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诗歌理论是中国新诗理论史上的一次高峰。以梁宗岱、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批评家在新诗理论建构上有着明确和自觉的追求,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不仅表达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还在对中国早期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理论的一次次否定、超越中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凭借这种革命性思维方式,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才第一次真正指向了诗本身,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现代品格,进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20世纪40年代的理论思考紧紧围绕"探索现代诗的中国道路"而展开。他们寻求诗与现实的多重平衡,这一"共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他们认为诗要扎根于现实,但又不能拘泥于现实,现实具有超出纯粹政治的复杂性与包容性;其二,他们认为诚挚的诗人应该融合社会意识与个人情感,成为沟通"群众的心"与"个人的心"的历史个体;其三,他们认为艺术有自身的价值与绵延的传统,好诗在反映现实之余理当享有独立的艺术生命。九叶诗派的"平衡"诗论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派诗论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书法美学的精神既是求真、求善、求关艺术的综合反映,也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体,以书法的精神充分体现人的思想情感,爱与恨、苦与乐、美与丑等人格品质,以书法精神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达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对宋代文风的整体反思中,元代文人更重视作者情志意趣的抒发,"性情说"贯穿了元代的诗论,批评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郝经主张抒发雅正中和之情;刘将孙以禅悟来阐释性情,反对读书穷理;程钜夫主张"情其情",神游体会古人的生活情境与心灵世界;吴澄主张性情的真实自然;杨维桢强调情性之差异,并以任情恣性的诗歌创作冲击理学性情说。从元初的传统儒家诗教到元末张扬个性的铁崖体创作,历史就这样在曲折中前进。元代性情说的演变,预示着中晚明浪漫主义潮流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袁可嘉的诗论即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诗的本体论、有机综合论、诗的艺术转化论、诗的戏剧化论、戏剧主义论等内容。总的来看,它深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几乎论及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所有重大的理论问题,堪称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一种总结;同时也论及中国现实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一些核心理论问题,并直接针对着中国现代诗坛的"现实",堪称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其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新诗戏剧化”的倡导,主张诗从艺术观念、思维形态到语言结构均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点;认为现代诗的核心元素已从情感变为经验,只有富于暗示力的文学经验才足当诗的反映对象与表现内容;提出诗歌抒情的戏剧效果主要指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并介绍了里尔克式、奥登式、诗剧形式三种模式;强调对语言的二度规范以创造陌生化美感,注重意象的深层蕴含及通过意象运行来形成诗境.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诗学的主流在运思方式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即均以理性主义为正统。整个中西传统主流诗学也在感性与理性的二元论中展开。本文着重寻找出中西理性主义诗学之源,论述孔子与柏拉图诗论的异同以及它们对后世诗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戴望舒从新月诗风中回到自由体时,与其说他是将一定的格律因素揉合到自由体中,不如说他是将散文因素融入了韵律之中。后一说法才能揭示出现代诗派从格律派中蜕变出来的情状,并且也才能说明它所体现的新诗史前进的实质之所在。新诗研究界所盛行的将《雨巷》与《我的记忆》按追求音乐性与反对音乐性的区分而割裂开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现代派在其兴起中与当时诸诗派有着清楚的蜕变、讨伐、别异的关系。《望舒诗论》便是这一派诗人寻求自立的理论表现。如果说《望舒诗论》是这一诗派诗论的第一阶段,那末施蛰存、金克木诸人之论便代表了它的第二阶段。在对于诗的认识上,在诗的表现艺术上,施、金之论,确实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深刻的影响。不过,中国现代派强烈的散文化倾向,并不与西方现代派相符。在西方现代派所优厚的声音与意象两项中,中国现代派取了意象,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舍去了声音,至少是在格律的意义上舍去了诗的音乐性。在意象上,则又主要是取了一些表现技法,而取不来其宗教感与对于世界的一种博大而苍凉的荒原感,也缺乏对于现代都市病态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与生活、内容与形式、阅读与欣赏、继承与创新等四个方面对王夫之诗歌理论进行分析 ,认为王船山的诗论中进步的观点 ,直到今天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1):108-110
在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评论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严羽的诗论旨在“提倡复古”。这是很值得商讨的。我以为,《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推尊盛唐,以为师法,其主旨不在“提倡复古”,而在于反对江西诗派的流弊与提倡一种新的诗论标准。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用最多的诗歌理论之一就有刘克庄的诗论(引用100处以上),在刘克庄众多的诗歌理论中,其现实观尤其值得关注。刘克庄诗论从反玩世、反离世、反正统、反理学、反道学、审情礼、改"世教"等角度建构了现实观。其现实观突破了玩世观、离世观、正统观、理学、道学、极端情礼观、传统"世教"观,是中国诗学现实观历史上对反现实观的最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对当代中华诗词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其诗词创作的思想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此向世人展示了中华诗词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和至今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二是开创和确立了一代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以豪放为主而又不废婉约的新的当代中华诗词之风;三是他在长期的学习、研究古今中外诗歌与长期从事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在以领袖和诗人的身份指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华诗歌创作的一系列基本规律,指出了中国诗歌运动尤其是当代中华诗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胡敬君 《云梦学刊》2002,23(1):67-69
孔子是儒家诗论的开派者 ,荀子是先秦儒家诗论的集大成者。两人都以宗法理论为诗歌理论的基础 ,以“礼”来规范和制约“人性” ,以道德评判来统摄审美 ,具有明显的沿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在现代西方,抒情诗已经成为诗歌的基本形式。西方现代抒情诗去除了传统格律之后的音乐性问题,十分引人注目,至今悬而未决。现代西方诗论关于诗歌声音、音乐性的问题讨论总与诗歌意义的讨论密不可分,论述的角度围绕作者、文本、读者三个方面展开。从作者的角度来说,节奏是先于意义的;从文本角度来说,声音与意义是相互制约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者接受的是意义影响下的声音效果。西方现代诗论关于声音与意义的讨论,发现了诗歌的音乐性从传统的韵律系统逐渐走向心灵的内在节奏,从而证实了西方现代抒情诗的音乐性正在向意义层面上渗透。  相似文献   

16.
宋代理学的兴起,提升了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直接改造了中国美学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思维在美学领域逐步取得了主流地位,以往那种感悟、直觉式的方式作为一种美学思维方式正在逐步退出美学领域;二是理论思维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的诞生;三是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美学形成了将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统一的美学体系。同时,美学自身发生了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首先表现在对审美心胸的研究上;其次表现在对审美创造过程的深入研究上;再次表现在对艺术思维的特点有了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宋代美学的理论性较之以往大大地加强,这除了受理学的影响外,同时也是受宋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7,28(2):101-103
以王阁运、邓辅纶为首的湖湘诗派在近代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拥有一批优秀的诗人,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约而言之,湖湘诗派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注重摹拟;二、力求出新;三、讲究诗法。这三点也正是湖湘诗派得以在近代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近代著名的改革派思想家。其诗论力主尊情,强调诗歌表现真情和怨情,抒写怨愤和忧患。同时,魏源强调诗歌反映现实,为现实政治服务。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赋的表现手法。魏源的诗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何书岚 《兰州学刊》2010,(3):176-179
清代诗论是中国古典诗学发展的最后一环,它对古典诗学进行了全面反思。中国文化本来就有重视反思的因素;但清代诗论反思意识的形成,却与清初学术对明代覆亡和阳明心学的深刻反思有直接关系。清代诗论在对古典诗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提出“风雅”是古典诗学的主线,风雅的内涵包括对现实的关怀和诗人性情的真挚、善良;这体现出清代诗论的价值关怀,在清代更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词体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词论家在词学批评中不断变异又逐渐趋同于诗论,最终将词学理论转化为中国大一统的诗歌理论乃至上升到文艺美学理论的历史。词论在这一矛盾而统一的过程中,一方面构架独自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将词学审美意识与观念和诗学的审美观念与意识交融汇合,并最终形成境界理论,完成其建设文艺美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