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根据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占着重要的地位。严复对赫氏原著的“改做”,除了不取直译而为意译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所加的“按语”的形式表现的。以一九八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译《天演论》本为例,全书共九十五页  相似文献   

2.
《天演沦》是戊戌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严复根据英人赫胥黎(1825-1895) 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他只取原著者书名的前半做自己译本的书名。如果我们拿赫胥黎的原著与这个译本详加对勘,则可以发现,两书从内容到观点都有很大区别。然而,近年来,某些研究者却往往不加分析地把《天演论》中“复案”以外的全部正文都当作是严复从赫胥黎著作中直译过来的,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对此,李泽厚同志在《论严复》一文中曾加以廓清。他指出:“严复《天演论》的特点恰恰在于它不是赫胥黎原书的忠实译本,而是有  相似文献   

3.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对于鲁迅与进化论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一直以来在方向上集中于鲁迅与严复或与《天演论》的关系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严译《天演论》对鲁迅有绝大影响.这是对鲁迅进化论来源这一重要问题研究的欠缺.事实是鲁迅在留学日本之前,并没有通过严复真正达到对进化论的理解.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主要来自日本学术思想界对达尔文学说的引介,通过日语阅读日本学者介绍的进化论,特别是丘浅次郎的《进化论讲话》,鲁迅才真正达到了对进化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俞兆平 《东南学术》2021,(5):180-197
进化论是鲁迅思想的一条主纲,但中国学界对鲁迅如何接纳严复译著《天演论》缺少纵向开掘,也因此受到华裔日本学者非议.总的来看,鲁迅对严复译著《天演论》采取了哲学的"扬弃"立场,取其精要,去其偏执.具体来说,即遵从科学意义上的万物进化论,赞同对弱小民族宣扬"天行"说,但又以赫胥黎的"人治"说反击遵循斯宾塞"丛林法则"的"兽性爱国"说.同时鲁迅把进化论和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思考,愿意牺牲自我,促使希望在进化中诞生,而深潜于其体内的"鬼气""一代不如一代"以及对"黄金世界"的疑虑反映了鲁迅的退化观念.与严复倾向于斯宾塞强调"舍己为群"不同,鲁迅更倾向于约翰·密尔,倡导"首在立人",人立而"人国"立.然而,进化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困境让鲁迅最后认识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取代严复译著《天演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梁启超启蒙思想的重要域外理论资源。梁启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源于严复的《天演论》和明治日本的进化论思潮,其中加藤弘之的强权主义进化论影响尤巨。梁启超深信进化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之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天演之公例"。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学说在东亚的跨文化传播中被严重曲解,进化论在日本和中国演变为一种主张"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主义更是成为强权主义的符号。在寻求富强的历史情境中,这种东亚版的进化论成为一种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而其在日本则蜕变成一种为军国主义张目的强权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游归来的梁启超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性批判,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梁启超思想深处的儒家天下主义情怀,使他最终没有追随其日本精神导师福泽谕吉、加藤弘之从民族自由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显示了中日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思想归宿。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16-220
《天演论》中的严复无疑受到了斯宾塞的影响。如严复认为,积人成群,合群成国,国家是"人"的放大,便明显具有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的影子。《天演论》中,严复替斯宾塞进行过一定的辩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天演论》就成了严复想要批判赫胥黎的反面教材,也不意味着严复的进化思想就是斯宾塞的翻版。严复清楚,斯宾塞的学说将生物进化论的机理运用于分析人类社会,过分渲染"宇宙过程",并不可取。虽然《天演论》翻译的早期阶段,严复曾经质疑赫胥黎,认为应当将伦理从社会进化体系中剥离开来,并反对从道德主义衡量社会进步,但他后来对此做了修正,不仅认识到伦理与宇宙进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主性。因此,不能认为严译《天演论》,就是为了赞同斯宾塞的社会学说,而排斥赫胥黎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鲁迅早期思想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鲁迅何时才开始接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这个问题,和他何时购买并阅读《天演论》有直接关系。 《天演论》,即英国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一书前面两篇文章的译述,译述者为严复。《天演论》的版本,最早是陕西味经售书处的刻本,时间约为1894年或1895年,后经修改,于1898年正式出版。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中,说到他购读《天演  相似文献   

9.
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围绕严复思想与赫胥黎、斯宾塞尔之间的关系,《天演论》与严复维新思想之间的关系,《天演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问题,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严复与章太炎都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严复以传播西学闻名于世 ,章太炎则是名垂青史的国学大师。最近 ,我们发现俩人之间有许多交接点。倡西学者兼论国学 ,讲国学者也采西学 ,有时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有时水火不容 ,针锋相对。研究严复与章太炎的重合思想 ,有助于深刻认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流程。《天演进化论》与《俱分进化论》近代西方国家的进化论传入中国 ,成为思想界的进步学说。严复与章太炎从不同途径接受了进化论观点 ,而且各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严复的《天演进化论》与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代表了他们的进化观 ,反映…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中国留学生严复读完《天演论》之后的那种欣喜,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一直继断续续地浸润在人们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及其它文化领域的疑惑之中。回国后,严复迫不急待地把《天演论》译成诘屈牙的白话文,可惜知音寥寥无几。那时,翻译家林琴南正在商务印书馆的资助下,不遗余力地出版一部又一部的西方文学名著的文盲译本,《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正在好奇的中国人手中传来传去,为人们茶余饭后增添谈资和近乎偷偷摸摸的横憬。以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人为首的一批传统文化的道者遗少还垄断着空气室息的文坛,想象力近乎贫乏地炮制…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1910年),传教士林乐知将李约各的The Making of a Man翻译为《人学》,以批判斯宾塞将自然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人学》以基督教思想修正严复等译介的社会进化论,体现了同为美国传教士的原作者和译者对中、西不同社会现实的不同回应:林乐知改变原作的反对帝国主义强权的立场,规劝中国弃独求存,即以基督教的群取代排外的“独”,而严复译介《天演论》的目的是接受“弱肉强食”理论,激励华人变弱为强。通过对李约各The Making of a Man和林乐知《人学》的对比分析,可见辛亥革命前,在西方进化思想译介东土、渐得人心之际,在华传教士以《人学》翻译修正进化思想,对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给予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中西文化之会通》评介□黄奇峰严复是十九世纪末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天演论》中所介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给当时的中国人的震聋发聩的启蒙影响,风靡一时。对严...  相似文献   

14.
一  进化论是 19世纪人类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 ,它“放出烈日一般的强光 ,照着思想界 ,登时改变了颜色 ,许多观念 ,都换了样式了”① 。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在不同程度上把“物竞天择”的有机界进化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现象 ,带来了人类历史观的大变革。在近代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形势下 ,严复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所震撼 ,遂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择要翻译 ,并与 1898年 2月结集为《天演论》出版。但在以下两个方面 ,严复并不同意赫胥黎的观点。第一 ,赫胥黎把竞争看做动乱的根源 ,认为太…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严复思想的诸多专著论文中,严复《原强》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姑谓之"三民"思想)往往被忽视,或被贬之为"西学救国论"、"教育救国论"(王栻:《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9页),思想"落后于"康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2页),"温和的改良主义"(张岂之、杨超:《论严复》,见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启蒙思想中,如果说救亡意识是第一个突出的特征,那么群体观念就是另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群”的观念,严复在1895年《国闻报》上发表《原强》一文,第一次提出“群学”观念.1898年,他又在《天演论》中更明确地介绍了进化论群学思想,这在当时严峻的民族危亡形势下,如同竞争观念一样,给了中国人极大的  相似文献   

17.
从孙宝瑄日记看其对《天演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到 1903年间,孙宝瑄多次阅读《天演论》,并在十多天的日记中写下了大量读后感。本文将它们分别同《天演论》的稿本或定本作比较研究,认为读后感所反映的孙宝瑄思想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总体上把握《天演论》,学术气息比较浓。第二阶段深入到几个重要的具体问题;对于严复思想,由不太崇拜到完全信服。第三阶段对严复思想有所补充。总之,孙宝瑄日记证明《天演论》在清末社会确实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役尤其是甲午战败,东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竞相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此历史背景下,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旨在于唤起国人救亡图强,为中华民族兴衰安危敲起警钟。《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EvolutionandEthics),严复经过思考,署《天演论》,其用意诚如清人吴法给序言:“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善耗,盲治者取焉。”即从“物变递增”之理,探索“质力聚散之义”,推之“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①。“天择物竞”作为动植物界自然选择的客观…  相似文献   

19.
由肖父、李锦全主编、九所高等院校参加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颇感这是一部值得称道和推荐的好书,它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较好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教材》将哲学史研究的对象理解为“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上卷,第4页),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哲学矛盾运动。”(上卷,第8页)这样,该书既保持以往论著、教材比较重视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社会阶级斗争、自然科学发展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优点,又更多地考察了哲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哲学自身的特殊矛盾性,给人们勾勒出一幅中国哲学史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界对《洪范》的哲学思想的研究相当重视。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认为《洪范》中的“五行的观念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第1册22页)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认为“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