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潁上县半农半讀的新庙农业中学,是新庙人民公社集体举办的“学习在校,劳动在队;食宿在家”的走讀形式的初級农业中学。这所学校經历了由走讀到集中(学生学习、劳动和食宿全部集中在校),再由集中到走讀这样一段曲折道路。中間曾一度停办。复校后改为走讀,现在才固定下来。这种走讀形式,公社社員、特別是貧下中农社員  相似文献   

2.
(一)读者与作者之間 有些人当談到文学作品对讀者的作用时,常常喜欢搬用“艺术的魅力”、“真实情感”乃至“独立”、“不朽”、“天才”这些抽象的詞汇。有时甚至干脆把它們說成是一种超时代、超阶級的东西,认为这是难于分析,也难于解释的。我們认为,所謂“艺术的魅力”就是作品对讀者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讀者思想、感情乃至行动上的影响,推动他們按照某种政治理想来改造自己的环境,改  相似文献   

3.
龚志伟 《理论界》2006,(3):151-152
社会变迁与转型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握“小观点”,融入“大思想”;围绕“小教材”,拓展“大社会”;立足“小课堂”,走向“大生活”,即坚持由“小”及“大”的原则,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耕讀小学好得很。它的好处,最明显最基本的有两条:(一)受到貧下中农一片热烈贊扬。农村普遍办起耕讀小学,不仅为貧下中农子女入学敞开了大門,而且弥补了全日制小学的不足,从此为实现农村普及教育不只是一条腿,而是用“两条腿”走路了。(二)很好地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針。党告訴我們,“教育要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結合”,同时告訴我們,要有两种教育制度,要大力倡办半耕(工)半讀学校。耕讀小学就是既符合农村基本群众需要,又符合党和国家培养革命下一代需要的好学校。大办耕讀小学,就是农村文化教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中的迷狂说为标准,认为“神智清醒的诗”不如“迷狂的诗”;依据理念说判定“真故事”高于“假故事”.他从模仿作为文学表现手法出发,认为模仿和叙述对立,作为模仿或叙述这两种单纯体裁,分别体现为戏剧和抒情诗两大文类,而模仿兼叙述的混合体裁则体现为包括史诗在内的叙事诗文类,由此发明了著名的西方文类“三分法”;另一方面,他又基于理念的“影子的影子”说,提出一切文学艺术皆是虚假的模仿,远离理念.柏拉图以理想国的政治学说为基础,提出悲剧位于众多文类等级之巅;以正义说作为文类偏长思想的深层的理论基石.柏拉图虽注意到悲剧和喜剧在美感特征上的一致性以及不同文类在审美接受中的主体差异性特征,但仍倾向于坚持文类之间的清晰界限.总之,奉哲学为最高级文章的柏拉图,坚持立足自身的理念说、灵魂学说、政治学说等理论解说和推演包括文类思想在内的整个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许多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就是复制与模仿其他语言模因的演变过程。日本模因在网络环境下大量地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中,存在着不同类型与多种层面。这种复制与传播有两种类型,即基因型与表现型;同时涵盖了字词、句式与篇章三个层面。源自日语动漫界的“お姉さん”,经历了从“お姉さん”到 “御姊”、再从 “御姊”到“御姐”的两次同义异形的基因型复制,从而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御姐”。此复制、传播过程,可以对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复制的原因、层面及形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的现代分科大体形成于戊戌至五四之际。其确立的核心在于“经学”被现代学术各科分解,并且作为传统学术之统领的思想祛魅。具体涉及制度、学术、思想三个层面。各分科在经学瓦解中逐渐生成,并在思想层面摆脱中国学术之“以经为纲”这一最为“传统”的特征,是其得以“现代”的前提与标志。该任务的最终完成,得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文学革命以“文学”为手段对经学遗留进行思想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建立了一种新的文学,广泛生产针对“政教”和“人生”等领域的思想内容,试图接替经学在传统社会的思想指导地位。尽管这一接替并未真正完成,但在现代学术分科意义上,文学革命仍促成了文学的独立,即建立了不同于传统文学之经学附庸状态的、具有独立思想内核的现代体系;同时也完成了传统学术之“以经为纲”的思想祛魅,为各科的现代独立与生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62年第6期上《讀齐民要术札记》一文,对《齐民要术》中若干字作了精湛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有二处似乎还可以商榷,現在写出来向任先生和讀者們請教。一、关于“勃”。勃有二义:一是粉末,一是泡沫。前一义就是卷9《餅法》篇的“勿著勃”、“簸去勃”等,均指粉末;至于《煑(米冥)》篇的“勃”字,则指后一义,字亦写作“浡”、“渤”、“餑”。馬融《广成頌》:“黄尘勃滃,闇若雾昏。”还是指尘末,但已經用含有水气的雾来形容。《汉書·揚雄传》的“不嶕嶢则  相似文献   

9.
有决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是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十多年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我差不多讀过两遍,为了从毛主席的书中找解决自己思想問题和工作問題的答案,有四十多篇文章,反复讀过很多次,还經常写笔記、写心得,我讀书写字有許多困难,可是,再大  相似文献   

10.
康咏秋  康化夷 《船山学刊》2003,(2):35-36,73
宋明理学在北宋初创立,湖南道州人周敦颐的“太极说”奠定了它的哲学思想基础。后经程颐、程颢及其弟子的传播和发扬,方开始兴盛。理学再传入湖南则是二程的高足弟子,诸如胡安国、胡宏、张等完成的。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中称这一地域性理学派系为“湖湘学派”,王运则干脆称为“潭学”,即湘潭学派。胡安国、胡宏的理学思想是建立在“性本体论”的基础上的,“性本体论”建构了湖湘学整个理论思想体系。诸如性的善与恶,天理与人欲,道与物的关系等问题,就是建构在“性本体论”基础之上。哲学的最基本问题是宇宙观问题。茫茫…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强调学习方法论,强调学习思想方法?人们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哲学是认识论”、“学哲学要学方法论”。那么,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须讲究方法。思想方法,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甚至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有段名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老话:“鞭打快牛”。领导者的下属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思想政治觉悟、文化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素质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有实绩数量和质量的不同。素质好的人,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要比他人快些好些,这就是所谓的“快牛”。余此类推,有“慢牛”、“病牛”和“懒牛”。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炼油厂积极响应公司“决战二○○○年,实现扭亏增盈”的号召,深入开展“扭亏增盈,再谱新篇”主题教育和市场意识教育。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通过实施“四项工程”,把人心搞齐,广大职工围绕实现公司扭亏增盈的目标,迎难而上,背水一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全年完成原油加工量1052.69万吨,炼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以后,对管理局来说,今后的中心任务就是二次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供电企业来讲,仍然是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说,二次创业比一次创业更加艰难,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二次创业和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 企业学习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解决好新形势下存续企业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持续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生产力上,这是学习落实“三个代表”的基础。企业要持续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完成后勤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做好高校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后勤战线全体职工,搞好“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是后勤工作管理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四部分讨论了先秦时期“象”的思维及理论的发展情况 :首先指出“象”字的抽象含义源于古《象》舞而来 ,由对象这一特定动物行为的模仿 ,转向对一切事物的模仿 ;其次指出“象”思维早于“象”概念的出现 ,是古人在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形成的 ;第三 ,对先秦典籍中有关“象”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概括 ,指出了先秦人对于“象”理论的基本认识 ;最后 ,揭示了“象”思维对于先秦文学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上所讲的“认同作用”亦称“自居作用”,指“出于一定的动机有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的防御机制.如一个人模仿他所崇拜的或羡慕对象的某些特点,就是认同作用的表现.”(引自《心理学词典》P71,江西出版社)这种认同作用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如同志间的认同,子女对家长的认同、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人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认同等.但无论哪种认同作用,均可使模仿者以被模仿者为榜样而逐步在模仿中刁得对方的某些言行乃至品德.另方面,这种认同作用也会成为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就是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历史性的思想。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最重要的路径之一就是研究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逻辑进程、所形成的思想格局以及思想图谱、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等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化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彻底实现了“中国化”,即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并整体性地呈现出“一体多样”的思想格局。总体上看,这一思想格局具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即从“一体一样”到“一体多样”再到“多样一体”的历史阶段。这一思想格局的形成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了“再度青春化”,焕发了青春活力。面向未来,构建“多样一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重在凸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性”和“主体性”,以梳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为着眼点,研究“一体”与“多样”的辩证关系,聚焦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等,并在上述问题的反思中赋予既有哲学学术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9.
李达同志所編“历史唯物主义講座”第三章是“批判资产阶級的社会学”。这一章作者尚未定稿。現經征求作者同意,我們在这里先发表第四章,尔后再登载第三章。特此敬告讀者。  相似文献   

20.
丁晖兵 《理论界》2005,(9):35-35
一、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怎样把握这一主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一要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二要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这一主题取得的新突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