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业绩的潜隐性、编辑需求的高层次性以及编辑的劳动难以量化的特点,对学报编辑实施柔性管理很有必要。组织管理者对学报编辑实施柔性管理,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渗透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其目的是更好地激发编辑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内在潜能。学报编辑柔性管理的途径有:实行弹性坐班制、实施柔性的目标管理、制定动态的业绩考核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和危害,提出了缓解学报编辑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五方面措施:组织上关心和帮助、加强编辑部建设、倡导人性化管理、提供培训与深造机会以及编辑个人也要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年编辑是学报未来的骨干和核心,青年编辑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和学报未来的发展。通过分析高校学报青年编辑队伍群体的特征及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报的管理方式应由"人本管理"转向"能本管理",以调动青年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编辑的潜能,促使青年编辑快速成长,真正实现"在学报事业发展中成就...  相似文献   

4.
策划:高校学报编辑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策划是现代学报编辑应当确立的基本编辑理念.加强学报编辑策划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选择.学报编辑策划有整体策划、选题策划、栏目策划、专题策划等.解决学报编辑策划不力的关键在于确立策划意识,培养策划人才,实行策划的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都具有形象。公共关系所讲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其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单纯主观的印象。大学学报是学报编辑组织经过系统的劳动之后的精神产品。学报的形象是由学报编辑塑造的,代表了编辑组织的整体形象。对一家学报形象的评估,也就是对这家编辑部形象的评估。对学报群体形象的评估,也就是对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要实现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现电子化编辑。完善编辑的知识结构、实现编辑环节管理电子化、建立部门出版管理系统以及实现学报的网络出版等是高校学报实现电子化编辑的主要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办学办刊方式及编辑人员的网络意识淡薄等因素限制了电子化编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主体和客体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是策划主体通过预先科学合理地设计刊本、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使策划客体得到完美表达的编辑行为。编辑策划以策划主体的构思、分析、归纳、判断逻辑过程为起点,进而预定目标模本,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目标,最终以策划客体作为载体而结束。一本学报,是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有机结合。要提高学报的质量,实现高等学校学报“学术窗口,科研阵地,信息平台,人才基地”的功能,必须建设高素质编辑策划主体队伍,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学术资源,实现编辑策划主体与编辑策划客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编辑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编辑自发表现出的一种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主动、积极、正面、尽职、利他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益于学报编辑职业角色的履行,更有助于组织效能及适应能力的提升。这种“好编辑”行为的发生与编辑自身的修养有关,也与组织的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编辑部领导应基于信任、尊重和共享愿景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开放、安全的组织文化、赋予编辑处理权与自主权、加强组织公平等措施激发编辑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9.
编辑和作者关系和谐融洽是出版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以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为例,在建构编辑和作者和谐关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相互促进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编辑组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在构建和谐编辑组织过程中,编辑应该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培养良好的心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处理好与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同仁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是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内和谐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要着力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促进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和谐;要着力保障党内选举的公信度,促进党组织活动与党的制度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推进党务公开.促进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维护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和谐;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巩固和发展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扣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与自身的和谐,就是人的身与心的和谐。在人的基础上谈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揭示和谐社会的人本内涵,就是要从理论的高度论证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及其符合人自身发展的理论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合理性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高等教育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及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应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从期刊发展的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组织稿件以作者为本、审阅稿件以专家为本、传输信息以读者为本、编辑部管理以编辑为本的办刊理念,从而在刊物周围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以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凝聚各方积极力量,促进期刊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进入 2 1世纪 ,中国加入WTO ,学报编辑要具备思想观念的创新、知识结构的创新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意识 ,以迎接知识经济带给编辑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贫富分化过大会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经济萎缩,还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不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缩小社会成员过大的收入差距。要充分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应把构建利益均衡机制作为抑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趋向扩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关系的规定,只有关系才有和谐不和谐的问题。和谐作为关系的规定既可以从事实的角度看,也可以从感受的角度看。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应该兼顾和谐的事实与和谐的感受,而且应该和相应的社会角色与相应的量度相结合。社会是否和谐“作为事实”主要是指“扮演相应角色的关系方面”实际上是否被肯定;社会是否和谐“作为感受”则主要是指“扮演相应角色的关系方面”想不想、希望不希望以当下的状态或身份被肯定。作为事实,社会和谐的最低要求是,确保所有扮演正常社会角色的人都能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生存下去,最高境界是,已有的社会关系对任何人的任何社会身份来说都是肯定性的。作为感受,社会和谐的最低要求是,“所有正常角色的扮演者”都能容忍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状况,最高境界是,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想做的任何事都是所有角色都希望他做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构建和谐家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构建和谐家庭就需要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身份,明其理,显其德,尽其责。通过诠释汉字符号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家庭,进而感知家庭成员应具备的素质、遵从的规范和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报工作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彻底带有革命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是实现学报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和前提;而作为学报编辑、出版主体——编辑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报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学报编辑人员必须更新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和改变自己在学报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完成由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