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慧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着重介绍跟普通话不同的、富有方言特色的广州话称呼语,所介绍的称呼语包括对称(对面称呼)、背称(背后称呼)和对各种人物的指称。阐明广州话称呼语的特点,词义内涵和感情色彩以及构词、造词手法、并谈一谈广州话称呼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仲裁调解活动中,仲裁员身份构建恰当与否关系着调解的成败。称呼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不仅是用来称呼对方或间接指代的符号系统,也是讲话者身份或态度的标记, 反映交际双方的位阶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称呼语中具有权势语义的机构身份称呼语、职业称呼语和职务称呼语占据较高比例。这显示了仲裁员旨在通过使用该类型称呼语,建构公正的、独立的、充满权威性的身份特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灵活使用其他柔化的称呼语形式,以此拉近对话双方的距离,构建平等的对话氛围,促进调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际关系中的指示计,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用法随语境和交际意图灵活多变。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定社会集团人际关系规约,以表达特殊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语码转换的视角探究动态语境中称呼语的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5.
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姓名称呼、职衔称呼,高层称呼、拟案属称呼等方面探讨了英汉称呼语的文化差异及历史成因,进而分析了两者依托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或相似或相导的语用功能,目的在于找到二者的规律性,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 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张俊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83-86,109
文章尝试运用Langacker(1993,1995,1999)的认知参照点(CRP)理论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系统进行解读。称呼语常用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代词及零形代词等三类名词表达式(NP)。文章依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先后以对称和自称两种视角分别对《红楼梦》中以上三种语言形式的称呼语进行了意义识解。在进一步的讨论后,文章强调了参照点在称呼语意义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晏小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97-100
就北京地区国家部委机关公务员非正式场合使用的称呼形式,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以及个人访谈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加以阐述。非正式称呼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它排除共性,强调个性,突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一种共有的和谐的特殊关系,有利于消除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称呼时所要求的权利尊严、上下秩序、形式规则诸因素附加给称呼者的种种紧张与不利因素。公务员在交往中使用非正式称呼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它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广泛多向的交流空间,其社会交际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的量词十分丰富,其使用方式极具光彩。它的类别基本上可分为:物量词(包括专用的单位词、专用的名量词、借用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包括专用的动量词、借用自名词的动量词、借用自动词的动量词)两大类,与现代汉语相当。但是也有许多量词的用法非常独特,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和共同点,是汉语不断地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委婉语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生动刻画及其形象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的风俗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增强交际意识、提高语用能力,以期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周慧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645-647
概述情感焦虑及外语学习焦虑的基本内涵,探讨外语学习焦虑的三种基本分类法,论述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焦虑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齐鲁学刊》2017,(3)
从功能语言学语域视角来看,《论语》的传播和研究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成长性过程。由于情景语境中社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即话语基调的认知能力、交际目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不同,孔子、孔门弟子、张禹、郑玄、皇侃、朱熹等分别在不同情境语境中发现和选择了体现时代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用语言表征,创建语域,创作《论语》语篇(1),重建语域,阐释《论语》语篇,给《论语》注入新的意义,促使《论语》这个语篇不断成长。《论语》所体现的意义不断从字面伸向语篇背后的含义,即义理,作为语篇的语言就不断向作为系统的语言靠近,体现情景语境的语篇就不断变为体现文化语境的语篇,《论语》最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存现句研究仅仅集中在句内结构研究,包括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等问题。存现句在语篇构建中的启、承、转、合等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存现句置入语篇中,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英汉时体系统在语法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时体系统的探讨,包括时体范畴的界定,时体形式的实际应用,时体形式的认知机制,以及时体系统的跨语言对比等等。但是系统讨论时体形式语篇功能的文章不多,即使有也言之不详。本文以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文体学为理论依据,着重论述英语时体系统的语篇衔接功能,包括时体系统作为语句间的衔接手段,叙事性篇章中的时体系统,时体系统的语篇功能与二语习得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7.
语篇是一个有着层级结构的关系系统,该系统由一套有限的小句关系纵横交织形成。转折关系是一类典型的小句关系。以往转折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微观层面对转折连接词的研究;而我们将转折关系置于语篇的宏观层面中,探究其在二语学习者议论文中的篇章建构功能。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转折关系,丰富和完善小句关系理论,指导二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Halliday的英语语调三重系统理论为基础,对英语语调序列的语篇功能进行了归纳。然后借助语篇宏观结构理论,分析了一则口语语篇语调的运用,初步探讨了英语语调语篇功能实现中的语篇宏观结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语调不仅传达语篇信息,还通过调型选择突出和强调语篇重要功能成分,参与语篇宏观组织、建构。 相似文献
19.
手势研究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潮流,其重点是手势与语言的关系。手势是演讲中的有机成分,在二语演讲中尤为重要,但目前关于二语演讲中手势的研究极少。对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频中手势与语言关系加以分析发现,手势在二语演讲中具有多重功能,涉及语义、语音、语用、语篇多个层面,具体包括协助意义形象化、调节二语韵律、标记叙述层次及话题转换、构建语篇衔接连贯四个方面。手势与语言的多层面配合可以丰富二语者的表达资源,帮助观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增强二语演讲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月珍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3-135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语域被定义为功能变体,包括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及语式。主要以《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章节为例,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维度分别对其四个较具代表性的英语翻译文本进行讨论,较好地验证了语域分析对《孟子》英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孟子》英语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