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义务本位——公务员权利、义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61-63
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实施者,公务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公务员的权利、义务与普通公民的权利、义务差异很大,公务员必须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公务员权利只是履行其义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3.
以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基本矛盾构建的权利义务法理学,在理论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其错误就在于用义务取代了社会公共权力,使社会公共权力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脱离了法学研究的视野,从而使权利义务法理学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在民主与法治建设已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推倒以权利义务为基础的权利义务法理学,以权利和权力为法的基本矛盾重新构建科学的法理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康敬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6):8-14
权利与义务是法学理论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哪个是本位的问题,在中国和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对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公民法律角色的比较研究,指出中国义务本位法的形成与血缘关系、家族宗法制度以及特有的“礼”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统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西方社会城邦政治的确立、法律的发达和人本主义的兴起对西方社会权利本位法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权利本位法和义务本位法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中国当代社会应以权利法为本位,以义务法为补充,以趋早日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5.
法律权利化:权利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从朦胧到觉醒,在法律的本位问题上,权利本位将取代义务本位。权利本位说是从应然性的权利出发,是将“本位”问题置于“形而上”的领域。法律权利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同主体对权利的觉醒造成权利的重新构建,特别是不同人群之间权利的重新配置,这种权利的配置包括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界分,权利总量是一个守恒与动态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要确立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却是以义务为本位的,因此,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顾爱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
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立法层面,我国学者多主张将环境权法律化,支持以普遍赋予权利的方式抵制对环境的不利行为,这种权利本位的立法模式在环境权本身的虚假性及其与环境整体利益的不相容的背景下举步维艰.环境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向大自然倾泻、挥霍了过多的权利,因此,面对环境危机我们更需要的是自我抑制和奉献,而不是索取,这表现在立法上就是突出环境义务而不是环境权,建立义务本位的环境立法模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对质疑者可能存在的担忧和疑虑也能予以充分回应. 相似文献
8.
刘祖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5):45-49
由于行政权力自身的矛盾性 ,即行政权力“所属主体”与“行使主体”的分离、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的不同一、“公共意志”与“权力意志”的冲突 ,行政权力就具有了双重的规定性。一方面 ,行政权力具有执行性、管理性和领导性的权利规定 ;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合法性、责任性和服务性的义务规定。权利特性与义务特性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是行政权力两种内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9.
郑素一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53-156
我国民法价值取向的演变经历了由义务本位,权利本位,社会本位,到国家集体本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人们误读了西方的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于是在法律移植、法律建设的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在修订新民法之际,应正确解读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坚持权利本位兼顾社会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龚向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46-49
在行政主体权力、行政主体义务与相对方行政抗辩权三者的关系上,行政主体义务直接源自于相对方行政抗辩权并决定了行政主体权力。行政主体义务以相对方行政抗辩权为目的,是相对方行政抗辩权的根本保障。它在更新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观念、塑造与彰显行政相对方主体性地位、有效实现行政主体权力目的以及科学合理化构建行政责任与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文行政合同法的规制,对于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的优益权,学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且观点差异很大。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详细论述了行政优益权的含义、特点以及行使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以期对未来我国行政合同法的制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诉论中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对人权的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对人权的法律救济,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行政诉讼当中,公民权利对抗行政权力是行政诉讼的发起与动因,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是行政诉讼的过程与性质,司法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是行政诉讼的结局与目的。要使行政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走向实然,必然赋予公民更大更充分的诉权,提升司法权的地位与实力,以及确立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为行政诉讼的唯一目的。行政诉讼对于我国宪政完善和人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申建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4):566-571
公共利益是行政征用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在我国,公共利益概念并没有得到任何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解释。从学理上说,公共利益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综合共同利益论、公众利益论和公共理性论等多种解释,通过确立某种法定的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来认定公共利益,从而为行政征用设置有效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袁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0-34
我国现有行政主体概念存在诸多缺陷,难以与时俱进地反映公共行政社会化、行政权力分化与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冲击与要求。文章借鉴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将现有行政主体概念一分为二,称为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体,以期克服现有行政主体概念的缺陷,拓展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行政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检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141-143
破旧立新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内容 ,社会发展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动因 ,多元并存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基础 ,兴利除弊是行政文化创新的原则 ,先进文化是行政文化创新的目标 ,合力推进是行政文化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延溢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8-12
高校管理工作的相对人在法律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享有基本的宪法公民权,这种权利与高校管理权之间必然形成抗衡性的张力场域。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属于私人权利范畴,高校管理权属于公共权力范畴,我们应当按照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双重目标对二者进行价值定位。在此前提下,才可以科学而广泛地对管理相对人诸多方面的宪法权利与高校管理权之间的张力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应当承认这种张力的合理性,同时也要为这种张力设定应有的临界点,并且要通过建立健全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体系,使这种张力得以均衡与缓冲。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18-21
建立在合同当事人平等基础上的契约自由是私法合同的一个原则。在不平等当事人之间的行政合同同样应该贯彻契约自由原则。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在行政合同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能的合同,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公共利益。因此,行政合同中的契约自由是保障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有限的契约自由。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直接或间接地为所有公民所共享,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行政权存在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行政功能日益突显,政府为民众提供公共利益已经成为社会群体的必需。我国应该立足于现有的法制资源和现实需要,理性的批判、吸收国外的经验,整合并表述民众的意愿,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立法,积极构建并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为民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通过诉讼的方式,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以确立以诉讼推进民治、以民治实现公益的模式,有力规范行政权的良性运作,推动行政权与司法权、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保障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恒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84-86
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还处于发展时期,它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疑惑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该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角度出发,论证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合同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或政府合同是当今一种新事物或新现象 ,文章对行政法学界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作了探讨 :第一 ,行政合同的出现及其原因 ;第二 ,行政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 ,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