快慢 ,则主要决定于该区域农业结构效率的高低。因此 ,提高农业结构效率、有效地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农业结构效率概念农业结构效率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效率最佳的情况下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农业结构效率是以帕雷托最优为理论依据的 ,若假设利用劳动L和资本K仅生产两种农产品 :小麦 (W )和棉花 (C)。不同的投入水平及投入组合可以确定相应的前沿生产曲面 ,由前…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全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主要集中在0.5~0.9之间,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复种指教、劳均化肥施用量、灌溉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均播种面积、农业政策等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劳均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有较小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测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信贷规模与信贷成本的间接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倒N”型趋势,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内生性检验发现:在系统GMM模型与2SLS模型的双重检验下,绿色信贷对地区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得出:绿色信贷对于金融发展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地区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除直接影响外,绿色信贷通过信贷规模与信贷成本两个部分中介间接影响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效率损失,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加强农业水利基础建设是目前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6):107-114
基于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重塑测度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标体系;利用包含多种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ZSG-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及其指数分解对1998—2016年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并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总体呈现逐年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两个重要源泉是纯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前者呈现上升趋势,后者呈现下降趋势,且前者的上升幅度低于后者的下降幅度;各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纯技术进步以及效率改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和效率改进水平最高,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三个方面指标都最低。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数具有收敛性,即存在阶段式σ收敛以及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6.
传统农业生产率测算方法忽视资源和环境约束,有可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绩效产生误判,从而导致政策误导。为此,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并且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总体偏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对中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效率损失;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会有效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而农业结构中养殖业比重的上升、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中国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5~2008年中国15个主要玉米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全国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2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发现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时间、地区差异明显,但从全国来看,各产区之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具有趋同趋势。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并有科学计划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加大种子用量,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玉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陈斌  李拓 《统计研究》2020,37(6):27-39
基于我国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财政分权水平和财政分权效率,结合两阶段关联网络DEA测算绿色创新效率、绿色技术研发效率、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结合理论模型与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财政分权水平、财政分权效率和环境规制都是推动我国绿色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财政分权还通过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间接影响;但也导致了地方政府不注重绿色研发的短视行为。从不同时段看,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影响发生了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财政分权加大了经济刺激政策对绿色创新发展的挤出效应,但这在新时代以后得到缓解;二是2013年以后地方环境规制水平提升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不利于绿色创新。从发展处于不同分位的地区看,财政分权对高、低分位地区绿色创新发展支持都稍显不足,但提高财政分权效率则能显著带动高分位地区发展;环境规制只在高分位地区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但对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的地区而言,过高的环境规制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为核心要义的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即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在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表现上劣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进而由此决定的绿色经济增长效率变化具有动态延续性,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则不利于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2005—2014年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农产品物流效率变化、省际差异性变化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新常态下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逐年升高但增速放缓,技术进步是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起到阻碍作用;各省市差异逐年缩小,技术应用水平是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对效率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作用不同。据此,为改善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局DEA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1998—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绿色TFP及其分解成份,结果发现:工业绿色TFP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工业碳生产率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且重工业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高于轻工业。因此,除了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外,更需要重视提升技术效率对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环保行业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环保行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依然偏低只有0.772,其中规模效率是制约其提高的关键因素;在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音的影响后,各城市环保行业技术效率水平有所提高,其中纯技术效率大幅度上升,规模效率略有提高;中国城市环保行业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中、西部效率值各为0.76、0.838、0.74。为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对落实国家“三农”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运用DEA方法对2014年电子商务环境下安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效率作了静态分析,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16个地级市2010-2014年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效率分别进行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两方面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人们对健康品质的追求,农产品品牌这一新的农业发展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为我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农产品品牌战略成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凯文·莱恩·凯勒曾说:“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产品的同质化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引导顾客识别和辨认不同厂家和销售商的产品和服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唯一利器,它是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长久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的国外农产品品牌涌人中国。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3—2011年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较低,平均值只有0.664;9年间林业生产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林业生产规模效率,较低的规模效率是导致西部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2003—2011年期间,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实现西部地区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是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和缩短地区之间效率差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径向DEA模型的区域环境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期望产出是影响区域环境绩效的主要因素.运用非径向非期望产出DEA模型测度了2000-2007年中国各地区的环境绩效静态技术效率水平,并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察了各地区环境绩效跨期动态变化的趋势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整体上,中国大部分地区环境绩效静态技术效率水平均相对较低,其中环境绩效的技术效率水平是导致环境绩效下降的主要因素,而环境绩效技术进步则促进了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实体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收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建筑业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建筑业生产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通过分布动态学模型揭示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时间演进过程与空间转移路径,基于分位回归构建β收敛模型,刻画不同效率水平的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出现过极化现象,各地区维持固有水平类型的能力较强,不同水平类型间的流动性较弱;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较低水平处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较高水平处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引入绿色能源效率概念,在传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非期望产出,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绿色能源效率测度体系,对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各省绿色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各省市绿色能源效率的水平为下游城市高于中游城市、中游城市高于上游城市,这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梯次相适应.从时间序列纵向来看,绿色能源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U字形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201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与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及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在低水平上反复波动,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高于东部、西部地区。(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的交互作用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研究期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极化现象消失后又重现,东部地区两极化趋势较为明显,中西部地区两极化趋势减弱。(4)传统Markov链估计结果表明,农业绿色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自我强化功能,进一步引入空间因素后发现,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时间越长,溢出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