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趋势,而电子政务就是促进服务型政府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的相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创新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普及阶段。本文主要通从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出发,依靠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理念,对新的公共管理运用到电子政务中所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一些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并回顾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路径及意义,对此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并提出了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进一步的行政体制改革应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型;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向绩效型政府转型;推进政务公开,向阳光政府过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使政府定位更加准确,政府组织更加科学,政府行为更加规范,政府责任更加明晰。根据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新一届河北省政府换届以来,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推动河北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现状,根据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形成富有本土性、时代性的话语体系,一方面丰富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指导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针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与根本目标,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08,(4):5-5
2008年3月15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高票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这是对改革方案的肯定,更寄托着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2月25日~27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全会强调,要"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为此,在新一轮行政改革启动之际,本刊专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研究员,请他梳理大部门体制的内涵、为什么要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以期进一步理解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如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将更有利于政府职能的重新划分,加大了对社会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把"服务社会"当作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目前,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可以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中国实际,并采取相应可行的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起源,通过探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在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议题和核心战略,体现了现代政府的本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然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首要条件。因此,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除了明确"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外,还必须回答"政府该如何去做"的问题,积极寻找良好社会秩序供给的有效突破口,将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保持在社会秩序可控制的范围内。本文以"公民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在总结近十年我国服务型政府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基本经验基础之上,分析当前服务型政府在社会秩序供给中遇到的瓶颈,并由此展望其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公共哲学认为,政府行政的最大目的在于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机关”,公共行政最重要的性质也在于提供服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行行政改革,即从单纯的管理型行政向以满足公民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的服务型行政转变。在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入世的特殊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质是政府重新定位自身,重新确立与公民、社会的伦理关系,最终确立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行政伦理精神,重建社会的行政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4.
依法行政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之举。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依据实体法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遵循法定程序履行行政行为,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证行政管理的稳定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减少纠纷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最终落实,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最终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县级政府改革、创新是全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本文分析了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申大田 《职业时空》2005,(10):16-17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行政改革正在稳步进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所以,应当搞好公务员继续教育,抓好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标杆管理法的形成过程,并结合美国俄勒冈州政府绩效中标杆管理的成功案例,来阐述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功做法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及再造政府业务流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其中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责界定,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我认为,探索有效的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重点在于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政府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政府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既是政府职能作用正常发挥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科学营运和合理履行职责的需要。比较极端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政府行政系统直接管理国有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行政改革正在稳步进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所以,应当搞好公务员继续教育,抓好培训,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来,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推行政务公开等各种方式方法都被应用于政府树立威信、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设中。但是,我国的行政监督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督,提高行政监督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