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选取在内地高校学习的藏族大学生193人,以及在藏族自治地区高校学习的汉族大学生18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文化层面与个人层面的心理因素进行测量,用以建立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模型。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集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了个体依赖型自我构念的形成,最终正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个体主义倾向通过正向影响独立型自我构念,最终负向影响了跨文化群体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说明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认同存在环境—个人的交互作用。群组比较结果表明,民族类别作为变量调节了水平集体主义对双文化认同整合混合—分离维度的影响,说明民族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影响因素影响跨文化群体对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身份的集团性、社会权利和地位等级的差异性,在发生身份冲突的时候,以他人导向的方式维护集体的面子,在文化认同上强调对历史传统文化身份的维护和对集体价值观的遵守与发展。美国的个体主义文化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社会和文化身份的认同,强调的是面子自我导向型。个体主义的文化身份体现的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取向,更是个体文化价值的归宿。肯定中美文化的差异,加强中美文化的互相理解和文化移情,是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3.
情绪的表达和感受既存在全人类的普遍性,也存在文化差异方面的相对性.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模式出发,两种文化中情绪引发事件、情绪效价、情绪表达及情绪化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仅在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闻,群体情绪体验不同;在同一国家内部,于共同遵循的文化价值基础之上,各亚群体情绪体验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个体与群体在利益分配和目标取舍层面上的文化心理倾向。研究以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为对比基础,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为讨论对象,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展开。研究表明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基于利益选择优先性的差异而形成的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在思维方式,面子,社会人情关系,隐私观念、责任意识和成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可以描述为"好大喜小,内实外虚"。美国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奋斗,尊重个体的权利,提倡个人对个人的社会关系等。本研究指出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塑造了中国的太极式思维和美国线形思维模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挖掘和认可差异,减少文化中心主义对交际的消极影响,倡导具有全球普世价值意义的价值,减少误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三重维度的统一.然而,全盘否定个体主义分析的集体主义方法,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一度成为当代中国全部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理论的入学方法论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入学方法的“错认”.这种“错认”不仅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的重要方法论基础,也成为一系列“左”的错误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失误的理论根源.今天已经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及其相应的法治与公共管理基本理念的深层文化障碍.因此,再认并确立马克思主义入学方法三重维度,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相应的法治文明具有异乎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英语,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个体主义是美国的文化核心.本文作者将从个体主义的定义、内涵进行探讨,追溯美国人注重个体、个性解放的历史,并探讨个体主义与语言的关系(1).美语对美国人的个体主义平等观有多大影响;(2)个体主义平等观在美语的日常用语和词汇中的体现;(3)美语的语言规则--一个时间里只有一人说话体现个体主义.文章最后部分总结个体主义的研究对我们学习美国文化十分有价值,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尊重个体、注重个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化中的个体主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美国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个体主义。指出它在美国人生活中的体现 ,并粗略地探讨了它产生的根源。了解美国人的这一文化特征 ,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人的言行 ,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问题交际的产生与语言有关,也与文化有关,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以Hall的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理论、Hofstede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为依据,诠释了中德人际交往中诸多常见的误解,旨在帮助两种文化的人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交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及其研究,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无意识与文化,人性与文化,心理现状与文化,人格与文化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精神分析的文化主义取向,为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理论启示:1、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度剖析;2、心理现象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3、释义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流行歌曲成长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上,体现着对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传统伦理道德、传统韵律诗词、古典文学意境和情调,以及对古典音乐戏剧艺术的传承,其中很多因素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被当代的广大青年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缺失的文化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文化也不例外 ,但是以往研究中文化的反文化向度始终处于空缺状态。反文化不能以是否对抗主文化来界定。反文化是文化的劣化、退化、无序化。反文化意味着人类生存状态由有序滑向无序 ,意味着人类生存状态的混乱度的增加。关注反文化及其不同类型对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跨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管理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是分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和比较: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不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这五个文化维度从跨文化管理的角度透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从事跨文化管理的工作者更加明晰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负向语用迁移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最终导致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较多相关研究只是从言语性的角度考虑,采用了二分法,即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然而,当前非常有必要从言语性与非言语性两个角度对其重新界定,因为在语用迁移现象中还存在高达70%左右的行为语用迁移;并根据Geert Hofstede的两个不同文化维度对行为语用迁移现象进行解析,以此引起外语学习者对语用迁移现象的再认识,及对文化对比分析与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大大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进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个体主义是英国国民性和文化传统的核心特征,表现在个体(包括个人和团体)自我负责、政府和他人尽量不加干预及其影响下的经验主义哲学倾向和折中主义的处事态度等方面.个体主义文化传统在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自由发展时期,表现为各大学自主设立专业;在国家协调时期,表现为尽管设立了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进行监督,但具有大学头衔的高等教育机构仍然保持百分百的自主权;在协调弱化时期,该委员会被解散,更多学校获得自主设置专业权.在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具有专业分类方式非计划性且划分细致繁杂、专业关系上传统学科强盛、专业设置机制市场化的特点.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高等教育机构自主权大、灵活性强的一面值得我国借鉴,但在借鉴的同时应考虑我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用正确的态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科学的评价;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深层机制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提高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否只表达了"稀释了的思想"是一个事关跨学科比较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文学艺术中只有"肤浅的见解",阻碍了思想比较的深入。浪漫主义的文学独立意识实质上为跨学科比较奠定了合法性基础。20世纪现代审美个体主义颠覆了哲学至上论,论证了文学艺术是一个滋养"个体的心灵"的自律性思想领域,对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维度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因其所处文化维度之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思路、方式。中国文化区别于任何国家的文化 ,因此 ,只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高职文化的静态维度主要探寻其一般性,高职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应运而生的文化,同时它的结构也是多层次的统一体,包括质态、主体、时间、形态、职能等层次结构,教育性和可塑性、系统性和个开放性、批判性和突变性是高职文化的特征。高职文化的动态维度主要探寻其发展性,它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主客体的成熟,动力因素存在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中,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高职文化有序和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网络文化的兴起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使传统的文化道德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的道德维度要求网络文化创作应当遵守公平、公正、自主、兼容、互惠、无害的道德原则;网络文化传播应当遵守爱国守法、诚信自律、友善互利、避免伤害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消费应当进行兼顾功利与道义、个人与社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由与授权相统一的道德选择;网络文化管理应当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建立网络道德监控机制、推进网络道德教育、实行积极的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