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享誉美国的《夏洛的网》在中国大陆有三个中译本.在此以《夏洛的网》为个案,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个译本的字词、长短句和语篇层面,得出最佳译作.  相似文献   

2.
卞月娥 《云梦学刊》2012,33(6):146-148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夏洛的网》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的对比分析.旨在引起学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和重视。该研究发现,这两个译本都非尽善尽美。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应在理解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努力提高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进而更好地服务儿童。  相似文献   

3.
《夏洛的网》用温情和善良向我们诠释了温柔的力量和坚韧的精神,阐释了人性的伟大与崇高。在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里,作者为我们珍藏着一份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成长的赞美与眷恋。这是对人类诗意生活的回眸一瞥,也让我们在时空之外发出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拷问。夏洛的善良和美德,正是这种救世精神和民族大爱的体现。作者以夏洛这一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温情的道德感化和人道主义的关怀,这是对人类现实社会的一种道德救赎,更是理想社会的道德想象。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义,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正确地理解作品的语境是必要条件。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语言环境,是对语言理解起着重大作用的背景知识。从文学角度,可以将语境分为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语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两个基本作用,即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体现在制约作用.文学作品翻译重点是保证译语语境与源语语境对等,具体体现在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伴随语境和语言的和谐统一和相互吻合.通过选取英国作家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一张便条的译文,讨论作品语境互相制约和语境语言制约,分析译文语境与源文语境差异,发现文学作品翻译的失误.文学作品翻译应该注意作品宏观语境、微观语境和伴随语境的互相制约及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这样才能减少翻译失误,再现原文魅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语境变迁对文本传播的影响--以《抓壮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变迁是考察文本传播效果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方面.由于<抓壮丁>的母本和衍生文本流传十分广泛,构成了较为完整而且发达的传播系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个案,分析其传播特点.因为传播语境的相似和类同,大多数经典文本与<抓壮丁>一样,具有大致相同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8.
译者能否正确理解原文在于他是否能够找到原文话语同作者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以Jeanne Kelly & Natha K Mao翻译的《围城》英译本为例,探讨如何将关联理论应用于汉英翻译中,以期更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9.
英文版《中国文学》自1951年国庆创刊到2000年停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其有计划、系统的作品译介使中国文化在他者语境获得一定的认知。而浓厚的政治色彩、僵化的出版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翻译人才严重流失,最终导致了杂志的失败。吸取其失败教训,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注重中外文化背景差异;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建立多元化对外传播交流方式;重视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为例,探讨非语言交际能力在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初,我国传媒业发展出现了从单纯的政治鼓动向文艺性、趣味性、娱乐性转变的倾向.文学格局在新的生存处境下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开始成为具有经济性质的大众娱乐产品.为娱乐读者、扩大报纸销售量而诞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不仅让娱乐文学在现代大众传播格局中占据了独立席位,它也标志着媒介文化消费品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由即兴创作,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开始进入规范化、工业化的文化产业运作轨道,并由此形成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现代传媒的特殊文化关系和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12.
市场与网络文化对文学经典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时也给文学经典的承传与赓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市场这只隐形之手拂去了文学经典作为精神产品的神圣灵光,文学经典的经济学潜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时代的新潮理论对经典长存的合理性提出了解构式质疑,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学市场化和网络化的调侃经典、消解中心、废弃深度模式等倾向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祛魅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海明威的斗牛专书《危险的夏天》主万译本和张白桦的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拟从"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两个维度对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两个译本分别具有这两种倾向,证实了译本仅仅达到"形式对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译文读者达到和原文读者近似的阅读效果,还应该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入手,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译者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受众往往受到现场语境的影响甚至制约,反之又对语境建设起到作用。这二者又共同影响文学创作。小说《青春之歌》从写作到出版,出版后又接受语境的规约进行了诸多修改,修改在突出语境要求的同时付出了损害文学价值的代价。繁荣文学的关键是尊重文学创作规律,创造适合文学发展的语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异军突起,蔚为大观,汇聚成了很有影响的"太阳鸟作家群"。这一群体中的儿童散文作家,以独特而新颖的视角,用朴实而纯美的语言,赞美和歌颂了云南鲜明多彩的地域特征和令人神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审美风格,在现当代儿童文学领域赢得了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先驱爱德华·霍尔指出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低语境文化”危机,表现为历史集体记忆缺乏,文化呈现碎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淡,人际交流缺乏心灵的感应而倚重语言的显性信息等特征。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文化的共享和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国家的原有文化遭到侵蚀,趋向“低语境文化”发展。因此,文化流失、融合和保存问题日益成为当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他对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入的思考。他在其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中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社群,寓言般地揭示了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愈演越烈的“低语境文化”趋势,表达了他对全球文化秩序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述我国字幕翻译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浅析字幕翻译的特点,以美剧《绝望主妇》为例,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浅析影视字幕的相关问题及其策略,详细阐述了译者以译本功能及目的作为根本原则来指导其翻译策略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态度是内在的,是隐藏在人们思想中的想法和概念,如何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使人们呈现出其真实的态度,成为解释语言态度本质的重要问题.既往的语言态度研究大都使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社会法,难以揭示说话人隐藏的语言态度.基于话语分析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语料,即"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话语分析、话轮中的语义语用(turn-internal seman-tic and pragmatic)分析和话语情景互动(interactional)分析.依赖真实情景语境的"互动"研究,秉持动态的语境建构观,分析真实情境中的话语表达,能够把语言态度概念变为可评估的"实践"或"活动",揭示出语言使用者真实的语言态度;把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相结合,将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放在同一语境框架下进行阐释,能够建立语言态度与现实语言行为的有效联系,进而拓宽我国语言态度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态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充分展现了魏晋士人的个性风采,即以"我"为本的高自标置与以"真"为贵的我行我素。虽然这被钱穆、余英时、李泽厚等看作"个体之自觉"或"人的觉醒",但其实际上亦有限度且不宜夸大。回到古代士人"个体"存在及演变的历史时空,通过与汉代及以前和唐代及以后的士人对比可知:魏晋士人拥有一定的个体或自我意识,但尚未达到真正的"人的觉醒";他们的"个性"言行及生活态度,无法掩饰其"非个性化"的存在真相。总的来说,魏晋士人的个性张扬具有推动审美文化实践和开拓新道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