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9-36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以赛亚·伯林提出的一对重要概念。伯林强调消极自由对于现当代人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他也着力分析了积极自由变性的问题,提出在现当代社会条件下人们捍卫消极自由的重要性。但伯林并非是要人们放弃积极自由,他承认人类在追求自由的历史过程中积极自由所占的地位,并强调,人类拥抱积极自由时,如果没有为消极自由保留空间和地盘,那也就意味着丧失自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学术界目前流行的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文章以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代表作<两种自由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个分析和评论了其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指出(1)他时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截然割裂是站不住脚的,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对积极自由的批评也可运用于消极自由之上;(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两种自由哪个更重要,而在于自由为什么变成了不自由,伯林由于无视异化理论而绕开了这一问题;(3)理性与自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伯林出于经验主义的偏见而割裂了这种关系,使自由停留于最低级的形式中.  相似文献   

3.
伯林自由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学术界目前流行的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文章以伯林关于自由理论的代表作《两种自由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逐个分析和评论了其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指出:(1)他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截然割裂是站不住脚的,消极自由并不优于积极自由,对积极自由的批评也可运用于消极自由之上;(2)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两种自由哪个更重要,而在于自由为什么变成了不自由,伯林由于无视异化理论而绕开了这一问题;(3)理性与自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伯林出于经验主义的偏见而割裂了这种关系,使自由停留于最低级的形式中。  相似文献   

4.
马华灵 《天府新论》2017,(2):142-150
在中国语境中,伯林的被误读与被误解现象主要有四种。第一,消极自由被误解为不做什么的自由。而实际上,消极自由不是不做什么的自由,而是没有外在的人为障碍状态。第二,积极自由被错误地等同于古代人的自由。然而,伯林的积极自由并不一定就是古代人的自由,而古代人的自由则必定属于积极自由的范畴。第三,多元主义被误读为相对主义。但是,在伯林看来,相对主义的核心特征是主观性与不可理解性,而多元主义的核心特征却是客观性与可理解性。第四,多元主义被误认为是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尽管伯林早年认为多元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础,然而,晚年却认为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没有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5.
余宜斌 《兰州学刊》2006,(10):18-20
本文认为,消极自由并不具有终极的价值,它应当被视作是积极自由得以实现的手段。消极自由的范围是由积极自由来决定的。伯林的多元主义也并不能作为消极自由的理论基础,因为多元主义包容了非自由的价值观念,而且,积极自由与一元论、极权主义并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本文的最后结论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间并不能割裂开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杰明·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划分,是以赛亚·伯林关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划分的直接理论渊源,并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杰明·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划分,是以赛亚·伯林关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划分的直接理论渊源,并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析被认为对许多问题是一种澄清,而邓晓芒对伯林的批判重新混淆了本已澄清的问题。邓晓芒不同意两种自由的割裂,批判为所欲为的消极自由。可是,伯林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非要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辩护,而是要说明两种自由的混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伯林的自由观并无根本问题,问题在于他的多元主义,而邓晓芒在多元主义上的分析更是混乱,本文力图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9.
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析被认为对许多问题是一种澄清,而邓晓芒对伯林的批判重新混淆了本已澄清的问题.邓晓芒不同意两种自由的割裂,批判为所欲为的消极自由.可是,伯林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非要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辩护,而是要说明两种自由的混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伯林的自由观并无根本问题,问题在于他的多元主义,而邓晓芒在多元主义上的分析更是混乱,本文力图给予澄清.  相似文献   

10.
汪秀丽 《学术界》2006,(3):171-176
伯林通过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揭示了自由的四种悖论,并且通过分析指出导致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一元论的价值和文化论,认为平衡和协调两种自由、采纳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是解决自由悖论的关键。但是伯林并没有清楚地阐明平衡两种自由的合理策略,他所阐述的多元主义的价值和文化观也是不完善的,至少伯林的自由观需要一个商谈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蕴含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自由不是个人的绝对自由,也不是完全利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区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根本不同,不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解释基督教道德与历史上伟大人物取得赫赫功业的手段之间的道德冲突问题时,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价值多元。由此,伯林认为这一道德困境不是同一道德体系下的困境,而是两套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伯林阐发了他的价值多元论,并引入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一对概念来解决上述道德困境。但是,通过两套道德体系的理论不足以消解这一道德困境,而且也不足以证成价值多元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提出对解决道德困境的伦理标准的选择于事无补,反而容易陷入相对主义,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3.
伯吉斯的《发务橙》是英国反面乌托邦小说之一,它从自由意志的极端放纵所引发的暴力行为、自由意志的极端控制所引发的自我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的生存悖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反面乌托邦小说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与警示:人要拥有自由,但个人意志的极端自由会导致邪恶,而对自由意志的极端控制又会导致人性沦丧,最终走向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权的双重失落。  相似文献   

14.
萨特前期所说的自由可以说是纯粹个人的自由,看不到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关系。“二战”期间和战后,他的思想有了根本的改变,他对社会对人的自由的影响和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些论者对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先验自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它具有自明性,并在不断的明见呈现过程中构建自身,说明自身。不仅如此,自我构成的先验自我还具有自我负责的本性,这些特性与康德式的本体论自由特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是近代历史哲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明确把自己的历史观称之为哲学的历史,本文则立足于理性与自由两个重要维度,对黑格尔的历史观进行深入阐述,意在揭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深层内涵:即阐明历史是合乎理性的历史,而且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把握到历史的内在本质,但在黑格尔这里理性是思辨的理性,历史是在各种本质的规定的联系中的有机统一体,他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知性的把握历史的方式;另一方面,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目的论思想,赋予了历史的理性以内在的目的,即自由。历史在黑格尔这里是历史理性的自我实现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的自由的实现史。自由是历史理性的内在目的,而理性是作为自由实现的必然性过程展示。理性与自由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实现了内在统一,二者构成理解黑格尔历史观的两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兰州学刊》2008,1(2):11-13
在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中,作为可能性的生存是自我选择和创造的,但它并不是自足的,而须以超越为终极依归。超越作为绝对的实在,扬弃了生存的自由选择,奠定了个体生存的自我确定性,也使生存拥有了时间中的永恒。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人的自由”这一现代性概念具有“入的整体解放”与“个体自由”双重内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将个人自由与自主权利作为人实现现代转型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大批作家多将“人”的觉醒和个人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自觉追求。20世纪30年代末,在初步获得个体自由后,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普遍流露出迷茫、孤独、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9.
黄少安  刘明宇 《文史哲》2004,(6):152-158
经济自由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在于拓展人们的自由。这里的自由分别指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实质自由的有效增长依赖于人们拥有平等的形式自由,形式自由则依赖于政府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但政府有可能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利破坏形式自由的平等性,最终损害人们的实质自由。因而探求自由的价值、代价与限度的过程,也是寻找政府行为守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与感性存在相联系,美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着直接关系。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学家们所说的美是自由的形式,实际上是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体现。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美的本质和根源。社会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是理解所有自然美的基础是“自然的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