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3.
17世纪英国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人们竞相购买进口的亚麻布和棉布服饰。进口服饰导致大量黄金外流,重商主义者和清教徒为抑奢奔走呼号。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本土已具备生产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的能力。这些曾被称为"外国奢侈品"的服饰,急需开拓海内外市场,崇奢观念应运而生。到18世纪,关于服饰的奢俭观冲突在生产和消费领域渐渐减少,转而在政治和道德领域活跃起来。贵族男子通过简朴的着装树立远离奢侈品的道德模范形象,为其排斥王室而统治英国增添合法性和正统性。贵族的这种策略后来被中间阶层吸收和改造,简约服饰成为他们抨击贵族统治和要求参与政权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服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人类着装行为目的分为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服饰企业、设计师及销售商应对服饰消费者与他人的交互性给予高度重视,力求满足他们以服饰提升自身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其核心理念,在儒家礼教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形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符号及审美观念,其日常着装折射出一定的伦理道德观。传统服饰色彩、形制、纹样以及首饰和配饰等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文化,传统服饰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文质彬彬"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传统服饰着装中体现的君子、妇人及忠孝道德显示了古代封建礼教的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6.
报刊新闻结构形式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Ungerer和Schmid认知语言学看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当今的认知语言学主要由三种方法来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本文以这三种观点为基础,分析解读了报刊新闻外部结构的三种主要特征:经验观外部结构中重要的报道形式:散文式,影视式和倒金字塔式结构以及新闻内部结构中的导语,从而把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运用到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新闻业。  相似文献   

7.
死亡观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死亡观教育缺乏的现象.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死亡观的教育.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死亡观,大学生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他们的生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社会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美学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人都有一种本能对美的事物、形象、品格的审视和感受的心理需求,既然着装心理有求美的成分,那么就需要对服饰美标准进行审美观照,建构人类理想的着装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后工业化社会特征凸现与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集中体现为人才资源的竞争.职业市场中工作类型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要求中国大学生必须具备适应各种职场变化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亟需更新观念,并具体落实为引导在校大学生及早实现三种观念的更新--知识观、学习观和健康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新见4号陶俑的着装特征是上身着"泡钉"。将该俑的"泡钉"服饰与以往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此类"泡钉"服饰应是周代一种甲衣,其不仅具有防御作用,亦有一定的装饰性。4号俑着装与同时期陶俑差异较大,所着特殊甲衣凸显了展示与表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客家传统服饰纹样的视觉特征及其文化心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服饰纹样是识别其服饰特色的关键,也是解读客家人文化心理的密码。客家传统服饰纹样在造型、构成与色彩方面均表现出了丰富、鲜明的视觉特征,并围绕生存这一母题派生出生命观、生殖观和福禄观,表现出强烈的祈吉心理。这主要源于中原传统文化、客家人从北至南颠沛流离的生命体验和他们对客地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12.
从服饰色彩的直观感受,围绕着人体包装所产生的视觉反应,认真分析了人在着装情况下对服饰色彩的心理、生理及审美反应,提出在服饰色彩与人体包装问题上,不能简单理解成是"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的事情,或把"好看"作为唯一的审美原则.并对服饰色彩在人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及审美的反应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服饰作为文化的表征,一直被人重视,但中老年女性服饰在传统主流话语中却处在缺席地位,本文从服饰的重要性、中老年女性的个体特色及着装原则、修饰技巧等方面探讨中老年女性的服饰美。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观既是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价值判断。在明确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公正观概念范畴和问题视域的理论界定,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对福建省四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匿名抽样调查,从公正认知、公正原则、公正行为三方面探析其社会公正观的基本状况,并对大学生理性社会公正观的培育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服饰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时代骄子 ,大学生们独特的服饰更是独树一帜。青年学生的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透过五彩斑斓的服饰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学生个性鲜明、展现自我、追求成功的自信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不同历史时期着装的文本反映了其着装意识形态的流变。著名人物的服饰语言对其所处时代的文化产生重要作用。全球化背景下服饰文化表达对民族文化身份建构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变成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应加强大学生对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视,引导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引导大学生克服“拜金主义”的倾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帮助大学生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成功观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关于什么是成功,成功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才能走向成功以及评价成功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有怎样的成功观,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成功观关系着现实的学习状态即就业的基础;大学生成功观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大学生成功观制约着大学生终极就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成功观与就业的关系提醒我们,在就业观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成功观教育,把就业观和成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媒介化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生活方式的技术性颠覆、思维方式媒介化诱变和价值构建的媒介化趋变。媒介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媒介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媒介化生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媒介化生存语境下,大学生媒介教育的关键是媒介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认知观,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理性;培养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观,引导其媒介行为回归"应然";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增强媒介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习方法、性格、态度和语言观等,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他们获取学业成就和学术成就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