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倒孔家店”,这是七十多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的振聋发聩的战斗口号。它标志着“五四”一代人在用一种全新的现代眼光审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与先秦百家争鸣颇为类似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中国数千年来树立起来的民众心目中的“上帝”(孔夫子)遭到空前的猛烈抨击,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人生态度、文化品格遭到前所未有的翻转。这样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这样一股全面反孔的潮流,在时隔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和评价时,有学者认为“打倒孔家店”是一场历史的误会,应将“五四”的“打倒孔家店”正名为“打倒‘孔家店’”。这种用改变历史事实的方法来求证五四文化先驱者对孔子的态度与现在对孔子所做的科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动态、西方思潮、文化冲突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动荡时局中,五四那代“不安本份”的知识分子,终于打响了本世纪初思想领域中惊天动地的第一炮。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批孔,开头就批了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因为《十批判书》里有一篇《孔墨的批判》,引证了很多文献,证明“孔子的立场是顺乎时代潮流,同情人民解放的,是想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幸福的”。“四人帮”对此深恶痛绝,所以就拿《十批判书》做了祭“批孔尊法”这面黑旗的牺牲品。“四人帮”批孔,为的是以古喻今,古为帮用,影射现实,因此便首先丑化孔子。一部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几乎每一句话都被释为维护垂死的奴隶制,孔子也就成了奴隶制的卫道士。“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京新落成一座孔庙,特地从中国把孔子的“圣裔”孔德成请去,正在那儿兴高采烈地拜他的老祖宗。鲁迅是有所感而发的。但是鲁迅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仅仅针对这一件事,而是有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子和他的学说都被反动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压迫和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五四”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孔子的思想和统治阶级提倡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是胡适在《〈吴虞文录〉序》中对吴虞的评价。这一称号不仅与吴虞在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密切相关,而且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时期所谓的"口号"——"打倒孔家店"的最初表述。然而,胡适的言说从一开始就被误解与误用,不仅阻碍了学界有效地认知吴虞,也不利于我们有效清理"打倒孔家店"这个谬传的"口号"与胡适、吴虞的关系。因此,重返序言诞生的历史语境,探究"‘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评说的真实含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胡适赋予吴虞的这个称号,与"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一样恰切,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经典言说。学界不应再把胡适或吴虞误指为"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的提出者。  相似文献   

5.
怎样评价孟子的“仁政”学说?长期以来,史学界说法不一。今天,我对此谈点个人朕浅的看法。 关于对仁政学说性质的几种不同看法的看法 “五四运动”以来,为了适应反对封建主义的需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倒孔家店”的运动。这场运动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有些对孔子孟子的评价是偏激的。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孟子仁政学说遭到了毁灭性的批判。这种全面否定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有些奇怪的论点,不驳自破。下面仅就一些观点谈谈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由进步知识分子发动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已经八十周年了。以陈独秀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和舆论准备。“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两个最有震撼力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同好*理性的光辉,是近现代中国一面水不栩色的思想解放的旗帜。“打倒孔家店”是洋溢合革命激情的彻底的反封建口号,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容*征的。但八十年后再回首,我觉如有必要对立进行反思,使激情升华为理智,这对中华民族更加顺利地跨…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打倒孔家店”的伟失先驱,是“打倒孔家店”这一场伟大斗争的杰出代表。他紧密地配合当时的现实政治斗争,深刻地揭露了孔家店的反动阶级实质,有力地批判了孔孟之道的反动的现实政治作用,及时地粉碎了中外反动派尊孔复辟的反革命阴谋,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前周扬在庆祝郭沫若五十寿辰时充满敬意地写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人。他的《女神》称得起第一部伟大诗集。它是号角,是战鼓,它惊醒我们,给我们勇气,引导我们去斗争”。星转斗移,此后的36个春秋,卓越的“文坛慧星”、“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郭沫若,在他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始终擂响战鼓,吹响号角,以其与时代脉搏共振的激越诗章,诅咒黑暗,呼唤黎明。他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三年九月,“四人帮”的写作班子唐晓文在《人民日报》上抛出了一篇洋洋数千言的黑文——《孔子是“全民教育家”吗?》,黑文声色俱厉地责问我们:“孔子果真是什么‘全民教育家’吗?”洋洋得意地考问我们:“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货色?”怒气冲冲地宣称要批判那些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应当肯定的”人。文章口气之大是那些发现了什么“隐秘的天机”,掌握了什么“新式武器”的人才能有的。仔  相似文献   

10.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11.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田汉,夏衍曾经评价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曹禺说:“田汉是伟大的戏剧诗人,他的平生劳绩是一部中国话剧发展史。”郭沫若则反复强调:“我要再说一遍,他是我们中国人民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而茅盾对田汉一生作了这样的定...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在1941年11月16日所作的《我要说的话》(后改题为《论鲁迅与郭沫若》)的演说中,曾赞扬鲁迅与郭沫若两人“在北伐期中,谁都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而且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事实。”指出“在广州发表的文学家宣言,周郭两先生均列了名的。”这里所说的“文学家宣言”,指的是《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它最初发表在1927年4月出版的创造社的《洪水》半月刊第3卷第30期上。但在该刊上的这一宣言的末尾的“签名者”,却是这样的几个字:“成仿吾,鲁迅,王独清,何畏等”,并无郭沫若的名字。当然,在这个“等”字中,是应该包括郭沫若同志在内  相似文献   

14.
邵燕祥先生在《北京日报》(2004.9.6)撰文,披露了晚年郭沫若真实而痛苦的心灵。“过去我们总是从郭沫若一贯‘紧跟’这个大前提出发,由于毛泽东表示在诗中喜‘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于是认定《李白与杜甫》是逢迎‘圣意’之作,看来有失于简单化。”文中引述郭沫若因“文革”连殇两子,其中郭世英是周国平要好的同学,1968年4月在北农大私设的牢房里受了三天三夜的轮番批斗后,反剪双手坠楼而死。郭沫若在1969年1月写给周国平的信里说:“我在看世英留下来的日记,刚才看到一九六六年二月十二日他在日记后大书特书的两句:‘全世界什么最干净…  相似文献   

15.
1.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一家社会政治杂志约我自拟题目写篇文章。我选了好几个题目,编辑一看就说:“这些选题都不合适。”“为什么?”我问。“你是知道的,”他回答说,“这些东西暂时还都要回避哩。这要上面批准。什么时候批准,你什么时候再写吧。”“不是提倡公开性吗?”我坚持说,“这就不应有什么限制了。”“难道你对这一切都信以为真?解禁的范围是扩大了,但还是有限的。问题还不仅是上面能否批准,我们还有一个‘内部监察员’,他那里也是通不过的”。那好,我就把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给你写一篇关于‘内部监察员’的文章。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你确有把握你写的东西他能通得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9)
鬓卫丝竺扁 十个男子一字形排开,旁边一个人喊:“怕老婆的向前一步走!”九个人都迈出了一步,只有一个人没动。别人问他:“你不怕老婆吗?”他小声说:“我不知道怕不怕,反正她说过,人多的地方让我别去。”口‘粮’,无米也念‘良’,去了‘旅’边米,加女就成‘娘’,谁娘不爱子,谁子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1月16日,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卓越的革命活动家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郭沫若百周年诞辰,缅怀他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于1992年11月28日到30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了题为“鲁迅、郭沫若与‘五四’新文化”的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国庆节时,交警叔叔还在上班,冬冬非常佩服,就拿起笔,给叔叔们写慰(wèi)问信。他开头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您们好!”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皱起眉头问:“你为什么要用‘您们’呢?”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您’是对长辈、老师或自己崇敬的人的尊称,‘交警队’里有许多叔叔,当然应该用‘您们’喽!”妈妈听了笑道:“‘您’是尊称,你说得对,可是‘您’没有复数形式,后面怎能加上‘们’而变成‘您们’呢?”“那么,遇到多数的‘您’该怎么称呼呢?”冬冬发起愁来。妈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讲解道:“如果称呼两个以上的人,可以说‘您俩’…  相似文献   

20.
赵纪彬先生在《论语新探·释人民》中,对“人”、“民”两字用了不少篇幅,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所以孔丘对‘人’言‘爱’,对‘民’言‘使’”(《论语新探》第三页)。又说:“‘民’是奴隶阶级,‘人’是奴隶主阶级。”(《论语新探》第二十六页)等等。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此结论,有的学者采取了不理会的态度,有的也作了一些与此不同的阐述(见《郑州大学学报》七八年三期三十八页)。但是有的同志,至今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定论来引用。我在《关于孔子“仁”的思想》一文中曾说:“孔子的‘爱人’是泛指,有普遍意义,不是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