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娘,女儿这辈子一分一秒也不会与您分开了2005年春节前,湖北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女生刘芳艳回到宁夏隆德县城郊乡下沟村的老家时,发现大门紧关着,她重重地敲门,才传出娘苍老的声音:"谁啊?"刘芳艳大声说:"娘,是我,艳子!"边答应边从门缝里往里瞅,只见娘摸索着从里屋走出来开门,双目失明的娘蓬头垢面,人瘦了一大圈……这是俺的娘吗?刘芳艳的泪水当场就往外漫,家家户户都在打年货,咱家却是冷锅冷灶,她一把抱住老人:"娘,您咋变成这样了呢?俺哥呢?"  相似文献   

2.
我那相依为命的娘刘雪梅我娘生我时是难产。那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住医院,只好接受土接生婆的摆布,娘被苦苦地折腾了3天3晚,真是九死一生,好不容易生下我后,闹下了一身的病。从此,她再也没能生育我是父母的独生女,也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吃糠咽菜,含辛茹苦地把...  相似文献   

3.
娘心似伞     
那年初冬,我应征入伍了。告别家乡的那天,年逾六旬的母亲将一把崭新的折叠洋伞放进我的行囊中,深情地凝望着我说:“娃,你就要远离家乡到部队上去了。咱家穷,娘也没啥好东西送给你,这把洋伞你带到部队上去用吧。记住,人穷志不短。想娘的时候,你就拿出来看一看,看到这把洋伞,就当看到你娘了,千万别因想家耽误了工作……”  相似文献   

4.
接娘进城     
妻子进修前说不用请保姆,就把娘接进城里照看孩子。我想也是,便抽空去乡下接娘。自从进城工作后,回家的时间愈见稀少,但是爹娘总盼着我或者儿媳回去走走。我们也想着能把爹娘不时接进城里,但他们总是谢绝。他们说还能养活自己,城里人的日子也不容易,因而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5.
罗西 《老年人》2014,(3):34-34
正家里养了一只"蟀哥"(蟋蟀),这天,太太不小心把笼子碰掉在地上,把"蟀哥"摔得腹部破裂,生命垂危。女儿看见后哭得很伤心。我劝慰她,生老病死天注定,也许"蟀哥"这样的死更悲壮,可她仍然流着珍珠般的泪水,我也跟着心疼。三天后,奇迹出现了,"蟀哥"居然还活着!听儿子说,他妈妈半夜起床给它喂了食。  相似文献   

6.
《中外书摘》2014,(3):11-12
拯人弟是西安事变后,我家成员中第一个离世者。我娘只有这一个孩子,抚养到5岁而夭折了。这对娘是个莫大的打击,伤心至极,致使神经一度失常,失去知觉,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把她从医院接回家时还不认识人,经数日调养诊治缓过气来后,竞号啕大哭不止。当时我家的情景,真是凄惨悲凉至极。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觉得对不起小妹。 小妹小我3岁,本应该是父母宠爱的小女儿。却因为是个女孩子,她得到的爱比我要少很多。比如我能吃到煮鸡蛋和白面,可小妹只能嚼着硬窝头,常常把眼泪落到碗里。我不忍心,要把鸡蛋挑给小妹,又被母亲夹回来。父亲对妹妹说,让你哥吃,你哥是男孩儿。  相似文献   

8.
女儿误入歧途,婚姻出轨我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与妻子共育有一儿一女。1977年3月,妻子生下女儿亚敏后,因病去世。我既当爹又当娘,辛辛苦苦地把一双儿女拉扯大。亚敏中专毕业后,在菏泽市机械厂当了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3,(10):32-32
丈夫给妻子发短信:“嗨,亲爱的,我和哥几个在酒吧,请帮我把脏衣服洗了,然后准备我最喜欢的晚餐等我回来。”  相似文献   

10.
哥,别痛     
朱镛 《金色年华》2007,(11):42-42
哥从两岁时就患了小儿麻痹症。哥成人了,却丧失了劳动力。哥的心里,不是个滋味。其实,我们一家都是如此的。特别是妈,哥的脚疼,妈却是心疼。妈常常念叨,两支针水就把哥的双脚打瘫痪了。妈总是埋怨自己。妈说,哥患感冒,发高烧,烧了三天三夜,不见退,妈就背着哥到很远的地方打针。结果,针打了回来,  相似文献   

11.
回家     
厂长开会说,春节要赶一批活,春节不回家的,工资付三倍。 他打电话回家,娘接的,他说,娘,过年我就不回家了。话一出口,他的喉咙就有些哽,他狠狠地咽了口唾沫说,一天能赚三天的钱呢,多好的事呀。娘说,不行,得回来,大过年的,团团圆圆,你不回来哪行?他说,娘,一天赚三天的钱哪!  相似文献   

12.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我穿着火红的棉袄,走在一群穿着粗格子布上衣的伙伴中间,将整条街道都照亮了那年的雪真大。大雪不间断地下了三天三夜,在木窗外大片大片慢悠悠地飘,把娘的心飘得火烧火燎。刚开始飘雪团的时候,娘就把家里能烧的柴草都背到堂屋灶旁,我们在炕上围住娘坐着。炕是火炕,暖烘烘的,烧炕的锯末是爹冬闲帮人家打家具剩下的。爹出门了,可他挣来的"温暖"替他守着老婆孩子呢。夜晚,院子里传来"咔吧咔吧"的声音,娘披衣起来,一边借着雪  相似文献   

13.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在湖南经济电视台《爱心30分》节目的直播大厅里,一位穿着黎族服装的盲女正在如泣如诉地演唱《白发亲娘》这首歌。听到动情处,观众中有人向她献花。她接过鲜花,边唱边走,摸索着来到母亲的身边,深情地说:“我要把手中这束美丽的鲜花献给陪我来的妈妈,感谢她19年来为我含辛茹苦付出的一切。”说着,这位歌女已是泪流满面。62岁的陈桂梅从女儿手里接过鲜花,眼泪止不住刷刷地流。她又把花转送给了女儿的“上海妈妈”郑磊。顿时,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的…  相似文献   

14.
后母亲娘     
我们这里有个习惯 ,生母称妈 ,继母则称娘。我5岁时死了妈 ,7岁时有了娘。记得娘到我家的第一天晚上 ,客人们刚刚散尽 ,她就和奶奶发生了争执。我自然想知道在吵什么 ,就悄悄地跑到窗户下偷听 ,原来是为了我晚上的睡觉问题。只听奶奶说 :“一个月后 ,再让孩子跟你睡 ,今晚上说什么也不行。”娘却坚持 :“从今天起 ,我就是孩子的妈了 ,小孩子不跟妈睡跟谁睡?”最后 ,还是爸爸进来说服了奶奶 ,我就极不情愿地躺到了爹娘的婚床上。那一夜 ,我弓着背 ,和娘赌着气 ,后来迷迷糊糊 ,紧贴着娘温暖的胸怀 ,睡得特别香甜 ,而奶奶却一宿没有睡好。在…  相似文献   

15.
缅甸风情     
小妹是中缅合资企业里的白领,在西双版纳最荒凉的动海布朗山.地掌握着缅甸锰矿发往大陆的验货权。4月16日那天,她告诉我:“哥。给你搞了个临时手续,你去缅甸玩玩,也许会很有意思。”我心里似乎有些茫然,她笑着旺了我一眼,“这么大个小伙子丢不了。”下午她把我领到了一  相似文献   

16.
旧时有一组掌故叫“二十四悌”,其中之一是“兄弟争死”,说后汉有赵姓兄弟,老二闻知强盗要吃掉被抓的老大,就把自己绑了前去求告:“我哥干瘦,没有我肉多……”强盗一感动把哥儿俩都放了。这很像“二十四孝”里的“割股疗亲”,只是情节更为可惊,连如今的国人也不易想象,对于异文明的洋人就更显得超乎人性而没法理解了。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情书     
那天,我想找枚铜钱做个毽子给侄女、外甥踢着玩。娘说在箱子底下有几枚,但记不清是哪只箱子了。我在那两只漆迹斑驳的大红箱子里翻找。箱子很旧,又笨重又难看,我和妹妹曾多次建议将它们“库藏”起来,可娘不采纳。记忆里,这两只箱子从未离开过堂屋最显眼的位置。娘说过,那是她结婚时的惟一家当。  相似文献   

18.
早上去学校拿了大学毕业证,回家的路上,我和超哥顺便把结婚证给领了。“既然那么爱一个人,为何不在最好的年纪里,把最好的事儿给办了?”超哥的求婚誓言帅爆了。  相似文献   

19.
文化宫     
《老年人》1997,(9)
慰问春节将至,公司传话:“某日在家等候老总慰问。”是日,老翁不敢外出。恭候近响,未见大驾。起身解手,忽闻门外有声。急出,音沓然。问老伴,曰;“彼乃代老总拜年者也,言称要跑多家,不便打扰。”复入厕,见蜘蛛墙角编网,笑道:“天寒地冻,忙乎个啥!”章强最后关怀某妇早年丧夫,一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娶了媳妇,嫌娘老而无用,小两口密谋将娘背到山里喂狼。这天,儿子背着娘往深山走,当娘的哭哭泣泣,但不忘捡起树枝拿在手上,每到拐弯处就放上一二枝。儿子不解,问其故,母亲说:“我怕你回家时迷了路。”(彬辑)朱…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2006,(4):4-4
“回到家能当面叫声‘娘’,是我天天最高兴的事。”“给娘洗洗脚,这不是一种福?”说这些话的是河南长葛市人民医院70岁的退休医师薛永年,他的母亲张香今年已101岁,昏迷卧床整整10年了。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薛永年独自回老家伺候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