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①东坡是美食家,有“饕餮”之称,但是从这几句诗中不难看出任何佳肴与青翠浓郁的修竹相比,都是无足轻重的,宁可不吃肉也要在居处种上竹子,由此可见他对竹子的深切喜爱。其实,爱慕竹子的何止苏东坡一人?古往今来,数不尽的咏竹诗文、画竹佳作,以  相似文献   

2.
喝汤养生     
提起汤,人们自然会想到民间许多关于汤的说法,如“常喝萝卜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天天喝碗汤,老来不受伤”,“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等。有人说,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喝汤使人强体健身。 海带汤御寒 海带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故冬春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特别有助于防止老年人易患的低体温症。 鸡汤抗感冒 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成分,可加快咽喉及支气管粘膜的血液循环,加强粘膜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对感冒、支气管炎等防治效果独到,特别有利  相似文献   

3.
<正> 王夫之同历代封建思想政治家一样,是尊君、忠君的。他认为只有维系君臣,君民的纲常关系,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久治。天子的权力如果为人所窃取,就会“庶人可凌躐乎天子,而盗贼起”;而君臣、君民的关系是上天所决定的,是绝对不能变易的,因为“原于天之仁,则不可无父子;原于天之义,则不可无君臣。”如果“人皆知有门户,而不知有天子”,那么,乱臣贼子就会肆无忌惮,危害国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发芽蔬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发芽蔬菜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癌症、减肥、美容等多种功能。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蔬。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更关注蔬菜的营养价值。发芽蔬菜作为富含营养、无污染的优质保健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5.
就学理而言。近代西方思想家强调人民享有主权的基本依据是作为自然法理论的“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它主张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剥夺和不可出让的权利,如生命权、享有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且,人的权利既然源于“自然”,它就不依赖国家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玉门油矿开发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门油矿溯源玉门石油久见载笈。早在秦汉,玉门就已发现了石油。西晋司马彪(?——约306年)所著《后汉书·志》郡国五转引晋朝人张华267年所著《博物记》中的一段记载:酒泉郡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筥籧,注地为沟。其水有肥,如煮肉泊,羕羕永永如不凝膏,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后来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所著《水经注》更详细地写道:“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籧,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人谓之石漆.”唐代李吉甫(758—814年)所著《元和郡县志》写道,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盝取用,涂鸱夷酒  相似文献   

7.
读吴悦同志《“茹毛饮血”辨》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觉得有两点须与之商榷。第一,仅仅将“茹毛”解释为草木之“毛”是不够全面的。首先,在吴文中引用的《礼记·礼运》的句子里,有“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的记载,这说明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都是远古时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人类的祖先在未发明火之前,有生食鸟兽  相似文献   

8.
周克庸 《晋阳学刊》2001,(4):105-106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章的句读 ,笔者所见者有四式 :1、“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此乃传统句读。程、朱及郭沫若等人认为该章是说 ,能够使民遵由正道却没办法使民知其所以然 ;郑玄明赵纪彬等人则认为该章是说 ,只可使民顺从正道去做而不可使民知其所以然。尽管对文章理解不尽相同 ,但对该章句读的认定却是一致的。 2、“民可 ,使由之 ;不可 ,使知之”。梁启超曾主张此式 ,认为该章是说 ,民众认可则立即实行之 ,民众尚未认可则开发民智创造条件以准备实行之。 3、“民可使 ,由之不可 ,使知之”。此式见孔德明《离经辩志与孔子研…  相似文献   

9.
据上述关于“食幹”的三十五个例证,可知“食幹”制的具体内容存在如下特征: 首先,官吏“食幹”有类别的划分: “食幹”制规定官吏的“食幹”,有三种类别:一日“食州幹”,如斛律金之“食齐州幹”、斛律光之“食赵州幹”、段韶之“食沧州幹”及侯莫陈相之“食建州幹”等即其例证。二日“食郡幹”,如祖埏之“食太原郡幹”、鲜于世荣之“食上党郡幹”、元景安之“食高平郡幹”及卢潜  相似文献   

10.
电脑“病毒”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破坏性程序,它可以自动复制而且象瘟疫一样地在计算机网络扩散开。如同病毒悄悄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一样,被某些人偷偷存入网络的电脑“病毒”也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潜入某些计算机系统后为非作歹的。目前已发现多种电脑“病毒”。比如有一种“病毒”,可导致“白痴症”“它可将存贮的大量数据及程序瞬间被  相似文献   

11.
学《易》旨在寻找科学认识世界的轨迹,以正人生而成事务;旨在把人们的认识引导到预知未然之变上,使之自觉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而不在拘泥于卜筮。卦爻这一形象思维方式中就寓有理性思维,它明显反映在六爻有规律地推进与转化上。所以,要预知未然之变,就需将《易》之理化为心之理,培养“易心”“圣心”,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不占而断。孙奇逢之所以教人“尽人事以回造化”,旨在尽人以合天!是乃人同天既有相一致的一面而又有相区别的一面所决定:“不息,则天;有息,则人;天人之分,系于一息,几微如此。”《易》教人立世、治国、平天下而不可稍忽也,则是其灵魂之所在也  相似文献   

12.
田螺有“盘中明珠”之美誉,一经巧手烹饪,即能成为席上珍品。我国各地有不少田螺名吃,广州一些大酒家已将“炒田螺”列为席上佳肴;湖南人爱吃“辣炒田螺”;上海人的“糟田螺”,是上海有名的风味小吃;安徽芜湖有一款“雪里嵌银”,是根据民间“生炒田螺”的吃法改制而成,洁白的荚蓉里嵌入银白色的田螺肉,宛如  相似文献   

13.
与经济学家们主张规模经营不同,我国传统农业主张“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造成传统“反常”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提倡精耕细作,反对粗放经营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人多地少。如果我国的地租额不是土地收获量的50%,而是30%,我国农业就可能改变“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其语言之思中,将语言视为“存在之家”,他在对语言的研究中特别地重视词语,这对语言文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海德格尔那里词语创生的是一个世界,在词语中就有着世界的聚集与敞开.将此种词语的聚集性称为词语的关系质.词语和人一样具有关系质,人“此在”着,正如符号“指向”着.人的朝向未来之筹划正如符号之“指向”.由此而来,对词语生成性的分析,即为“词语意象特征'指向,抽象特征本质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劳心”与“劳力”的分工问题,是孟子在与农家许行的信徒陈相辩论时提出来的。农家陈相主张国君应该一面种地自食,一面治理国家,这就是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不同意陈相的这种主张,因而相互诘难,展开争论。孟子说:“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  相似文献   

16.
超越     
你和我每天都在这生活之流里跋涉。我们工作、吵闹、建设、破坏,相互扶助,也相互摩擦,甚至打斗。匆匆逝去的岁月记录着我们的辛劳、烦恼、痛苦和总是不能完全兑现的希望。就是那些成功者,也不免象泰戈尔一样,发现在名誉的荒芜不毛的高处,简直找不到一个遮身之地。 你和我每天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从混沌的现实世界理出一个头绪。然而,对“过去”有全盘看法的人很多;对“将来”有精到认识的人也不少;对“当今”有全盘而精到看法的人却如凤毛麟角。世上有几个不淹没在“当今”的混沌中呢? 难道一个人不随时需要超越么?难道一个人,正如狄德罗所说,不需要为自己的心灵,加这上一个能使自己置身尘俗之外的望远镜么?  相似文献   

17.
天葬新议     
<正> 天葬,是我国藏族人民中一种特殊的丧葬仪式,在青海各地藏族中也普遍流行。藏人风习,人死无棺椁殓埋之俗,其丧葬有天葬、水葬、土葬、金葬、火葬之分,而弃尸于山野,任飞鸟食其肉者,谓之天葬。大凡风俗,总是递相延传。  相似文献   

18.
东方文化洋溢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中国文化尤以为然。在中国,世界自来被分成两极:一是具体的现象界,它可感可触,可解可说,可谓是“有言之界”。一是语言所不能表现的世界,它神秘微妙,又无处不在,近之则若失,离之则若存,此乃“无言之界”。老子说的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就是“有言之界”;而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则是“无言之界”。“无言之界”虽难以言表,不可言说,却被视为真实的世界,对这一世界的追求一直是中国文人的最高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9.
“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宁可刺你眼,不可伤我脚。”王梵志用这首诗极有艺术性的道明自己创作的基本主题的首要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大人国”、“小人国”的精彩故事,殊不知这种“大人国”、“小人国”的传说,不仅西方有,而且中国也有,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有小人国,名靖人。”《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大人,坐而削船。”《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漦姓,黍食。”《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