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董必武担任过中共汉口地委书记、中共湖北区委委员(负责国民运动)、中共湖北省委委员(负责国民运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和常委、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厅长、《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经理、湖北省立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所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成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成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等职务。他从事的革命工作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从事国共合作的工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改组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从国民党内部分出的一个政治派别,其主张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差异。二者关于统治方式的分歧尤为明显,国民党改组派主张实行"民主"政策,国民党中央在训政的掩护下实行"独裁"统治,但却共同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二者的分歧终以国民党改组派的彻底结束而消亡。  相似文献   

3.
试论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中央常会、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民政府都享有立法权,而真正负责从事立法的机关则是立法院,国民党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渠道参与立法,从而保障了国民党的意志渗透到法律之中,可谓是法从党出了.这是国民党立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新闻史上,国民党党报虽然伴随当时国民党的失败而最终走向终结,但其重要的历史地住却不容忽视。其中,《中央日报》作为当时最接近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党报则显得更为典型。本文即通过对国民党为何创办党报、由《中央日报》所体现出的宣传策略的转变,以及抗战时期国民党报人如何对《中央日报》进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当时“政党、政权、党报”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934年,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由林语堂在《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之后,受到上海左翼作家的指责。之后,一直没有作打油诗。1940年,他却重新开始写打油诗,应该说实在是出于不得已。1945年日本投降,周作人被判为"汉奸",进南京老虎桥监狱,感到"假如用散文或白话诗,便不能说得那么好,或者简直没法子说",把打油诗易名为"杂诗",开始大量地写杂诗了。探讨周作人对杂诗持有如何意识与看法,从而进一步探讨杂诗的两种形式(七言绝句与五言古诗)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7.
司马昭杀嵇康是中国历史特别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事件,由于嵇康是著名的文学家,所以往往很得人们的同情,其实如果深入考察一下史实,便知道他虽然死得有点冤枉,而其人却是并不值得称道的.嵇康生活的年代在魏、晋易代之际,那时曹魏政权已极腐朽,司马氏集团取而代之的趋势已很明显,后来终于统一了中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嵇康长期以来顽固地站在曹魏集团一边,成为新统治者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确有取死之道.嵇康在临死之前已经向司马氏屈服,但未被充分理解,终于走向刑场,弄得“广陵散绝”了.这是有确切的史料和他的许多作品为证的.  相似文献   

8.
琦才 《山西老年》2014,(5):23-2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央政府从南京迁移到了重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期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九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相似文献   

9.
当前,海峡两岸政治空气和缓,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一个新的爱国统一战线正在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应该怎样评价居住海外的一些文化名人,评价他们在大陆期间的文化活动,就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鲁迅与陈源(西莹)的论争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陈源虽已作古,他的妻子——作家凌叔华却仍健在。她在接受采访时,重谈60年前的旧事,就说鲁迅认为“陈西莹有亲章(士钊)之嫌”,对他“展开攻击”,实在“冤枉得很”。究竟有无“冤枉”,确是值得评价。陈源(1896——1970)是现代评论派的成员。《现代评论》是太平洋社和创造社一度合  相似文献   

10.
得 ,望着汉水中畅游的南国少女的感叹。他尽管知道不可能得到 ,但并不灰心 ,因为他爱得很深 ,幻想着有一天要把少女娶过来 :“之于于归 ,言秣其马……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执着、真挚的感情。《召南·野有死麇》则从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了山民的爱情生活 ,山野男子的性格是骁勇强悍的 ,不同于平原河边的男子那样柔情脉脉 ,他送姑娘的礼物是用白茅包着的猎物 ,性情率直近乎粗鲁 ,不免受到姑娘的娇责 :“轻轻慢慢别着忙 ,别碰衣裙别鲁莽 ,别惊狗儿叫汪汪 ,被人瞧见太张扬 !”从以上这些诗歌可以看出 :这些平民的婚恋生活是自由…  相似文献   

11.
王昭夷是一个有政治影响的黎族峒主。他既同共产党合作、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白色恐怖,又和国民党反动派共谋残酷杀害共产党人;既为黎族的经济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又随附日军充当汉奸,最后为日军所杀。其悲剧向人们昭示:少数民族的头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原文】讲起清朝的文字狱②来,也有人拉上金圣叹,其实是很不合适的。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③,并无不同,但不特捞不到教授而且至于杀头,则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们认为坏货④了的缘故。就事论事,倒是冤枉的。清中叶以后的他的名声,也有些冤枉。他抬起小说传奇⑤来,和《左传》《杜诗》并列,实不过拾了袁宏道辈⑥的唾余;而且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⑦,  相似文献   

13.
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上,尤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王世杰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这一时期,他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及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央设计局负责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重要职务,是蒋介石特别倚重的智囊,是蒋重要的高级幕僚和顾问。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王世杰作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经常对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建言献策,他多次提出政治解决的方案,寻求缓和国共冲突的办法。他参加了国共两党之间举行的主要谈判,并在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产党与国民党交涉时往往以王世杰为主要对手,并把他作为谨慎合作的对象,其他民主党派也常常把王世杰视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要谈判代表,向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启军 《今日南国》2005,(24):52-53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叫汪精卫。此人在青年时期因行刺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成为名噪一时的“志士”,孙中山逝世前又作为“总理遗嘱”起草人而赢得国民党内的普遍尊敬:大革命时期,他是国民党“左派”领袖;抗日战争初期当上国民党副总裁。叫嚷“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的是他,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演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是国民党中央的一个特殊机构,成立于1924年,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取消。该机构建立初期,权力有限,但后来演变为国民党政治上的最高决策机关,其权力“实超过任何国家之国务会议”。“质言之,乃兼元首与议院之大权”。可见它在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重要性。本文拟对这一机构演变的脉络做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描绘。错误之处,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物价飞涨,老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样,吃平价米,穿国难服,既戒烟,又戒酒,连茶也须戒了。他在1944年9月15日重庆《新民报晚刊》上发表的《戒茶》,反映了国统区进步文艺工作者在生活上经受的折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其文如下: 我既已戒了烟酒而半死不活,因思莫若多加几戒,爽性快快的死了倒也乾脆。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家都在纪念英雄,缅怀死难者,以史为鉴,但也有些人却在倒行逆施,公然为汉奸文人张目。有的出版社“隆重推出”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中国文学史话》和《禅是一枝花》,有的网站也不甘寂寞,纷纷连载胡兰成的文章,有的评论家则大捧大吹胡兰成。胡兰成乃何许人?大汉奸也!抗战爆发后,汪精卫组织伪政权时,胡兰成就充当其侍从秘书。后又高升为宣传部政务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局长、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华日报》总主笔。不仅汪精卫把他视为心腹“文胆”,常向他“殷殷垂询”;日本人也极赏识胡兰成,让他到湖北接…  相似文献   

18.
一刘勰(公元470?——公元530?),字彥和,东莞莒人。(东莞莒即今山东省莒县。东晋时侨立南东莞郡于南徐州,即今江苏武进县。刘勰世居京口。京口在今江苏丹徙县。这里指他的原籍。)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自高祖刘爽以来,世代做官。刘勰出生时,家境已經非常貧困,父亲死得很早,当他二十岁左右,母亲也死了。由于家貧,他沒有娶妻,但篤志好学,与沙門僧佑同居十余年。僧佑是当时很有名的和尚,曾編《弘明集》。刘勰跟他研  相似文献   

19.
二三十年代,蒋介石总的战略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由他本人实行独裁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政体的共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蒋介石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联美、抑日、反苏的战略;在对内方面,则将“攘外必先安内”定为国策。他最早提出的“安内”,是针对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反蒋派,其后才把主要矛头指向共产党,但也没有放弃讨伐国民党内的反蒋派。1997年2月,台湾开放蒋介石档案即《大溪档案》,它为研究二三十年代蒋介石军事政治战略,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包括《谈艺录》)里,并没有对刘勰和《文心雕龙》作过专章研究,但据笔者粗略统计,他在这两部著作里,称引、论述到刘勰和《文心雕龙》者有近百处。罗列、排比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批评的多,肯定的少,说得不客气点,钱先生对“谈艺人师”刘勰和“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都并不怎么佩服。当今论坛,《文心雕龙》业已成了“显学”,扬之者谓其不刊,抑之者且不许与批尾家比迹。是耶非耶?听听钱先生的意见,那实在也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