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是当今一种十分流行的理论,但其理论的发展目前遇到一种困境,要破解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到马克思那里去寻找智慧,马克思的社会资本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并且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马克思还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资本思想,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可以为当今的社会资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加强对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资本家“也进行劳动”,其相关理论内容非常丰富。本文从马克思的理论入手,重点阐述资本家劳动的特殊性,资本家管理劳动与监督活动、剥削行为的关联与区别。马克思的资本家劳动理论也存有缺陷,本文将讨论这些缺陷的成因。本文将论证的是:资本家从事管理劳动,是享用资本权利;资本家从事监督活动,是行使资本权力;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则是违约侵权行为。由此,我们便可科学地划清资本家劳动获利与剥削牟利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其资本分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越低"的著名论断,由于把"机器"与"劳动"这两大要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同样不能成立。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例推导对此进行解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资本盈利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剥削强度变化无关;资本有机构成变化与"一般利润率"升降无关。  相似文献   

4.
资本的全球化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现实语境,马克思将资本对社会空间的重塑视作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从而开创了一种社会空间的"资本阐释学".在资本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问题马克思尤为关注:一是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空间剥夺问题,它使全球社会空间呈现为一种等级结构;二是全球自然空间的过度资本化问题,它使人与自然空间的紧张状态拓展到全球;三是虚拟资本的恶性膨胀及虚拟经济空间的风险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不仅关系到19世纪的人类社会空间的重组与变迁,而且对当代人类社会空间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资本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开辟了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他的思想理路是批判以资本为代表的现代性,因为资本是现代社会的根基,它与理性形而上学联姻,使其获得了不断增值、无限扩张自己的能力。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同时,还进行了生态批判。马克思认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逻辑与自然的逻辑是相违抗的,资本把感性的自然界仅仅看做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工具,自然界成为资本剥削的对象,资本干扰和违背了自然的生态规律,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资本对雇佣劳动者不仅进行经济剥削而且还进行生态剥削,工人既失去了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生产资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污染的受害者,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生态斗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我们创新现代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一种比西方经济学更具包容性的基础.这具体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有西方经济学的交换价值概念,但西方经济学却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西方经济学一般把资本定义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的生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既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自然属性,又有仅适用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社会属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只将劳动者定义为可以发出某种自然力的有用物,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劳动者除了可以发出自然力以外,还拥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7.
姜家生  刘庆丰 《学术界》2012,(3):154-161,287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在自身运动中所体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起源,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在阐释资本逻辑及对资本逻辑进行合法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为其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场域和理论依托.消灭资本逻辑运行的经济所有制,是这种价值观的独特主张.而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对立,则为这种价值观生成提供了信仰主体和内在动力.做上述考察之后,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真理性和说服力,便得以进一步澄明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引申至空间维度,是大卫·哈维体认当前社会政治症候的理论手段。哈维由此归纳出现代资本体系无法规避的三个悖论:其一,罔顾个体实际需要的商品生产机制,存在价值过度积累同市场消费不足的矛盾,以及资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彼此让渡的二律背反。其二,缓解资本"滞胀"或贬值的资本"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策略,因资本地缘格局的间歇性破坏与全球金融体系区域性剥削的形式,表征出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在时空上的紧张关系。其三,确保剩余价值持续积累的资本地理性不平衡发展,促使空间单位间的协作关系被剥削和竞争所取代,从而在资本循环内部形成瓦解资本逻辑的力量。三者在资本生产、循环和积累层面,描绘出资本主义在面临危机与解决危机之间徘徊的辩证运动轨迹。而它身后的空间非正义政治景观,又佐证了资本逻辑的空间辩证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属性的地理学隐喻。  相似文献   

9.
资本作为一种时间性存在,既有价值维度,又有使用价值维度;既有静态属性,又有动态属性。马克思运用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技术分析与社会关系分析的统一、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等研究方法,对资本理论的逻辑与资本发展的历史、资本的本质与现象、资本运动的静态与动态等多方面关系进行研究,体现出了马克思资本理论时间维度的丰富性和多重性。这些研究方法是马克思通过对"17世纪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史"的批判,并在辩证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发达的资本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其在当代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具体的结论,而是其研究的方法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与资本的当代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条件下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万富之源,也是万恶之源。由资本剥削所产生的严重人道灾难,早在马克思理论诞生之前就已存在,且延续至今。我们反思并重释马克思剥削理论丝毫不会改变这一历史事实。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是把资本剥削视为资本私有制、雇佣劳动及市场经济的本质产物,把资本家的正当盈利也归于剥削范畴。本文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指出资本剥削是市场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重新阐述和界定了绝对、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其目的是建立新的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以便更彻底地消除资本剥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多方面的教条式的和错误的理解.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在对马克思的全部资本批判理论的理解中.本文通过重新回归研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提出了以往我们没有充分重视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即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理论,马克思的资本的历史普遍性理论,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的历史能量理论.马克思的这三个重要理论将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运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顾海良 《学术界》2022,(10):5-14
马克思资本理论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章”为思想历史逻辑和理论叙述逻辑起点的。“资本章”对资本理论的开创性探索,一是在资本理论“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基础上所作的开创性探索,确定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学理依循;二是在“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范畴及其关系为主线的资本理论“二分结构”探索基础上,形成了资本特性和资本行为规律研究的理论主题;三是在对资本理论“总体”关系及其特征所作的创造性探索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关系内在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基本规定。这三个方面的开创性探索为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国新时代“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深厚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5.
汪次媛 《南方论刊》2022,(2):4-5,17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其主要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来源、内涵、形态、特性等内容,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当今世界难以完全摆脱的金融危机问题根本缘由都可追寻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中去,深入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在意蕴,双重效应等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异化理论研究在理论深度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他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如何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实践经验,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是不断提高马克思异化理论在中国的解释力和领导力的关键路径。在梳理马克思异化理论诞生的欧洲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其在"人论"上的古典情结和背后的革命情节,同时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面临着资本与社会双重困境的基础上,抽象出这一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论价值进行调和式的重估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局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前,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诸多学科重要的分析框架.从思想来源、概念界定、性质与特征三个方面来看,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对社会资本承载主体的论述不明确;对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没有予以充分关注;对社会资本的有关特性的说明尚值得商榷,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赖特1有取舍地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与罗默2的剥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剥削理论。为了解决"中间阶级"的"矛盾定位"问题,他采用三重剥削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定位分类。这是一种阶级与阶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他试图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理论传统结合起来的产物。赖特的尝试出现了逻辑矛盾,呈现出思想的不彻底性,然而这些纰漏也不能抹杀赖特独树一帜的阶级思想在当代阶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赖特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似乎既非纯粹无产阶级亦非纯粹资产阶级的中间群体.许多学者主张,马克思的预言并未实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两极分化的理论已经过时.在这种背景下,赖特针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新变化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一般假定和基本框架出发,运用在学院社会学中产生的经验社会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赖特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新变化"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基于三种剥削形式的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中间阶级的矛盾地位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深刻批判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的关键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社会的批判维度,但是与马克思将批判最终落到无产阶级运动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理论更多地发展为无法把握的宏观现实,寄希望于意识、文化、艺术等层面上的解放,而社会实践领域则相对沉寂。在当代,资本批判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这种转机是否真正继承了马克思的精神是值得考究的。在为资本逻辑所统治的当代社会中,要充分理解当代社会并寻求人类社会的解放,我们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重新构建资本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