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芦汉国 《领导科学》2007,(17):20-21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基层政权、增强乡镇党委和政府活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调动基层和人民群众积极性、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笔者针对当前在乡镇配套改革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肩挑"是形象的说法,是指近些年基层党政领导合二为一的改革模式。如湖北2005年开始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乡镇党委书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重点将转向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浙江省此次农村改革先抓乡镇改革,乡镇领导班子职数一般控制在7-9人,并通过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现乡镇干部由经验型、权力型向学习型、服务型转变。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明确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央作出了建设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部署,这是缩小重庆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奉节县紧紧抓住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圈两冀”均衡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乡镇“10+1”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地方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暴露无遗。眼下,以领导干部交叉任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事业单位转制和人员身份置换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正在一些地方全面推开。这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是精简,主要是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降低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机构和编制的刚性化管理,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建立和激活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克服“重数量不重质量”、“减工作人员不减领导干部”、“减人不减支”的不良倾向,既确保减少人员和机构,又…  相似文献   

6.
王运宝 《决策》2005,(4):13-15
2005年3月3日,湖北省干部编制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这原本是一次普通的工作会议,但出乎意料的是,此次会议传出了两则颇具震动性的"新闻":一则是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另一则是在乡镇一级取消政协机构,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登场.经历过多次"换汤不换药"的乡镇改革,在农业税全免的大背景下,湖北的改革举措引起震动,也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7.
1999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被列为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试点县市区要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变“养人”为“养事”。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咸安“养事”政改实践不断完善,咸安“养事”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日前,广东省已发出《关于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一律不得给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不得给乡镇下达资金配套任务和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新农村建设。”这“四不得”成为广东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经过8年多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后,要进一步深入发展,需要从基层乡镇自身建设与管理入手,特别要解决好乡镇人事权与财政支撑能力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规范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城乡基层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社会公平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本文在深入走访、问卷、座谈、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形成对乡镇发展有借鉴意义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7,(15):1-1
2007年初夏,历史再次选择重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巴渝大地,重庆成为中国以省级为行政单位的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在设计中国改革走向的综合配套改革新版图上,重庆、成都,与先行者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呈三足鼎立之势,重庆成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5):12-12
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目前正在很多地方推开,如2006年湖北省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但市场化改革的后果不尽如人意,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到底错在哪?华中科技  相似文献   

12.
孙雷 《决策》2007,(10):42-43
"假如没有中央的'三奖一补',湖北也许要花5-8年才能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本的支付问题,而现在,我们3年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并且解决得非常好."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赵红兵笑着说.  相似文献   

13.
夏柱智 《决策》2013,(9):48-50
在湖北省乡镇体制改革调查中,各地在形式上一般还都在坚持,然而很多却悄悄在变通。始于2005年的乡镇体制改革,2008年就开始走"回头路"。湖北省在税费改革之后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走出了一条激进路线,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把七站八所推向市场,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然而,调研显示,没有一个地方干部认为乡镇体制改革取得了成功。这条激进路线给基层组织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基层治理能力下降,基层组织涣散,干部人心混乱,感觉前途渺茫。如果从其减少的财政成本与损失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上的自主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体制的完善必然要求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宜宾市从2003年起,在每个县穴区雪选择一个乡镇,开展了以党代会常任制、党委书记竞选提名制、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淘汰制等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乡镇领导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在畅通党员和群众意愿的反映渠道、改革基层干部选任和管理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推进乡镇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革乡镇党代表产生和履职方式,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乡镇党代表与同级党委班子的任…  相似文献   

15.
贺海峰 《决策》2010,(8):47-47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认清了先行先试权的边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就有了纵横驰骋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区县及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地流转工作领导机构。乡镇随后还成立了类似于土地交易市场的农地流转服务中心,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重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变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勇 《决策》2003,(5):31-33
对于乡镇该不该撤销以及如何撤销,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择其要者有三,一是认为目前的乡镇体制总体还是适应的,其缺点是人员众多,机构庞杂,因此,可以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乡镇管理权限,来消除目前乡镇体制的弊端,乡镇作为基层政权和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行政设置的体制不需要改变;二是认为目前乡镇一级作为基层政权,没有历史依据(所谓“皇权不下县”),也缺乏现实需要。目前乡镇一级主要是收费养人,陷于恶性循环,因此建议撤销乡镇政府,实行乡镇自治,由农民选举产生官员来管理乡镇社区的事务;三是认为乡镇一级作为政府,没有存在的必要,应改乡镇政府为乡公所。乡公所不是一级政权,也没有独立的财政权,而是县级政府为解决行政事务而在乡镇一级设置的派出机构。 本期作者徐勇主张变乡级政府为派出机构,而吴理财则主张“乡政自治”。话题交锋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从2006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将进入新的阶段,改革重点将转向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因此,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乡镇管理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保障体系和运转协调的乡村工作机制,才能为完成这项重大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效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2003年17号文件《关于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变‘养人’为‘养事’。”目标很清楚:就是要求全省各地从改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入手,转换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职能,创新领导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的方式方法,遵循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以钱养事”,服务“三农”的新型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代全 《领导科学》2005,(15):34-35
县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经济单元,处于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