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艳丽 《社会工作》2016,(1):96-106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一书通过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揭示出渗透于其中的微观权力在规训手段执行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规训手段的实施旨在创造"驯顺的个体",使得个体在具体的权力关系中处于被压抑的一方,因而监狱规训职能在彰显其成功的同时无疑也宣告了自身的失败.然而,福柯这一带有极度悲观色彩的结论背后所蕴含着精湛的规训技术,却为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中专业社会工作者规训职能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思路.本文旨在关注社会工作领域新生的一个分支——矫正社会工作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案主处于监禁时期规训职能的具体实施过程,并结合我国本土化的具体特点,为其实际操作过程中规训职能的实现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继“留守”之后,柳溪村的家长和孩子在择校的困境中,无奈地选择了寄宿制学校.学校场域中,规训化权力的深层运作无所不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规训技术”渗透和弥漫在教育场域的各个环节.这些宰制人的微观权力通过时间、空间、身体的控制,以及层级式监督、规范化裁决、考试检查、扣分制度等规训技术形式加以展现.全景敞视化的结构性监视与权力执行技术的规范性监督构成了寄宿制学校的双重规训机制.在规训的教育框架中,只能塑造出缺乏理性和创新精神的“驯顺的肉体”以及“听话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吉志鹏 《社科纵横》2009,24(2):82-84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靠法制与规训双重控制的社会。福柯在其权力理论的基础上从“非中心化”的视角和权力运作的过程来探讨法制与规训理论的运转机制和实现手段。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的控制是法制与规训相互配合,并且侧重于规训;规训是从监狱的管制扩展到了整个社会;规训是一种“生命权力”其目标在于对个人身体的控制,规训是一种全方位的民主化的政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胡春光 《阅江学刊》2012,4(1):45-53
规训化教育是现代性教育的危机之一,其核心在于"训练",通过规范化的训练技术对受教者进行算度、甄别、判定和等级化。规训化教育带来的是生命本能的衰竭,精神文化的贫乏和德性理想的丧失。治理规训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结合福柯的谱系学方法可以发现,教育中惩罚方式的转变,工具理性的僭越和学科规训的形成造就了当今社会规训化教育的形态。治理规训化教育需要一场理性的重新启蒙,重新建构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精神,从规训之路走向教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包丽丽 《社科纵横》2010,25(1):173-176,178
论文试图用当代法国左派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来解读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揭露的种族主义语境下的审美价值和道德规范。指出:在现代社会规训体系中,自人殖民主义文化价值观对黑人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他们承受的文化认同压力远远超出种族隔离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福柯把微观权力与时间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了他的微观权力观.微观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是生产的场域,时间和空间成为微观权力的特点和运作前提.微观权力以社会成员的身体为载体,将时间融入微观权力中,使权力呈现出可累积性、可连续性的时间特点;将空间融入微观权力中,使权力呈现出封闭性、效用性的空间特点.在此基础上,微观权力实现了对时间的控制即对时间的分解-序列化-综合利用过程;实现了对空间的控制即对空间的分割-单元定位-等级排列-形成表格过程.而微观权力对时间空间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条件是全景敞视建筑的出现,全景敞视建筑不但浓缩了微观权力运作的时空场景,而且成为微观权力和时间空间情境结合的最好例证,使得微观权力的运作方式趋于完善,也使得微观权力可以更好的控制时空以达到规训社会成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出发,就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表现为经济生产、权力生产、意识生产三大形式,呈现出了当代消费社会中童年消逝的现况.对此,可尝试从建立完善的监视机制、制定刚性法律法规制度、确立童年赋权的"反意识锁链"三大途径构建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规训理路.  相似文献   

8.
田淑晶 《社科纵横》2012,(11):84-87
人类通过文化创造不断解放自身,创造理想的世界;反过来,文化给人和人的生存提供了规训和框定。这种规训和框定,就人类整体而言,代表积极的力量。但具体到个体,当其现实生存与文化的框定存在距离的时候,文化的框定便有可能使人陷入矛盾、焦虑,甚至导致生存的危机。《天津俗人》对此有深刻的挖掘和展示。如何弥合指向抽象、整体的人的文化规训与具体的人现实人生之间的裂隙,是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的人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身体在后现代的遭遇——以福柯的刑罚哲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的现代性的最根本表现是身体对灵魂的造反,从作为刑罚对象的身体的具体形态演变来看,即为刑罚的人道化要求在现代获得了正当性并确立起支配性地位.然而,在福柯看来,刑罚人道化这一现代性要求和表现实际上掩盖了身体被规训的事实,刑罚的现代性背后隐含的是权力和知识的统治原则和统治技术.现代性启蒙发现了自由的身体,福柯的后现代性启蒙则发现了被规训的身体.身体自由彰显的是欲望的个体,欲望是自然性的欲望;身体被规训体现的是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性要求必然会对身体欲望产生抑制.因此,在现代性充分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身体的现实处境便是身体自由与身体被规训处在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双重性纠缠当中.  相似文献   

10.
从词源上看,正义最初是指向某种神性秩序。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国家,正义也朝向日常政治生活的规训转变,但这种转变并未消解其作为整体性或基础性的秩序意涵。在这种转变中,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某个个体或群体借由某种权利介入秩序运行之中,正义转变为对实存秩序的反抗,并在与秩序的冲突中呈现出自身的张力。在现代社会之中,秩序内外的正义冲突实质上是个体之“权利”与政治国家之“权力”之间的冲突。化解这种由人格化资本在政治秩序中所导致的“无主体”或“物主体”的社会秩序,需要以作为整体之个体来弥合“权利”幻想的碎片化,从而为正义实践塑造坚实的确定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身体"问题是现代性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论域,身体作为伦理秩序的始基,是以身体立法;而伦理作为对身体的规训,又为身体立法。伦理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以"理"修"身"的实质是权力通过身体来实施和彰显。对此,以谱系学和女性主义来检视身体—性别与知识—权力相互纠缠的历史情状,借以探讨以现代的从自我关怀出发的身体伦理来取代古代的从禁忌出发的道德体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肖阳  范晓光  雷鸣 《社会》2014,34(1):104-119
社会纠纷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在现有关于社会纠纷的研究基础上,以权力为核心概念,从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两种理论视角出发,试图提出“权力的强制性及传导机制” 这一理论框架,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中,个体自身拥有的权力和个体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对居民的纠纷卷入及其应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CGSS2006的数据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个体自身的权力还是个体社会网络中的权力,都有助于居民规避社会纠纷;第二,无论是个体自身的权力还是来自其社会网络中的权力,居民占有的权力资源越多,就越可能使用正式渠道来应对纠纷。  相似文献   

13.
派性村庄内的农民上访行动兼具个体意志与派性意志的双重特征。农民上访的个体意志使得个体的上访行动具备维护自身利益的内涵,而派性意志使得上访行动具备明显的政治斗争意图。在派性村庄政治下,农民上访变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国家权力则在上访行动中变成了派性斗争倚重的工具。通过农民上访和国家权力的干预,村庄派性之间的权力格局被重新塑造,同时国家权力也通过对村庄权力结构的塑造及上访活动的回应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村庄内的派性政治衍生了上访事件,同时也构建了上访事件的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权力的实质、渊源和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准确地界定权力,必须认识和把握权力的实质、根本特性,把握权力关系中利益的表现形式.权力产生于人类社会生存和生产的需要、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合群和恐惧等心理动机.它具有相互依赖性、运行性、强制性、工具性、扩张性、侵犯性、资格性、不对称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罗伯特·基欧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不同,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不是建立在无政府状态的"均势"基础上,而是以相互依赖为分析框架,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既包括了"硬权力",也包括了"软权力";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力量,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揭示了"权力"的最终目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罗伯特·基欧汉的"权力"思想是对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晓莉 《学术交流》2006,(10):186-189
高校管理体制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点,其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高校管理体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概念内涵、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辩证关系、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现状、国外研究成果及其对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等问题均有比较深入的讨论。理论的发展势必推动实践的进步,而实践的进步又将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中并不具备实力优势的小国往往也能发挥"以小制大"的能力,然而,用传统的权力概念理解这一现象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论",对权力的理论分类往往偏重对大国权力的关注,但从其来源、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等视角对权力的研究,对揭示小国权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自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行为权力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小国的权力提供综合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研究的权力范式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通过分配机制来获得.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的优化,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与责任的时称,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是政治学研究及政治实践活动的核心议题,公共权力异化是一个长期伴随人类生活的重要现象,腐败问题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具体形式之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分析,能够深入理解公共权力异化的马克思主义内涵及形成原因,提出解决中国公共权力腐败、滥用和误用问题的两个立足点,以期有助于推动公共权力异化问题的研究及解决.  相似文献   

20.
社会权力:法治新模式与新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提出的以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等法治模式大都没有超出国家机器内部约束的范围,公民和社会组织难以参与.从国家机器外部启动制约国家权力的社会力量,即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应该成为国家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机制的重要补充.构成社会权力一般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是享有人权与公民权的社会主体;拥有相当的社会资源;具有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力和支配力.随着现代国家向民主化、法治化演进和现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民间社会组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权力源.近几百年世界历史和当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彰显了社会权力的巨大影响力和支配力.当前中国公民和社会组织维权活动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发挥社会权力的积极作用、实行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共治将会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防治权力腐败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