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实践的价值导向。科学把握理论内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的基础。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发展、合理需要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认同的关键。高校应通过深度解析理论内涵、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围绕主题从四方面展开了论述:一是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并从教育目标凸显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实践性、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整体性、教育主体角色的多重性和重要性、教育受众的多广性和差异性四方面论述了它的特征;二是从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图谋、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梦和青年成长成才三方面的需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三是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坚持的一元主导与差异分层、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正面引领与渐进渗透、尊重主体性与教育三贴近、现代化与通俗化等五个原则;四是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方式、整合新旧载体、营造先进文化氛围、完善保障机制四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从根源上改变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行为。现阶段,高校可以将新媒体作为一项新型教育平台,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媒体不仅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还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此实现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使世界进入了普遍交往的时代,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冲击、激荡和碰撞,由此引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空前活跃,导致了各种价值失范现象的产生.这关涉的是人的本性、命运和灵魂最深处的精神需要以及生活的终极目标与意义,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引导迫在眉睫.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冲突现状、原因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概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使之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7.
8.
9.
王嫣 《学术探索》2015,(1):152-156
本文在充分吸收教育生态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内容、要素与构成等,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剖析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构建良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生态系统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新要求;从社会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新期待;从个人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新风貌。其次,还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最后,要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就是习近平所讲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相似文献   

11.
12.
13.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荣辱观、时代精神等基本内容,无不以集体主义为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展开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不能离开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辐射引导作用。因此,高校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使其形成更新、更合理的价值取向,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化的大环境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兼具语境性、目的性、生成性和层级性。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内向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样式。这一四维传播样式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价值体系中获得了合法性证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价值观以其社会结构为基础,"友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条件、范围、程度各不相同。古代中西文化的"友爱"有其等级制、阶级性的局限,近代以来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的博爱,有其进步意义,但仍有其抽象与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揭示了友善这种人际关系的实现条件、现实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异域文明的吸收,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以往历史价值形态中友善观的超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需要处理好意识形态话语与日常话语的关系、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对人类生活重大问题的根本把握,文化自信涵盖文化内容、文化解释力、文化表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文化自信必须考虑文化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应对文化挑战,促成文化交流,引领文化创新,凸显文化解释力,才能逐步增强、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