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户籍制度改革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群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市民化路径,即就地或就近市民化。然而,随着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兴起,原先的就地或就近市民化路径开始遇到更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去实现市民化,使城镇化逐渐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2.
农业:如何面对21世纪为了解决上百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下一个世纪将发生以“五色”农业为中心的第二次农业大革命,即用高新技术武装、改造和提高绿色(传统)农业,同时开发“黄色(沙漠)农业和兰色(海洋)农业”,并创建“白色(微生物)农业”和“红色(宇宙)农...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意愿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80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意愿较强。与初代、90后农业转移人口相比,80后在劳动力市场有年龄、技能等优势,更愿意融入城市;(2)土地经营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意愿存在双向的影响。土地作为一种复杂的空间集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有着“促进—阻碍”双向影响效应;(3)经营土地的吸引力正不断下降。土地对80后、90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加速减弱,而对初代农业转移人口则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合理安排土地政策,促进人地关系相协调,有利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4.
清代回族农牧业经济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元明以来,农牧业就是整个回族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回族因而同汉族一样也成了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①。延至清代,回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完善。与元明两代相比,回族农业经济已十分成熟,不仅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在农业经营活动的分布地区、经营方式、耕作技术、农产品种类和产量、生产关系等方面也都有着突破性的进展。(一)清代“是回族人口分布得更广、更分散的重要时期”②,与此相适应,回族的农业经营活动除了仍然主要地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陕、甘、宁、青,华北的晋、冀、鲁、豫,华东和华南的江、…  相似文献   

5.
来宾市兴宾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县),全区(县)人口逾百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八成以上。自2002年12月撤县设区6年来。兴宾人民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壮一产、兴二产、强三产”的工作思路和“工业富区、农业强区、商贸旺区”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全区上下致力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谱写了一首富民兴区之歌。  相似文献   

6.
平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有130多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达100余万,因此农村电费电价管理成为广大群众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平度市电业局从全市大局出发,把清理整顿农村电费电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为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用上“放心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变迁规律,基于2003~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山西10个村的样本为例考察了近10年来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和轨迹。研究发现,农村人口10年来平均年龄增长了4.3岁,而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增长5.6岁从性别和在家居住时间看,46岁及以上女性和6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从工作时间和就业方向选择看,尽管农村劳动力仍以家庭农业经营为主,但外出就业和受雇用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手段从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看,滞留在农村的农业人口质量较差。研究认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已发生巨大变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农业“女性化”和“老年化”特征突显,这些问题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新农村建设与户籍制度改革应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关注农业生产的“老年化”和“女性化”特征,以及关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汉“文景之治”,历代史家赞不绝口。七百年后隋文帝在位时的开皇年间的政绩——“开皇之治”,同样值得人们称道。 西汉初年,经济凋蔽,人口剧减,“石米贵至五千余钱”,“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①为了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发展经济,对人民采取了较为宽舒的政策。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  相似文献   

9.
横山桥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郊,现有面积137.21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5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常州市同类乡镇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农副工商相协调、内外经贸相结合的经济格局,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话语”研究视角,对1949—2021年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不同制度情境下政策话语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经历了巩固政权的政治主导逻辑、发展经济的市场逻辑以及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逻辑的演变历程。政策制定者的情境认知与官方传媒和大众知识结合,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非法流动者”“农民工”“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并在社会实践中具体化为与之对应的城乡分治、城乡二元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与嵌入其中的政府治理行为共同促成农业转移人口严格管制、规范化管理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历时性治理变迁。  相似文献   

11.
基于 2016、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 282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探究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本地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是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集聚的重要因素,本地的教育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对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集聚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地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和教育投入对周边地市存在显著为负的外溢效应,人口要素竞争存在“以邻为壑”现象且内陆城市的公共服务空间溢出效应高于东部沿海及周边城市;而医疗卫生投入只在中西部地区对邻近地市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限制。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定位”管理鄂州市华容区人民政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华容区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区总人口26万,有流动人口8356人,其中流出人口6120人,流入人口2236人,这支“流动大军”或人户分离、人岗分...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是我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原则,能否充分调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推进的关键。以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机制理论为基础,从激励手段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强化制度、行为保持制度、行为归化制度五个角度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进行探讨,尝试构建有利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的激励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求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来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快速、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蓬勃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风政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工作一等奖”、“全市人口文化建没创新奖”,  相似文献   

15.
依循田野调查、实作参与和他国经验,指出我国“未富先老”的老龄社区须具备“关系营造”与“活化市场”双重面向;场域再造以释放社区蕴藏的巨大“老年人口红利”、将就地养老照护问题操作化,引导老年人成为社区发展主体,积极回应老龄社会本土化机制。在非正式安排与正式制度中,实现高龄老人就地照护、低龄老人适度就业,达成制度化与社会性并行、共享共治的老龄社区永续与自组织。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指出:要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关键是正确分析形势,认清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做到有的放矢。一、土地量减质退土地是农业的载体,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多少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快慢。目前我国土地的量减质退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本来就以较少的耕地养活着较多的人口,随着农村工业化小城镇的兴起,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热、经济开发区热、旅游景点开发热,出现了许多圈地现象。有的多圈少用,或圈而不用,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淳县淳溪镇八字角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农业人口已不足千人。村党支带领村民利用“城中村”的区位优势,发展工业,  相似文献   

18.
艾全民 《社区》2011,(22):19-19
“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今年4月武汉市全面实施“治庸计划”,吴家山街道田园社区响应号召,对“治庸计划”进行了积极部署,在突出整治庸、懒、散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目前“治庸计划”已实施数月,田园社区居委会有变化吗?  相似文献   

19.
《列子·天瑞》说:“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这正是在秦汉时期十分通行的观念。《盐铁论·相刺》写道:“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杀,无旷地,无游人。”“无游人”被看作理想的社会状况,“游人”于是被看作无益于社会正常发展的闲散人口。《后汉书·酷吏传·樊晔》“凉州为之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也体现了这样的道德指导倾向。与“游子”相对应的“力子”,李贤注:“勤力之子。”《潜夫论·浮侈》中,可以看到王符对离开乡土四亩的所谓…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不仅能够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而且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在动力。然而,当前农业人口向市民转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究其原因,农业转移人口缺乏竞争性的职业技能。为此,要通过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教育、企业订单式培训、培养区域能工巧匠、加强“两后生”职业技能培养等多种职业教育途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