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所谓审美,就是发现美,观察美。所谓美,通俗地讲,就是美好的事物。一般来说,美的事物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就是指符合人的利益,也就是一个“善”的问题。所谓合规律性,就是指适应了客观规律,也就是一个“真”的问题。“真”与“善”的统一就是美。我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这就是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与方法上都具有的某种美。但数学美又有自身的独特含义。什么是数学美呢?从美学与数学角度进行总结.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数学美.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数学美既有第一性美的特征,更具有第二性美的特征。数学美不仅是表现的形式美,而且是内容美与严谨美;不仅是具体的公式,定理美,而且是结构关与整体美;不仅是语言精≯j美,而且是方法关与思路美;不仅是逻辑抽象美,而且是创造美与应用美。  相似文献   

3.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也是识认的,既具有审美的性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绘画艺术审美可以人为区分为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部分.形式美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通过艺术形式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内容美是绘画艺术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性质所具备的审美内涵,它常常表现为多样统一的形式结构.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指以道德活动主体对道德的主观能动的认知和接受.常常和道德自律联系起来.又和个人行为层面的思想道德联系起来.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是其客观方面和道德他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呈现,与社会制度层面的思想道德是完全一致的.从绘画艺术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的研究出发,分别探讨其对青少年道德素养生成所起的作用,然后统一两者关系,科学建构"美的理想",即康德指出的"道德精神的表现",是利用绘画艺术的审美性提高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平 《职业时空》2008,4(3):69-70
诗作为诗人审美思维的载体,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美的解读。亚里斯多德认为“诗人应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因为“他们画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这种“更美”就是诗人审美思维的凝结。意境,作为中国文艺美学的经典范畴,是中国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它掩映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鲜明地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思维方式。当代军旅诗人李文朝的诗词作品中浸染着独特的审美意境。李文朝的诗词艺术以其个性化的审美思维深深地洗涤和振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获得思维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形式一结构美学流派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它对于西方现代艺术革命,特别是艺术形式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流派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追求空白的、普适的、中性的、无所谓美丑的形式结构体系。这一美学趋向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抽象的非再现性的现代艺术运动,进而推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对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行为艺术大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早期的行为艺术作为对西方流行方式的一种模仿.人们对它的歧见主要是因为它步西方后尘以及种种怪异的表现。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和学术上的价值。但是1989年中国美术馆内的“枪击事件”,不仅使行为艺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且也导引了行为艺术的畸形发展,从此在法律、道德、人性、公共利益、人类文明等许多领域作出了令世人瞠目的挑战。连那些当初力捧中国前卫艺术的西方人也开始为一些极端的表现而震惊。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动物来说,人类的高级表现之一就是对于“美”的渴望。设计之美只对人有关,动物只有满足本能的生理需求,还称不上是“意识”。但是,设计的“美”确实是建立在最初的本能需求基础之上的,是人类生理的高级阶段即心理需求。因此设计应该是“使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古希腊人对科学和艺术没有严格的界限,那时的杰出人物差不多份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通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艺术繁荣,科学和艺术间的裂痕已经逐渐弥合,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一鲜半爪地认识世界,而是把自然界作为盈体进行综合探索。因此,一位真正的文学艺术家,如果认泛关注、研究目茨科学的现状以江发届,那么他就能在科学与艺术上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互相借鉴,相得益形,就能创追出正正伟大的文学2术作品。达·芬奇——杰出的工程师有人说.达·芬奇一人集中了十”人的大脑;也有人说、他不仅是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公共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来、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的。2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公共关系在本土上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关系的认识完成了从形式逐渐到实质的理解过程。公共关系从学科来说,是一门涉及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人际关系学等边缘交叉综合性的科学。所以,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趋向一致的:即在正确认识公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墙壁和书写以来,就有涂鸦。我们在埃及的墙上发现了超过4000年历史的文字,古罗马的建筑上也经常写着政治信息。事实上,“涂鸦”这个词源自古希腊单词“书写”。将时间快进到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街头帮派以记号标示他们的地盘,作为对敌对帮派和警察的警示。这些用记号笔或喷漆画的图案原本只具功能性,但是它们逐渐成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的召开正值世纪之交,回顾20世纪亚洲社会的变迁,展望21世纪亚洲社会和社会学的前景,进行历史的比较和反思,自然成为这次大会各个专题讨论的总体思想背景。但是,新旧世纪的交替,本来是反复出现的寻常之事,所谓“跨世纪的思考”并非每一次都具有值得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那么,当前亚洲社会是否发生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化,足以引起世人瞩目,从而成为亚洲社会学家不可回避的重大议题呢? 众所周知,自1500年以来,全球意义上的“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西欧和北美相继成为这个体系的中心。到20世纪前期,其间400多年,对世界进程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大西洋沿岸,如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美国大国地位的确立、俄国十月革命。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长期被排斥在这个体系的“边缘”,沉沦而停滞。然而,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鱼贯式地进入了历史的“快车道”,开始了东方的振兴。最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审美差异,情节剧电影《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道德观念、表现形态以及审美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审美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但两者都是经久不衰的剧作,原因在于其艺术审美的本质属性都是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远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威胁自己生存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绿色革命,人类的21世纪必将成为一个“绿色世纪”。因此在对住宅的需求上,人们也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追求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越来越趋向干绿色住宅。  相似文献   

14.
朱其 《公关世界》2016,(20):86-87
什么是画家的实力?画家靠什么安身立命?对这个问题人们有着非常不同的认识并表现出反差很大的人生态度。有些人把功名利禄看得很重,尤其“官本位”对人的诱惑很大。但另一些虔诚学子则安于寂寞,对艺术的执着和极力追求,实质上是他们对内在人格的觉醒与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无尽头的追求。因此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今天不放,不放走每时每刻,最不放过的就是坚守住艺术本体,夯实与完善艺术本体,守住这方精神家园,这是他们毕其一生为之奋斗的历程。以上这两种不同心态,在今天的反差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自诞生以来产生了诸多的理论流派,但始终未能发展出一种统一的理论。作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社会学应把能将社会和个人两者统一起来的“共同实体”作为研究对象,“人的活动”就是这个“共同实体”。“人的活动”不仅创造了社会而且也创造了人自己,只有研究“人的活动”,才能揭示出个人和社会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完整的社会现实;也只有在对“人的活动”进行整体分析中,才能将社会学中不同倾向的理论流派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人的活动”作过深刻的论述,其所形成的人类活动学说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提倡老来俏     
提倡老来俏□/叶恨秋今天,追求服饰美,不应只是青年人的专利,老年人也需要讲究讲究。这不但合乎时宜,而且于身心健康大有种益。我们应当提倡“老来俏”。根据医学家的调查研究认为,适当而合宜的美容、修饰会给人带来生命的活力。特别是老年人,经过一番修饰,会显得...  相似文献   

17.
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短20世纪:两个独特性 20世纪终于落幕了。霍布斯邦姆站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的、作为“极端的年代”的短20世纪。与他的看法有所不同,在《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中,我将中国的20世纪界定为从1911至1976年的作为“漫长的革命”的短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解决语文教学“学生负担过重,效率太低,学得太苦、太累”这个“少、慢、差、费”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城市》2001,(1):41-45
“小区规划”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理论起源于国外,在不同国度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中于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传入我国,在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时间属性,原有的理论在建设实践中已有许多被突破,需要丰富和发展。本文结合实例的调查分析和工作实践,就居住小区的科学规划布局做一些探索。一、“小区”概念的形成及“内向”与“外向”性质“田园城市”理论的倡导者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把城市分成5000  相似文献   

20.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