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战以来 ,发展观经历多次嬗变 ,从发展客体论经济发展主体论、主—客体相关论转向全球多极主体交往论 ,展开了一个复杂变化的历程 ,同时也展现了发展观全球化转向的清晰轨迹。本文认为 ,二战以来国外发展理论的全球化转向在分析范式上表现为发展观的全球化转向和思维方式上的旧全球主义转向新全球主义。发展理论的全球化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篇末的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以物观物”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境界说”的著名观点。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市我之境,以我现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庄周梦蝶”是由梦觉状态的不分来象征认识主体与客体即‘我’与物…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要确立一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思想、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哲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确立从现实的人出发的理念,确立独立个体主体理念,确立人的权利本位理念,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与此相适应,对于社会价值理念转变来说,它则要求更新外在力量决定观念,破除人的依赖关系观念,转变传统权力主导观念,扬弃物的依赖关系观念。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与社会价值理念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4.
从奴役与自由的观点解读两种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观大体可归结为两种:增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增长发展主要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它不可避免地将人引向"通往奴役之路"。作为对增长发展的突破和对人之自由本性的追求,可持续发展对发展概念进行了一次科学阐释。这是一种走出经济增长和工具理性的空穴,更加关注主体之人所拥有的更多、更充实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主旨是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异化和片面畸形发展;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反对物统治人和客体支配主体;提倡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反对与之分裂对立以及提倡人的创造性能力充分发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当代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在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合理配置手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其弊端和负面因素保持清醒认识,并努力采取措施尽可能用其利而弃其蔽;另一方面对个人说来在巨大的物欲诱惑和外在压力面前保持心灵的清明和人性的尊严,并努力让每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会强 《江淮论坛》2004,3(4):69-71
西方哲学范式的当代转型构成可持续发展观兴起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穴一雪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致力于消解近代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基本立场,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穴二雪当代哲学批判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规定,关注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可持续发展观超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21世纪中国的核心和主题,建构怎样的发展模式,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深邃而丰富,它已经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必将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建构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全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将使中国在21世纪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我们孜孜以求的现代化之梦。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实生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蕴涵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思想解放的巨大力量。就主要之点而论,邓小平的理论完成了观念上的“四个破除”和“四个确立”。一是从理论上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观念,确立了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二是从政治上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政治路线;三是从经济上破除了“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的形而上学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四是从国际关系上破除了“战争不可避免”的机械论观念,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基本主题”的新的战略眼光和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9.
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反映是双重决定的 ,没有自在客体就不会有观念客体 ,没有概念结构对自在客体的分解 ,也不会有观念客体。思维的建构就是指思维通过概念、范畴关系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进程 ;反思思维直接产生于思维内在的逻辑与非逻辑的矛盾 ,其作用在于 ,批判、否定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并形成新的建构性思维 ,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思维反映存在不仅通过实践及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而且通过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形式 ,通过特定的主体坐标系来进行 ,并通过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发展 ,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玉 《学术探索》2001,2(1):65-67
本文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中的文化比较论和新进化论进行比较,从马克思的主体自我决定论、实践创造论、辩证发展观和世界历史论四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对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阐述了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我们亟须大力破除传统西方社会发展观的根本缺陷,代之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吴云 《阴山学刊》2007,21(1):39-40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对软件系统结构的理解是以对象模型为基础的,本文将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唯物史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其本质在于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客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辩证的、系统的发展观,发展是前提和手段,可持续是保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实现了发展观上的创新;它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它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社会发展的一切方面,明确了人民是历史主体的观点,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重塑价值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景华  柳方 《云梦学刊》2004,25(1):27-28,42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所造成种种危机的层次上,没有从更深的层次,特别是从价值主体的层次,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重塑价值主体、重新审视主客体关系,实现主客体协同发展,要求价值主体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在当今社会实现价值主体重塑具有现实迫切性与可行性,只有把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渊源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基本看法和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和分析文化动力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他们认为,人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主体,人类社会是文化动力的作用客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动力的作用中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观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因,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化动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经济、政治及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主体思想则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践行人民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一直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和解答着这一问题,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魔化阶段—常人化阶段—扭曲化阶段。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人类主客体关系的状况:主客体之间的混沌统一及人类主体性迷茫和幻想提升—主客体之间的现实统一及人类主体性确立和发展—主客体之间的统一被破坏及人类主体性由扩张导致失落,形成新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 ,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学”教材和学科没有核心概念 ,不利于该学科发展与建设 ,主张把“贸易利益”作为“国际贸易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 ,并依据大量理论文献和当代国际贸易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国际贸易的要求与趋势 ,论证了这一见解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