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当前法律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大学法学院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机制设置上都各具特色。我国政法类、综合类、理工类和其他类型的高校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建构了相应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在2012年成立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当前高校法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制度建设、教学模式和就业率等方面遇到了困境。当前教育部开展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于高校法学教育强调实践性职业技能培养,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高校法学院系应在此计划推广和实施之际,抓住有利时机,在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创新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下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4+2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以培养深厚法学理论知识,良好法律实务技能为目标,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切实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一些工科高校培养目标模糊、专业设置无特色、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必须有特色;在新形式下,通过更新理念,改革教学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等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马波 《南方论刊》2015,(2):52-55
当前,国内有关"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讨论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中。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并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入选高校,但如果法学专业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标,改革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为区域地方法治服务的法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专业—课程—课堂"的逻辑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多样态的实践教学探索,构建"师生互动—在线交流—协同育人"三大教学平台体系,以回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在对法学教育模式僵化、单一导致法科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标意在加强对法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国家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具有内核上的一致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应分别通过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以及考试内容、方式等的改良,以法律思维的培养为基础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卓越法律人才"是我国官方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最新表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成为各高校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制胜法宝与攻坚战略。体现历史底蕴、反映资源优势、承载人才价值理念的三大生成机理,以及遵循法律人才培养规律、本土传统与规范化要求有机对接、凝练与建设相结合的三大生成规律,对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单位生成自己鲜明的本土特色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及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等,只有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有效的钻石效应。基于此,地方高校要培养英语人才,应采取以下策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模块式的课程群体系;拓宽课程设置领域;加强师资训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法教学中尚存在课程改革目标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法律职业素养整体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低下。为此,必须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出发点,在确定正确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地方高校应从实际出发,更新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和更加关注方法论的学习与传授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专业教育为核心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法律人才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既具有较为系统的法学基本理论 ,又能掌握运用现行法律 ,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廖丹 《云梦学刊》2013,(5):123-126
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的《财税法》课程教学,在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上对财税法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财税法教学除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外,更关键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健全财税法教师的理论教学技能培养机制和建立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基地,从制度、资金上保障财税法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时代意义。在新时代开展地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接地气",在教育形式上聚"有人气",在教育成果上要持续"冒热气"。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标志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会计人才的培养也需着眼于跨界融合、数据驱动和前瞻创新,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培养对应未来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根据传统财务到数智财务的发展演进历程,分析数智时代企业财务工作者的新需求,发现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智能化新技能,适应数智时代企业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各类课程的分配比例,同时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更应侧重点不同,体系严谨完整,并以应用型为原则,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月 《南方论刊》2011,(3):85-86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在我国法律的研习主要是通过法学本科教育来实现.为了适应司法考试和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实践技能,我国提出了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传统的法学教育在这一点上显得力不从心,而诊所教育却能很好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本文主要对诊所教育在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红 《学术探索》2014,(11):142-145
“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质决定了他们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有助于地方高校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创设出自身的特色,为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应用型保险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人才需求极为迫切.直接服务于地方的地方普通院校在保险师资和学科建设上虽然处于劣势,但是只要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围绕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的应用型保险教育,勇于创新和改革,形成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就必定能在名牌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夹击下寻求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系统的全人教育能有效解决外语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既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也能满足国家和时代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文章分析全人教育理念指导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索全人教育指导下"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径及具体措施。对全人教育指导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驱动"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