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较大冲击,部分青年学生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明确、边缘化倾向等价值认同危机.因此,高等院校有丛要立足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理论引导、实践锻炼、典型带动、制度保障等路径,培育青年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明确的话语表达形式,它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特点,它是儒学优秀道德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述,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奠基于儒学优秀道德文化资源,完善儒学"仁"思想中的国家论、"义"思想中的人格说、"中"思想中的品格说,并发展以"和"为世界观的道德文化体系,从而寻求儒学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理论契合与外在践行路线.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文化性的辩证统一,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蓬勃的文化生命力,真正打造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价值认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发展与推进,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文化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让民众认同与接受,并指导其现实生活,成为民众生活的价值基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对其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本组专题中,张彦君认为,没有价值观主体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由动机激发,止于信仰而完成。郭枝和王林认为,核心价值大众化的方法有古典、经典、现代和马克思主义几种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6.
张瑛  孙梦诗 《江淮论坛》2022,(6):143-149+158
通过强调商业广告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基于本土经验的文化认同视角,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商业广告的发展历程及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变迁,考察商业广告如何与青年群体中文化反哺、趣缘群体、偶像文化、标签化热词等文化现象产生交互影响,进而探讨媒介化社会中当代中国商业广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向引导青年群体文化认同的可能路径,包括以长期决策强化商业广告的文化价值,增强青年的文化纽带作用,善用青年形成的趣缘群体与文化圈层,正视青年群体文化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7.
自然与人的存在是多样化的存在,这决定人类的实践是多样性的实践,因此,由人类实践决定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冲突源于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或者说多元化在客观上决定了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决定了社会的价值冲突。从文化与价值的关系来看,文化认同可以促进价值认同,文化整合可以促进价值整合。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应通过文化整合、文化认同的途径推进价值整合,建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外思想交流的融合,产生于西方社会的虚无主义涌入中国,在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伦理道德领域表现出强大的侵蚀效应.该思潮已经渗透到青年群体,并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造成很大的冲击.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晴雨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国家复兴的主力军.当前阶段,理应将教育引导与青年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弘扬正能量,知行合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虚无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亮 《南方论刊》2015,(3):76-77
高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外化的实践行动,高校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及辅导员老师、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舆论、社会实践等途径不断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传播可以以“心”文化为途径。心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特色,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传播的“心”路径包括:一、心灵本位,凸显中国特色、生活维度和大众话语;二、良心话语,使自觉的义务和此岸的信仰在青年中扎根;三、心力驱动,体现向上的愿望、正道的追求。结论:衡量一个社会好坏的是心灵而不是资本。  相似文献   

11.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既是规范社会大众的思想与行为,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托起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需要,还是抵制西方价值观念渗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方式抽象,宣传途径单一;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制度的异化现象严重;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等问题和现象,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主要障碍。实现宣传变革,贴近群众生活;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党政干部勤政为民,带头示范;扬弃中外文化,实现会通融合;分别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宣传路径、民生路径、政治路径和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网民对“最美人物”的认知出发,通过实证方法考察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直达网民心灵,取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研究发现,网民的群体性差异明显、官民舆论差异明显.在网络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将“实体定位”与“样本定位”区分开来,不断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不懈的加强互联网生态建设,适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再编码”、“再包装”,营造有利于推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又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多种矛盾交织,价值现趋于多元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传播造成很大阻碍,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面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社会认同理论,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机制的设计,把逐渐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转化成个体的价值自觉及责任伦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消解多元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呈多元化态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各级组织的导向作用,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力度,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形成社会最大共识,同时重视解决与社会思潮相关的民生问题,取得广大群众认同。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高风险的时代困境和新媒介的工具效应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取向上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在价值观认知上对传统价值审美的颠覆、对价值虚无导向的推崇和对主流价值认同的迷茫;在价值观实践上对功利主义的追捧、对个人主义的标榜和对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的膜拜等后现代症候的出现。高校应面向现实、面向青年、面向实践,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自觉,从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三个层面加强对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吴娜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2):193-19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是主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仪式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各种象征符号的反复操演,仪式能够将抽象的、处于意识形态最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纪念英烈仪式,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政治信仰、形成价值认同的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的生动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主流价值观折射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共识。青年作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对主流价值观基本予以认同,但部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存在认同危机,教育方面存在弊端、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青年自我意识的过分强化是产生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增强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就要加强青年的自我教育;优化教育机制,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引导青年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丰富了政治生态样式,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历史分辨力和现实获得感,但也使主流政治文化受到冲击、政治认同面临弱化倾向。高校是培育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来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发展,从丰富政治认知、凝聚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态度、强化政治参与等层面帮助青年学生识别错误的思潮和舆论并抵制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重要性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本文旨在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理清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发展历程与目标定位,从而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筑牢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实践的价值导向。科学把握理论内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的基础。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发展、合理需要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认同的关键。高校应通过深度解析理论内涵、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