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20日上午,苏州市政府在竹辉饭店举行“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仪式。共有14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外国人士获得了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们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吴健雄,香港著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周文轩、周忠继、朱恩馀、张永珍,苏州工业园区新方负责人王康钦、林子安,外国大企业家赵廷箴、橫河正三、戴尚辉、陶哲甫、陈启宗、庄启程。  相似文献   

2.
香港许多青年才俊都有坎坷艰辛的创业经历,这一点.我与他们相同.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我在浪小的哈候.就有一个多妞.多站自己红够政局一个土彷7灵宝级的收葭家。我的外祖X苏世杰先生是反国时期的一位曾浩象。他是暴廿抬广东陆军测旦学校的老周五?7口.4O旱代末旅居香港。他致》始即懋中国逦挽丈化.对宇灵创作和名贷均造诣湿琛。裁罗然没有见过外祖X.但在羊*时就在他老人家留下的宇孟古旦中沿以青陶。血管那时我不过是角地喜剧团中的一个霭式主。人世周许多事注注是这样.有兴趣时没有精》或饮》合做.而等到有7粉二和肱b的时候.都注…  相似文献   

3.
侨讯乡情     
香港苏浙同乡会代表团访问常州 1996年11月11日,以苏浙同乡会会长、香港顺隆证券行董事长徐国炯、名誉会长周忠继、包从兴为团长的苏浙同乡会一行11人来常州市进行友好访问。下午2时,副市长杨大伟与客人共同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纵横码电脑教育中心揭牌。 香港苏浙同乡会名誉会长周忠继先生发明了纵横码电脑输入法,它简洁、易学,在江苏省许多城市得到推广应用。常州市侨办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与苏浙同乡会取得联系,并建立友谊。1995年学院成立了纵横汉字研究室,1996年年初,苏浙同乡会捐资3万  相似文献   

4.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这是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第五节中的一个句子。对这个句子的后半句“惊心动魄的伟大”,在理解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最近时期,更有不少同志,写出专文,就自己的不同理解,详加解析。这些分歧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这  相似文献   

5.
侨讯乡情     
4月22日上午,在修缮章太炎故居基础上兴建的苏州市华侨活动中心揭牌。位于苏州市体育场路和锦帆路38号的章太炎故居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章园"。1982年,章太炎故居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修缮章太炎故居并使之成为华侨活动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70万元人民币。2004年,海外同胞、苏州市荣誉市民唐仲英先生、朱恩馀先生、孙福林先生、周文轩与周忠继先生和玛莉娅小姐相继捐赠200万元人民币。中心落成既卓有成效地保护了章太炎故居,又为华侨活动提供  相似文献   

6.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而辍学。18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1956年设厂制造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  相似文献   

7.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而辍学。18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1956年设厂制造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  相似文献   

8.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而辍学。十八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1956年设厂制造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  相似文献   

9.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而辍学。十八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1956年设厂制造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人...  相似文献   

10.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于生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家境困难而辍学。十八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橡胶工业,开创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人的...  相似文献   

11.
田家炳先生事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中学时代因父亲逝世而课学。十八岁时前往越南经商,继转赴印度尼西亚从事树胶工业,1956年设厂制造塑料薄膜,属印尼第一家。1958年移居香港,田氏看准市场前景,以超...  相似文献   

12.
每当拿到我的导师杨祖陶先生亲笔题赠的著作时,心头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这种厚重不在篇幅,而在学术。当我自己在做学问的时候,经常感到先生就在背后看着我。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想为老师写点什么,但总是忙这忙那就这样耽搁下来了。在杨先生的《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即将问世之际,撰写这个迟到的书评,不只是为了感恩,更多地是想借此梳理一下:应当向老师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漏刻考     
现代的钟表不是中国人所发明,但我们完全无须为此而自惭,这倒并非因为我们有着比钟表伟大得多的其他许多发明,如纸、火药和指南针之类。这些当然是足可自豪的;但即便单讲这用以计时的器具,西方人也没有理由拿钟表自炫。因为,当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发明出人类第一代计时器的时候,那些造出现代钟表的民族的祖先们,大约还不过是茹毛饮血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14.
用壮文创作小说,这是近年来新兴的文学现象。值得庆幸的是,壮文小说这一文学载体一经诞生,就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布道同志给《三月三》编辑部来信说:“用壮文办刊物是一个创举。这说明壮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执行编辑姜玉星先生撰文说:“‘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华民族现代化历程中曾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80年代一开始,壮族就着实抓紧壮语文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史上继‘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的第二件大事,甚至有着更接近当年欧洲‘文艺复兴’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凌晨,有两位女性分别以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官员和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的身份宣誓就职,她们分别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和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这两位女性在香港政坛大放异彩,她们的姓名也分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四字姓名。 陈方安生,第一个字是夫姓,后面是自己的全名,一望而知,这是一个已婚妇女,一如中国古代就有的陈黄氏等等,陈为夫姓,黄为女子自己之姓,但内地如今这样的姓名基本已不复存在了。 而在香港这种姓名仍然是一个阶层、一类女性的固有特征。现今香港政府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叶  相似文献   

16.
陈静 《今日南国》2007,(14):51-52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17岁香港少年陈易希身上丝毫不为过。2004年,他的发明——智能保安机械人(Total Equip)获得第55届美国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等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香港学生。这个只有一尺多高的机械人,利用红外线感应器及摄录机运作,会在室内执行巡逻,一旦有盗贼入屋或发生火警,就可以自行报警。  相似文献   

17.
一 香港是个双语社会。这是综合香港多方面的语言情况的总体印象,也是个符合事实的印象。1974年以来,中文继英文成为香港的法定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颁布的基本法第九条款上说(1997以后)“除了中文以外,英文也可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立法和司法上的语言”。不同的是,1997年以前,英文是主要行政语言,中文是辅助;1997以后,中文是第一行政语言,而英文是第二。中英政府在语言政策上,都以双语出发,这不是巧合,而是因适应香港的社会环境而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雕版印刷术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明,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条件下蕴酿,在中国古老文明的特有的技术状况下出现,在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早的有汉朝说,六朝说:晚的有五代说,甚至还有北宋说,但总不能给人一个信服的结论。也许,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根本就难以确定一个确切的时间。这正如刘国钧先生在他的《中国书史简编》中所指出的:“首先,因为印刷术并非是突然出现的方法,而是如前面所说到的,逐渐由印章,捶拓等演变而来,中间很难说有截然的界限;其次,印刷术是由人民大众逐渐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在一般人民群众中间出现流行,而人民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不等到它们足以影响上层阶级的生活时,是很少受到知识分子的注意的,因而也不能见之于他们的记载。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印刷术最初只流行在人民中间,随后为佛教徒所采用,最后才为统治阶级政府和知识分子所接受,因此要确指一个具体年月日或一个什么人来作为发明时期和发明人,差不多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南海保镖要求长的像普通人,而香港特工大多高大挺拔,而且一脸冷酷,恨不得在脸上凿上"特工"二字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时候,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了香港去参加庆典活动,八卦的台湾媒体就爆料说当时的安全工作,因为有了中南海保镖的贴身护卫而更严密,而且女主持人还略带夸张地说那些中南海保镖真的是又年轻又帅气。据笔者分析,台湾媒体根本就搞错了,  相似文献   

20.
拓跋鲜卑在“五胡”中是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它建立的北魏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强有力的政权,它不仅统治北中国达一个半世纪,而且在许多方面给后世以深远影响。这一点,一贯为史家重视。北魏继“五胡”政权之后,仍然走上了“汉化”的历史途程。唐长孺先生在论述“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的时候说:“胡、汉统治阶级的勾结,结果就形成了联合压迫胡、汉人民的政权。这样性质的政权在‘五胡’时期还没有巩固,但显然已有萌芽而且正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