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老子>文本所蕴涵的生命境界、人生智慧和人格精神三个方面,从形上和形下、体与用的关系层面,诠释了宇宙、自然与生命之间所具有的层级关系.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是宇宙之"真","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是自然之"善","美之为美"的人格精神是人生之"美".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在社会历史文化中所彰显出的"德性"精神(人生智慧、人格精神),对于消解社会生活与人类世界的种种矛盾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主流社会开始摒弃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接受并推行后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告别奢侈性的物质享受,奉行物质享受合理化,只求"充足",不求"更多";告别过度工作,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的健康,奉行"慢活"人生;告别对物质价值的过度迷恋,重视后物质价值,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人生的丰富多彩,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提供了社会条件,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人生价值观首先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也即人活着的意义追寻;其次,它要回答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亦即人生存意义的判断标准;最后,它还要应对怎样才能达到有意义的人生这样一个命题。实际上,这就是人生价值观三个基本成份: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评价与人生价值手段。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内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对个人与社…  相似文献   

6.
生存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阮籍直视惨淡的社会人生,面对短暂的个体生命,表现出深沉的生存悲剧感,其诗文亦处处涌动着难以抑止的生命张力,以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抉择的痛苦。在其自我追问的过程中。阮氏最终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精神家园.建构了本真自然的诗性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法律人观念的分析揭示了其所依赖的前提以及由此导致的论争.首先是法律与人的关系,这一层面展现出的是一种被型构起来的二元对立图景,即法治和人治;其次是法律普遍主义与法律特殊主义之间的对立,在这一层面揭示法律人观念的法律普遍主义前提;最后阐明法律人的观念在根本意义上以中国人的生存秩序观念为前提.如果说中国人的生存秩序观念要建立在政治共同体的意志决断以及蕴涵在生存活动之中的法理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当下中国法学自我反思和重构的基本要求就必须重新考虑某些已经被我们遗弃了的东西.因此,重新思考法律、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占据我们思考法律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变换”概念是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芩主义生产方式、展望未来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内在地蕴含了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注意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尊重自然界存在的生态规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文章主要揭示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制度与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东 《河北学刊》2005,25(3):124-127
“制度”和“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实际生活与理论界 所凸显出来的两个重要概念,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都与它们联系在一起。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和当代社会 学把价值观纳人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之中,制度与价 值观的关系也逐渐进人人们的理论视野。事实上,社 会总是以某种制度为其存在形式,也以某种价值观为 其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就蕴涵在制度之中。要理解社 会,要研究社会生活中诸多现实问题,就必须理解和研 究它的制度、价值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无论 是制度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本身,也都不能离开彼此 之间的关系单独获得理解和解决。因此,…  相似文献   

10.
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人生为基础。本文论述了和谐人生的内涵与意义,认为和谐人生是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支撑作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实现和谐人生的基本条件以及需要克服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吴宓的《文学与人生》以白璧德的人文主义为思想内核,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性的阐发,既有文学理论层面的论述,也有文化、社会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探析。吴宓在书中融进了自我的人生体认,这就形成了他的文学观与人生观之间的紧张关系;又由于吴宓执着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学理,从而使得《文学与人生》成了一种类似于人生礼教的读本。  相似文献   

12.
文学研究会主张"艺术为人生",首先是指艺术要表现人生,其次还指艺术要起到唤醒民众激励人心的作用。在创作方法上则倾向于现实主义。提倡客观描写,实地观察,还强调作家的主观修养、精神力量和"浓厚的感情"。与为人生的艺术相一致的是他们译介工作,主张多译能帮助读者认识人生的作品,又特别注重俄国和东北欧被损害民族的作品。在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上,他们相继提出了平民文学、民众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批判的产物,是理解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角度。人生风险是风险社会中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是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的总称。人生风险内涵的理解为探讨人生风险治理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个人、民间社会、政府国家三大层面的分析构成人生风险的复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生艺术化"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美学为主要精神资源,注重精神提升与人格塑造.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学说,阐释了人对外部世界的创造与人自我塑造的辩证关系,对于"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价值发掘与理论反思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郝永刚 《理论界》2013,(4):91-95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人生境界问题是当代中国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核心问题之一。提升个体的人生境界对于个体自身和对于当代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必要性。因此,无论从个体的视角,还是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对于人生境界的研究在当代都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生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伴随每个有生命个人终生的问题。创建人生科学既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生主体解决人生问题的需要,更是人生科学理论研究的需要。人生科学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它将随我国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并将成为人们提高人生成效、实现人生幸福追求的理性工具。  相似文献   

17.
人生境界的特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全 《兰州学刊》2010,(9):171-173
人生境界是人在一生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并付诸实施而达到的地步。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有生活质量、道德水准、艺术才华、感悟能力、生命意义等。它具有社会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可效仿性和具体描述性等特质。它包括人生的幸福、痛苦、知识、成就、地位、使命等实在内涵,以及自由、审美、气功、信仰等虚化内涵。它对人生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要成就人生境界,既需要个体努力奋斗,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当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生风险是风险社会中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是可能发生的种种危险的总称,它包括自致性人生风险和非自致性人生风险。人生风险的认识归因和实践归因为探讨人生风险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个人主体、民间社会、政府国家三大层面的分析构成人生风险的复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20.
金延 《文史哲》2004,(3):134-138
"实在"是把握客观性问题意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当代哲学家对实在论批评的价值在于彰显关心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主义关怀。传统实在论基本立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解释认识的真理性、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合理的理论预设。坚持实在论的基本立场未必一定是绝对主义;否认这个概念理论价值的逻辑归宿是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