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2.
构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社会是人们的另类生存空间 ,网络主体的生存方式因数字化而表现出虚拟性、自主性、“非人性”等特征 ,这决定了其道德运行方式、道德评价方式、道德的功能机制等都有着与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以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 ,来寻求新的伦理原则 ,作为构建网络伦理的理性基础。根据网络主体道德活动方式的特点可知 ,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应当主要包括无害原则 ,自主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和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至高的社会控制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极高的期望。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是一个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证实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要实现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必须对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网络用户既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是网络道德主体。在网络社会,人们的网络行为在道德上会有怎样的意义,产生怎样的近期和长远的道德后果,需要有全面、长远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有义务保护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安定和谐的网络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和互动,网络信息的广泛与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然而,网络中的不良现象却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并干扰正常秩序,危害传统道德,侵蚀人们思想.为了确保网络环境建设的健康进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网络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以"慎独"为基本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坚持网络道德自律,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6.
网络交往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已成为现代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交往的飞速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道德的进步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网络交往的规范发展亟需个体道德自律 ,要加强个体道德自律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遵守一般网络道德规范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史婷婷 《兰州学刊》2010,(3):9-11,8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景观,但与此同时网络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在克服和消解网络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中,道德控制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以伦理见长的儒家哲学更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如儒家所提倡的诚信观念、仁爱原则、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疏解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弊病,以及加强网民道德建设等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易受到高校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内化为高校教育者的主导性引导、大学生网络受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自律,以此实现网络主体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 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 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问题根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会出现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异常复杂,其形成的原因也多种多样,而探求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文认为,应该从网络自身的特性、网络空间存在的社会背景及网络主体——人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统一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之中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健康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两者之间虽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相互支持和补充,它们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人类的生存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而心态决定生态。人类贪婪的欲望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精神环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责任意识与和谐精神,注重解决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精神生活问题。精神环保与生态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将成为21世纪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民族的凝聚力,失去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沧桑磨难而不倒,得益于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谐精神。而和谐文化则是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纽带。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和谐文化的沃土,文化是精神的载体,也是文明的源流。和谐文化与民族精神互动共生,弘扬和再造民族精神的过程就必然会外化为实现和谐文化发展的过程。和谐文化通过构筑团结进步精神支柱、再造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固有的和谐与创新精神来支撑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住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从实际出发,借鉴吸 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二)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法治是根本保障;(四)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代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凸显,使人们对传统的生命伦理观越来越关注,也对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涵赋予了多样化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生命的价值,它以贵生的精神看待生命,以仁爱的精神关注生命,并以平等的精神对待宇宙间各个生命的价值,重视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伦理精神,探索其与生态文明精神内涵的本质联系,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内容。十六大明确提出,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高度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三方面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王子坤 《河北学刊》2003,23(6):11-15
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明盛衰与伦理精神、道德品质有着一种最为内在而又直接的关联性。人类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集中表现为伦理文化,从根本上讲,人类文化的内在价值判断和发展朝向,最终取决于其伦理设定和伦理目标的追求,人类文明的发展或停滞、进步或倒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符合人性需求的伦理共识的达成以及人对自己惰性乃至劣根性的抑制或克服,亦即人在何种意义上超越动物性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相似文献   

19.
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精神化和宗教化,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本文认为,印度文化的宗教性或宗教性的印度文化堪称是印度人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就更不用说这正是印度文化的独具特色之处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价值启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忧患意识:来自经济问题对人类生存的挑战;2、责任意识:来自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的挑战;3、和谐意识:来自环境问题对生态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