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问题的稳妥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维度而又相互关联,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民问题身上寻找突破口,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全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穷苦;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紧张,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所谓的"九字方针"--启民智、予民利、赋民权.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与否。周恩来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主张,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的利益维护以及改革妨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制度等问题,是对周恩来“三农”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民、农村是三个密切相关的命题.改革开放后,曾经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的这"三农"问题,又悄悄地凸现出来,成为国人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三弱"使然,即农业的"弱质",农民的"弱势",农村的"弱位",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即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非农化"、农村的"城镇化"."三化"联动、互动,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最终,和谐各种社会关系,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土地革命解决农业出路问题,以农村包围城市解决农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以农民为主力军解决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问题,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三农”问题,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包括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业生产关系问题;乡镇企业解决了…  相似文献   

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农民、农业以及"三农"综合问题等四个方面。农村问题的研究项目数量最多,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发展与改革建设、农村政治民主与法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九个方面;关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等方面;农业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业发展、农产品及土地问题;"三农"问题的综合研究涉及中国历史、应用经济、经济理论、人口学和党史党建等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也存在重复研究多、跨学科力度不够、研究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曹一萍 《理论界》2005,(5):29-3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十七大确定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表明,中央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解决"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问题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加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陆学艺先生认为,中国农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是“农业”问题,而不是“农民’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改革进程中农业问题带来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路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导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农业的功能,把农业变成亮丽的经济增长点,重建村庄的公共生活。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选择渐进和稳定的路径。我们应积极探索这条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将黑龙江省"三农"分解为具体指标并对其实行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三农"既具有比较优势,如农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并增速、粮食总量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投资额排序靠前等,也存在诸多比较劣势和发展约束问题,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偏低、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偏低等.准确定位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目标模式,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重视结构效应,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设立新农村建设发展基金等不仅可以化解黑龙江省"三农"的比较劣势和发展约束问题,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全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化州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着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化州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途径是运用新思路、新理念,探索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按照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的战略思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化"联动的相互关系,统筹兼顾,共同推进,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化州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宏 《理论界》2006,(3):225-227
“三农”问题不是泛指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而是存在小农经济残余和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真正形成是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摩擦因素造成的,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还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去把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三农”思想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虽然三者的侧重点不同 ,但必须一体化地考虑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 ,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重大问题 ,而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 ,始终关注“三农”问题 ,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为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三农”思想。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建设之所以演化成了“三农”问题 ,其根由是农村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农村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要研究该进行哪些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应该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 ,以新的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 ,以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目标 ,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负担、农业投资、农民素质等方面对“三农”问题的现状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对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江西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江西是农业大省,努力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是江西当今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江西在"三农"工作中要大见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大力搞好农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