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催生的畸形城市社区,改制后,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变经济联社,但是公共财政却不能覆盖。“城中村”改制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地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同时切实唤醒广大社民的主体意识,努力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2.
李卿 《探求》2003,(6):59-63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芳村区城中村改制后妇女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情况调查,概括了广州市城中村改制后妇女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化建设给妇女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传承·融合·创新——城中村地方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军曦 《社科纵横》2008,23(6):59-61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加快,村中地方文化的保护与新社区文化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兰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建设为个案,以文献、访谈与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如何保护和建设城巾村文化问题.这对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冬梅 《创新》2013,7(1):83-86,127,128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继续发展的瓶颈。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融入城市。在城中村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资产处置及利益纠结、管理体制滞后、居民路径依赖及对未来生活保障担忧等突出问题。要顺利实现城中村融入城市的目标,必须遵循"资产改制—村居改制—社保衔接—拆迁安置"四个环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的逐步改造在城市化发展中已经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城中村改制以及创新社区管理成为当前街道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文章就广州三元里城中村改制的现状、特色以及社区管理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欧阳志海 《探求》2005,(Z1):107
一、城中村改制改造,应当立法并依法实施 当前,已经颁布的关于城中村改制改造的政府文件,从法律上找不到确切依据;在推进改制改造过程中,依法操作的痕迹不明显.例如,城中村范围内的剩余集体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土地问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在我国现有法律的框架下,政府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要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一种途径,即集体土地有偿征用为国有土地,政府应给予原土地产权人合理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7.
邵任薇  王桢桢 《探求》2013,(5):26-31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特殊的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学术界对这一特殊的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法律、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自主与镶嵌理论作为探讨城中村特定场域内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有助于考察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方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曦亮 《探求》2003,(6):56-58
“城中村”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改造“城中村”,对广州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改造广州“城中村”问题提出了体制改革、环境改造、人的发展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乔林  张河川 《社会工作》2009,(18):41-43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流动人口多因城中村便宜的住房而聚居于此。笔者调查的城中村社区已婚流动妇女因自身保健知识及居住环境所限,缺乏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严重地影响了流动已婚妇女的健康。本文就更好地实现“城乡统合”、“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出行政管理的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注"城中村"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代堂平 《社会》2002,(5):44-46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认清城中村现象 ,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 ,有助于认清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一些内在的矛盾 ,无论是从理论认识上还是实践操作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城中村的定义及相关研究城中村作为城市里独有的社区形态 ,已存在多年。但城中村现象引发学者、政府、媒体的关注却还是近些年的事。从政府与媒体的关注的角度来看 ,集中在由城中村引发的城市管理问题上。譬如 ,他们就将城中村视为“城市里的不协调音符”(《信息日报》 ,2001.4.9)。中共广州市…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关四平 《求是学刊》2005,32(6):90-94
作为君臣关系理想模式与良性状态的对立面,唐人小说又有相当的篇幅表现了君忌而臣危这种君臣关系的异化形态.这是道德层面的恶与人性劣根性的丑交叉作用的扭曲表现.唐代士人以小说的艺术形式,从前朝旧事、本朝新事和写实笔法、艺术虚构等多种角度表现之,寄寓了企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再现于当代的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超时空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侯德仁 《求是学刊》2002,29(5):111-117
清代道咸年间的边疆史地学研究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特别是在内忧外患与时势的激荡下 ,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趋势和新特征。在这一时期 ,中俄边疆史地研究兴起 ;西北边疆史地学空前兴盛 ,并且与蒙元史研究相并发展 ;边疆史地研究中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目的 ,方法上注重文献考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并且 ,此一时期边疆史地研究呈现出的空前的忧患意识和世界性意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杨齐福 《唐都学刊》2004,20(1):159-160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四届县知事考试。尽管县知事考试的实效不大 ,且依然不能摆脱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 ,但它已初步具备现代文官考试的雏形 ,这体现在它有现代性的考试内容以及一整套考试、录取、考核、管理等章程。  相似文献   

20.
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积蓄后劲的紧迫要求,也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必然选择。要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遵循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规律。具体为: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规律;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的规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把握引进、消化、吸收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规律;梯度推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高目的的规律。这些规律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内容更全面,更广泛,更加注重结构的变革和"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因此,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从七个方面"转轨变型"、总体推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高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从线性型向循环型转变;从守业型向创新型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