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试点”移民及其失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利权.为了防御俄国的报复,巩固和扩大在华势力,日本从1905年开始,到1931年为止,策划并实施了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试点”的侵略活动.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资金匮乏无力投入,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差悬殊,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中国人民和东北当局的抵制、反对等原因,致使日本的“试点”移民侵略计划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2.
奉天在满铁公司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日本殖民东北期间的重地之一。奉天在满铁丁字形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点位置以及奉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政治中心所具有的社会地位,都成为日本要把奉天打造成“日本天下”的缘由。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领导下的“奉天日本居留民会”,携同负责满铁奉天附属地事务的满铁公司,尽其所能改造着由奉天日本租界及满铁奉天站附属地所构成的“日本人城市”,让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可以同在日本国内一般,过日式生活,接受日式教育。如此,作为南满铁道网络中央枢纽的奉天,经上述殖民性改造,与旅大遥相呼应,在日本发动对东北,尤其“南满”地区更加深入的殖民活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满铁路(简称满铁)附属地,是租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国中之国”。所谓满铁附属地是一个地区的总称,主要是指日本与俄国  相似文献   

4.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主义者为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侵略活动,其中以除队兵移民、爱川村移民和大连农事株式会社移民最典型。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的经营移民侵略事业,但终因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日本向中国东北的初期农业移民招致失败,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移民理论和移民政策的狂妄性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满铁于1915年5月颁布了《满铁附属地小学校儿童训练要目》,把"以满蒙为中心"确立为日本人小学校的教育方针。但其确立过程并不平坦,满铁内部亦存有不少反对声音,最后经由满铁高官强烈抵制,才确保了该教育方针的实施。"以满蒙为中心"的教育方针虽没有赤裸裸地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但其本质仍是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的一种缓进怀柔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国难家仇系于一身,反日思想极为浓烈,先后在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日政策,并付诸实施。如摆脱日本羁绊毅然“易帜”;推行“Q型计划”包围满铁;实施反日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7.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下简称"满铁")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是一个以赢利为主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这可以从满铁成立过程、资金构成、官员产生、政府与满铁关系等方面证明;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负有向中国东北和其他地区进行侵略扩张掠夺的殖民侵略机构,这可从浓厚的军事性质、满铁借助日本政府和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经济渗透和扩张、满铁向我国东北地区移民或支持移民、满铁在满铁附属地内进行殖民统治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日本“满洲移民”政策的三点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之后,为解决岌岌可危的国内社会矛盾,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防御、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构筑“新大陆政策的据点”,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日本秩序”,便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企图以此来壮大日本实力,形成日本人口优势,达到亡我中华,灭我族类之目的,实现永久霸占之野心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铁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事变后,关东军和满铁勾结,合谋东北路权。他们以各种手段霸占了既成铁路和拟建铁路的所有权,又想方设法夺取铁路经营权。日本在掠夺式经营和修建新铁路的过程中,榨取东北人民的血汗,搜刮东北丰富的资源,并最终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北的铁路网。日本夺取东北铁路权,给当地社会的自然发展过程造成极大冲击,加速了畸形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首要解决的是移民用地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关东军便煞费苦心炮制了一系列欺骗中国人民的所谓“移民用地整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移民用地取得”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以军事为后盾,依据所谓的“法律”,对中国人民的耕地进行廉价“收买”,强行“征用”,横征暴夺,疯狂掠抢,致使大批的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榨、剥削和凌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奉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积极推进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先与俄国后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中,他却一再抛弃“中国完整”原则。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揭露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2.
“满洲拓植公社”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百万户移民”国策和全面侵华的需要而设立的。“满洲拓植公社”是由日本和“满洲国”政府合办的具有国家政权性质的现地移民侵略机关。它承担着日本移民用地的掠夺、经营、管理、分配、资金贷付、助成设施等任务,总揽日本移民现地的一切权力。“满洲拓植公社”在其存在期间,为获取日本移民用地,对中国东北的土地疯狂掠夺,对日本移民各项事业的助成不遗余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得力助手和“别动队”  相似文献   

13.
满铁历来十分重视附属地内中国人的日本语教育。不仅在初、中级普通学校教育中大量设置日语,还在其经营的重点地带创办了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日语学堂。通过对日语学堂的教育法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明确满铁设立日语学堂的目的及其实施教育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满洲移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后期进行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政策作为“满洲移民”政策的一部分,更是具有强烈的军事战略目的。加藤完治是“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政策的提案者,他在制定和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日本移民入侵分为武装移民时期、“国策移民”时期。两个时期的移民特点表现为军事性、强制性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17.
“满铁”映画自1923年成立始,至1941年并入“满映”,其在东北地区的电影活动长达18年之久,拍摄了大量影片,这种通过影像塑造殖民地的方式都被之后的“满映”所沿用。“满铁”映画所拍摄的影片是日本侵华史的有力证言,透过影片可以窥见作为权力文本的“满铁”映画借助影像符号塑造了“新国家”、建构了充满“现代”意味的都市与工业景观,也书写着“听话的身体”,妄图将日本殖民者侵略行为合理化、合法化,将日本殖民下的伪满洲国塑造成一个“五族协和”的“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18.
满铁附属地日本人小学校教育依据<小学校令>以及文部省令的规定执行,根据贯彻"以满蒙为中心"教育方针的特殊需要,在教育内容上结合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点,将中国语及体育作为重要学科列入课程设置之内.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更多地培养将来能永住东北大地的健康的日本人,并通过努力确保日本人在东北的牢固地位,使之更好地进行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9.
满铁附属地学校学制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铁附属地的学校教育体系分为日本人学校教育及中国人学校教育两大系统。通过对中日学校教育学制进行梳理,可厘清其学制的年限及其变化,了解其特点、差异,明确两种不同学制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满足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更加有效的殖民侵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战”中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其军队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最初日本军队规模和实力都相当弱小。但随后为适应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制订军备发展计划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经短暂的1920年代裁军,1930年代日本开始疯狂地对外侵略。“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已经在筹划大规模的军备扩充。全面侵华战争中军队的巨大消耗迫使日本加强极权统治以补充军备。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匹敌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军力总和。随后日军在各个战场遭受巨大失败,到1944年底其战舰、飞机已损失绝大部分。1945年日本试图进行“本土决战”,至战败投降时仍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兵队,总兵力达到7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